人类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本土文化资源路径初探
——以河东盐文化为例

2021-01-31 11:43张玉琴张翔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盐池河东幼儿园

张玉琴,张翔升

(1.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2.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文化人类学认为,儿童是文化的构建,儿童习得文化、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以及儿童的日常生活形态也会因社会文化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1]。不了解该社会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一社会中的儿童;不了解儿童的生活本真,就很难实现儿童自主发展的理想。人类学研究既关注具有独特经验的儿童个体,更聚焦带有共同社会文化的儿童群体,籍此审视近年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文化取向”,或许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现象和经验。学前教育十年改革以来,随着一些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和落实,幼儿园将“帮助幼儿自己获得经验”作为园本课程与游戏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其中传统文化资源是最受青睐的一枝,如,河东盐文化作为幼儿园的课程研发资源就逐渐被三晋幼教所关注。运城市盐湖区的盐文化、稷山县的后稷文化、平陆县的版筑文化、闻喜县的花馍文化等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被广而用之,但成功的教育实践案例却很少,有的浅尝即止,有的南辕北辙,有的文不对题,使得河东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融合流于形式,很难达到传统文化育人的功效。此例不孤,许多幼儿园课程开发者都有困惑:如何系统解构这些课程工作和价值呢?本研究拟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择以河东盐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应然历程,探寻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

一、河东盐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华大地曾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运城。”运城市史称“盐运专城”,从仰韶文化开始,人类的目光就渐渐聚焦环盐湖地区。黄帝战胜蚩尤后,国都迁移至此奠定华夏基业,其后历代均在盐池周围建都。春秋时期运城初被称为“盐邑”,战国时改称“盐氏”,汉代被命名“司盐城”与“盐监城”,宋元期及明代则分别被命名为“凤凰城”和“运司城”,可以说运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盐运史,其中盐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勃兴中不断传承,教化后人。

河东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现代化运城城市发展也与盐池相映生辉。运城市区南有盐湖,又名解池,方圆百里,风光旖旎,位于滔滔黄河之滨,巍巍中条北麓。它底蕴雄厚,资源丰饶,有取用不竭之宝藏,不仅以生产“潞盐”闻名遐迩,其天然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也蜚声中外。如,盐池中特有的一种漂浮生物——卤水虫,即丰年虾,它富含高蛋白等营养成分,可做水产养殖的上佳饲料;盐池中有世界上所有天然物中β 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生物——杜氏盐藻,它抗衰老性、高抗盐性、高保湿性和高营养性的特征,使其成为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原料;盐池中的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钠等主要矿物以及伴生而存的硼、溴、锶、碘等微量元素,已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除此以外,盐池还被称之为有魔力的圣湖,因其拥有丰富的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元素,浮力较强而被赋予“中国死海”之美名;再如每逢夏季高温,盐池中的藻类遇高温蒸发,盐湖浓度增高,因湖面呈现“七彩盐湖”的独特风景而闻名遐迩。

“运城文明在一包盐中”。聚焦河东大地,已然凝炼形成了一系列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河东盐文化,并千百年来被沿袭传承和沉淀成为丰厚的文化财富与文明珍宝。河东盐文化历史发展对当地人们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民俗风情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幼儿河东盐文化图式建构

人类学家强调儿童是研究的参与者。迪帕·库玛·比赫拉指出,应“鼓励那些把儿童本身作为主动参与者的研究,而不是像过去常常出现的那样,仅仅把他们视为研究的对象。”[2]开发幼儿园教育资源,必须以幼儿为本,创设适宜情境,引导幼儿饶有兴趣地思考与探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衍生问题,以不断建构幼儿自己的盐文化图式。

幼儿河东盐文化图式为何?需要追本溯源盐文化的源头,并绘制出人类“盐文化之文化基因”图谱。如果说生命之源为水,则文明之源为盐,人类发展、社会繁荣均与盐文化有不可分割性。中国绵延5000 年的盐文化始于凤沙氏开海取盐,逐步发展为现代的盐工文化、盐商文化、盐政文化,它们是经盐工之宗凤沙、盐商之宗胶鬲和盐官之宗管仲等三大主脉及其衍续渐趋形成的。每个主脉还可解析为若干支脉,如,以盐源为类的海盐文化、井盐文化、池盐文化所构成的盐工文化;以盐购文化、盐运文化、盐销文化命名盐商文化;以盐官文化、盐税文化、盐制文化建构成的盐政文化[3]。再根据天然盐池的形成,还可将盐类分成池盐、海盐、井盐和岩盐,其中尤属池盐与海盐历史悠久,河东盐池便是天然盐池的典范。

显然,以上关于盐文化的学术分析是学术化、成人化的,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说是纷繁复杂、晦涩难懂的,因为其内容完全脱离了幼儿的生活,是成人世界中盐文化发展规律的抽象概括。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图式即主体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4],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点[5]5。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认识的发生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图式的形成与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换言之,即幼儿关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结构,需要借助已有认知图式同化新的刺激,并经思维加工、改组、转换、比较、分析、综合,进而产生相应的知识[6]。因此,之于成人,幼儿关于盐文化图式不可脱离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其特殊性。

盐文化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及,在幼儿眼中,购物时看到的白色晶体是他自己对“盐文化”的认知;吃饭时,感受到的盐味才是他自己对“盐文化”的品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文化才是幼儿最亲切、最真实的感知和体悟。纵观我国历史,5000 年前的黄帝和蚩尤大战就是为“盐”而战,在河东大地留下了许多遗迹,此后的历朝历代为争“盐”利时有战争。因此,对于生活于斯的幼儿来说,丰富的盐文化资源为幼儿对盐文化的认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除了水天淼淼、横卧中条山下的百里盐池外,围绕盐池还有池神庙、禁墙、运学、姚暹渠、盐马故道以及常年不断的南来熏风,这些都是河东幼儿随时随处可以直观感知的盐文化现象。如果此时或成人适时引领、或创设问题情境、或讲述有关盐的故事,则实现了盐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也可适时走出幼儿园,前往盐池领略不同季节的盐湖风光,深入博物馆了解河东盐文化的悠久历史,搜集有关河东盐文化的故事歌谣,参观采盐、制盐加工厂,感知盐雕盐品加工过程,体验盐浴、漂浮等别样康养生活,以上幼儿对盐文化以及河东盐文化的自我认知与建构方可称为“盐用文化”。可见,幼儿的盐用文化是与幼儿生活最亲密最真实的盐文化,是幼儿学习感受盐文化的基本起点。基于此,幼儿园开发具有河东特色的盐文化教育资源,应充分融合盐工文化、盐商文化、盐政文化和盐用文化,同时,要充分借助与挖掘河东盐文化的丰富资源,帮助与引领幼儿建构他们眼中的“盐文化图式”。

简言之,幼儿盐用文化是幼儿“盐文化图式”的基本脉络,是成人盐文化产生的沃土。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作为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需要将盐文化回归生活,回归经验,还原于幼儿,即教师要不断创造性地整合幼儿生活中关于盐的碎片经验,让幼儿深切感受博大精深的盐文化,在盐文化的无形浸润中逐渐形成与完善其盐用文化图式。正如杜威所言:“成人心目中系统的和精确的经验对我们具有的价值,在于按照儿童生活直接表现的状态来解释它,而且还继续对他进行引导和指导。”[7]82

三、河东盐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人类学已有研究表明,特定地域文化会塑造特定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人类学家米德在对马努斯儿童和男女性别角色的研究中发现,地域文化显著影响儿童的成长,并且他通过整合分析中国、意大利等文化下国民价值规范,证实了早期家庭环境在儿童个性取向形成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言而喻,盐文化作为河东文化的重要成分,它独特的历史性、地域性与文化性对促进幼儿的文化认同、审美体验、科学探索欲、健康生活观与良好人格塑造等都具有不可言喻的教育价值。

河东盐的商业文化与民俗文化塑造了河东人的地域文化性格,如,水天一色的盐池自然风光、耳濡目染的河东盐神话传说、独特创新的垦畦浇晒法等河东盐文化,以它特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孕育着河东独有的盐文化,影响着河东人的文化认同。幼年期是文化认同的启蒙阶段[8],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有学者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解读要点时指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幼儿逐步形成对其所在群体及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9]89-93。文化认同是幼儿河东盐文化图式形成的前提,从小浸润于历史积淀的河东盐文化中,幼儿通过顺应与同化的两种学习自觉,从日常的盐用文化图式开始,逐步迭代到河东盐文化的认知图式,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对河东盐文化认同与濡化。

《指南》中明确指出,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独具特色的盐湖美景和深厚底蕴的河东盐文化,为幼儿的审美素养提升创造了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氛围。如,池盐的优美传说能让幼儿感受到了河东人格的质朴之美;天然雕饰的“七彩盐湖”能让幼儿目睹河东池盐的禀赋之美;奇妙无比的“死海漂浮”能让幼儿体验河东盐的化学之美;独具特色的生物矿物能让幼儿见识生态之美;科学开发的百里盐滩能让幼儿见证时代造就之美;脍炙人口的《南风歌》能让幼儿领略艺术之美。

此外,盐在烹饪食用时可以树立幼儿正确的健康生活观,盐在日常生活的妙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河东池盐的化工妙用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索欲等。

四、幼儿园河东盐文化教育资源开发路径

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重功能。教育是对文化的选择、重组、改造、传递和传播[10]。自20 世纪90 年代,幼儿园课程内容逐渐由“教材”观转变为“教育资源”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考虑河东盐文化的本土性和地域性,文章中教育资源即泛指一切能够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等[11],以突破课堂的时空边界,有利于拓展教育资源场域,使河东文化从课堂活动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提升幼儿教师河东盐文化自觉

幼儿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理解者和传承者,有利于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有利于幼儿文化身份认同与精神给养;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曾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这种“自知之明”本质上意指个人对所处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充分认知,也能加强其文化转型中的自主能力,以获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支柱地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有文化自信,更要有具备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以及设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能力。”

盐文化是河东大地一张充满底蕴的文化名片,它地理位置的独特、自然禀赋的优美、历史底蕴的丰厚、人文情怀的质朴和生态资源的奇妙,无不焕发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教育价值。目前,由于幼儿教师对盐文化的兴趣爱好、内涵理解、知识素养等文化自觉较为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盐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唤醒幼儿教师河东盐文化自觉,必须立足河东盐文化,涵养盐文化教育意识,了解盐文化历史,走访盐文化古迹,研读盐文化著作,实现盐文化认知。同时,幼儿教师河东盐文化自觉也体现在能深刻地理解幼儿的盐文化图式,系统分析幼儿盐文化学习需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汇聚盐文化的本源精髓,创设盐文化课程与游戏,挖掘河东本土盐文化教育资源,实现河东盐文化对幼儿精神的动力给养。幼儿园管理者也应多方开展河东盐文化专项培训,建立河东盐文化教师教研共同体,定期参观盐文化博物馆,组织盐文化教学研讨,搭建河东盐文化课程研发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盐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激发教师传承河东盐文化的热情,提升教师坚守本土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和自信精神。此外,应加强职前幼儿教师文化启蒙的能力提升,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树立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识。

(二)研发河东盐文化园本课程体系

由于我国地广物博,不同的自然资源和风土民情塑造了特色各异的传统文化,以往大一统的课程很难关注各地文化差异,而且幼儿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处于课程研发的边缘,很难保证课程高质量的实施。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取向,也成为各个地域文化发扬与传承的新载体。《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并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新时代国家不仅从政策法规层面保障了园本课程的研发,而且为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园本课程应既能充分体现“课程创设环境、环境生成课程”的新理念、新取向,最大限度回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更能促进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又能彰显了幼儿园本土课程特色[12]287-288。

园本课程研发是幼儿园河东盐文化教育资源挖掘的重要途径,旨在引领幼儿建构适宜他们的“盐文化图式”,并重在培养幼儿深入体验盐用文化传承的美好情感。河东盐文化得天独特,底蕴浓厚,资源丰富,包罗万象,融合了天然去雕饰的生态之美和延绵传承的文化之韵,是本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珍宝资源。从各领域课程开发的角度而言,健康领域可鼓励幼儿探寻盐的由来,食盐对人体健康的利与弊;语言领域可指导幼儿搜集河东盐文化相关的神话故事、民间童谣、传奇人物和文学作品;社会领域可鼓励幼儿体验盐文化发展历程中业盐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和自强进取的积极蕴含;科学领域可引领幼儿探寻河东盐池的盐品生产、化工制作、死海奇迹和生物奥妙等独特魅力;艺术领域可带领幼儿欣赏百里盐池的旖旎风光,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引领幼儿聚焦盐池的审美理解和重构盐池的艺术形象。从课程形式而言,首先,创设相应的多元化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知欲,如“盐池是怎样形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产盐的?”“关于盐有哪些美丽的传说故事?”“人在盐池中漂浮为什么不下沉?”“夏天高温下,盐池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等问题,紧接着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探究,如,用主题活动开展河东盐文化精神传承教育;用区域活动模拟运盐、产盐和购销;用儿童戏剧演绎有关盐的童话、神话或传说;用科学小实验探索盐的化学特性与“死海”奥秘;用实地考察欣赏“五彩”盐池的生态美;用家园合作搜集盐对人身体的利与弊;用小记者活动访谈河东盐文化专家;用手工制作学习体验盐雕和盐画传统技艺;用环境创设梳理河东盐文化发展历史,用模拟游戏展现“五步产盐”过程等。从课程目标评价机制而言,依据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南》等政策纲领建构河东盐文化本土课程目标和评价机制,形成一套回应幼儿盐文化图式需求、适宜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河东盐文化教育体系。

(三)开展河东盐文化儿童博物馆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博物馆等社会资源逐渐成为教育的辅助场所,古往今来,博物馆是地域文化与文明的缩影,更被视为知识的宝库,艺术的殿堂,教育的圣地,其教育价值显而易见,正如有学者所言:“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启蒙民众之重要机构。”[13]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美国,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以服务儿童需求与兴趣为使命的教育机构。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它氛围高雅、典藏丰富、展览精彩、讲解专业,而且互动参与性很强,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皮亚杰强调儿童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十分重要,幼儿需要在“做中学”实现互动与经验积累,从而自主建构认知图式。河东盐文化亘古通今、博大精深,在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仅凭借幼儿教师一己之力、幼儿园一席之地很难系统化建构河东盐文化知识的脉络与精髓,因此,需要借助博物馆丰富的盐文化资源,开展河东盐文化博物馆教育可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途径进行:第一,“走出去”意指驻足本土,带领幼儿进入运城市博物馆,聘请专业讲解员,直观形象、深入浅出帮助幼儿了解河东盐文化馆藏资源,鼓励幼儿参与式体验“五部产盐法”,实现幼儿的“六大解放”,运城市博物馆盐文化的陈列犹如河东盐文化的月光宝盒,是幼儿天然的学习空间;第二,“引进来”则指在幼儿园建立河东盐文化微型博物馆,引入博物馆元素,融科学、文化和艺术于一体,如,利用图画、实物、标本和模型等辅助展品组成的展览为幼儿创造直观感性的认知经验,依凭动画或绘本等影像文本为幼儿再现河东盐池的发展变迁与风情民俗,寓教于乐,创设盐产、盐运和盐销模拟场景让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古代盐者的商业文化,增添科学实验小仪器让幼儿亲自动手体会实验的乐趣。

(四)开发河东盐文化研学之旅

近年来,蔚然成风的研学旅行在我国正备受关注。2013年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初步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 年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晰“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并鼓励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鼓励幼儿从书斋走向田野,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与人文情怀。从儿童人类学视角而言,人类学家也认为:“人类的学习不仅是个体社会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实践性的、融入社群的参与过程”[14]。因此,研学旅行应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幼儿的自然天性、尊重幼儿的自主实践,帮助幼儿在真实世界中认知、体验、思索和感悟,真正回归生命教育的本真。

河东盐文化的研学旅行即为“盐”学旅行。河东盐池自然景观是幼儿盐学之旅行走的第一课堂,作为“盐运之城”,河东百里盐池浑然天成,可谓天然瑰宝。登上优雅庄重的盐池园,瞭望错落有致的梯田盐池,让幼儿感受盐池之壮观;漫步盐池大道,被马路两边的盐池环抱,让幼儿享受盐池的温暖;顿足盐池景观吟诵朗朗上口的《南风歌》,让幼儿体悟国学的韵律;夏天感受叹为观止的七彩盐湖景象,冬季欣赏野生火烈鸟与自然的和谐图景。人文庙宇是幼儿盐学之旅的必经之地,屹立在盐池之北的池神庙汇集历代建筑之精华,坐北向南,面朝盐池,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盐闻名的庙宇。带领幼儿徜徉在历史文化厚重的池神庙,历代碑帖生动描述着河东盐文化漫长的历史故事,精致壮观的古建筑群展示着古代河东劳动人民对盐的敬畏。借助本地独有的企业优势开辟盐学基地,如,南风化工集团打造的中国死海基地,它融合人文、生态、绿色和养生为一体,是对河东盐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拓展,其死海漂浮、黑泥养生和盐雾清肺等生态养生,“五部产盐法”教育示范区,日常洗涤用品的生产线等都可以称为幼儿盐学旅行的重要成分。创设专门化盐学旅行基地,如,运城市政府2020 年重点打造了以盐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盐学之旅,组织青少年身着宋服,在“岚山根·运城印象”的言盐学堂,通过专家课堂精彩讲解,课下亲自体验,再现了“五部产盐法”传统工艺。幼儿是天生的发现者和探究者,研学旅行可以促使学习与真实场景的深度连接[15]。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和安全管理,幼儿园盐学之旅应基于幼儿立场,遵循安全性、适宜性、趣味性、参与性、本地性等开发原则,力争获得政府、社区和家长的多方支持,使得盐学旅行学有所获,行有所值。

五、结语

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河东盐文化历史积淀深厚,蕴藏浩瀚如海,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根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开发河东盐文化幼儿教育课程资源时,我们应尊重河东盐文化的发展渊源和教育优势,帮助幼儿建构适宜盐用文化图式,顺应新时代幼儿教育需求,创设具有河东盐文化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研发一套适宜的河东盐文化教育资源,使优秀的河东盐文化系统地、有效地融入幼儿的血脉,促进幼儿成长为具有盐文化特质的现代中国人。

猜你喜欢
盐池河东幼儿园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映像畜牧业
爱“上”幼儿园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河东美呔呔
调色盘
盐池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