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在东江地区的早期实践与当代传承

2021-01-31 09:46林清明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东江建党革命

林清明,杨 倩

(惠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核心内容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辈们革命思想、革命实践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总结,表达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坚贞与英勇,昭示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革命实践历程的真实写照。

东江地区是一片浸润着红色血液的土地。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曾产生过中国最早的高潭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下称农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全国第一批区级苏维埃政权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东江纵队以惠州为主战场,坚持华南敌后抗战,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伟大建党精神早已在这里落地生根。

一、建党精神在东江地区的早期实践

东江地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先驱们在长期革命活动中,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求是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和忠诚精神。

(一)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是精神”

东江地区共产党人在早期党组织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组织发动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持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是精神”。他们在东江地区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不断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积极引导和组织发动群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东江地区人民群众长期以来饱受地主豪绅、军阀土匪的剥削和压迫,一直生活在困苦之中。一批具有崇高信念的早期共产党人,怀揣共产主义的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以推翻旧的剥削制度、救民于水火为己任,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潭农民革命运动。率先觉醒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高潭为中心的东江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等先进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成为全国最早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武器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1922年深秋,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彭湃来到惠东高潭,筹划创建党的早期地方组织中共高潭特支委,亲手洒播下革命火种。至1926年初,中共高潭特支委共吸收发展党员达50人。其中,共产党员戴焕出身于高潭中洞富绅之家,家境殷实,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家里每年光田租就能收二三千担谷子,还有染坊、副食店,拥有“百庆楼”“百祥楼”大宅第。但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理想的吸引,立志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地将自家财产变为革命资产,迅速完成了从一个富家子弟到革命的“财神爷”的不寻常转变[1]5。

1927年11月,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宣传鼓动下,高潭区农会先后组织召开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大会、工农兵代表大会以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的决定》,在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挂上了“马克思”“列宁”的画像,直至今天,高潭镇仍然保留着“马克思街”和“列宁街”。高潭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区苏维埃政府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并宣告:“我党和人民应本此大无畏和每战必捷的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与敌周旋到他死我活,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也须毋自暴自弃保持着悠久光荣的奋斗精神,以粉碎敌人的围剿梦想”[1]12。

1927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在高潭的中洞进行休整和改编,“中洞改编”明确了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发布《告东江工农民众宣言》,直呼:“中国工农兵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当地群众革命激情高涨,广泛传唱着红色歌谣:“共设医院搭学堂,重重压迫都解放。人人快乐得安康,天下到处都一样,红旗飘飘全世界,大家高呼共产党,共产社会万年长”[2]51-53。

(二)怀揣“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

东江地区革命先辈们怀揣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认真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实践者。东江地区共产党人正是为了实现初心、担当使命,历经风雨,从不动摇。在早期东江革命活动过程中,共产党人胸怀人民利益,关切群众疾苦,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作风。自从1923年初建立中共东江特委等党的地方基层组织以后,各级基层组织干部和共产党员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动员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乡、区、县等各级农会,并且规定:“农会干部下乡办事一律不能穿鞋”,以使自己保持与农民群众的零距离融合,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1923年7月,惠州发生严重台风灾害,因灾害袭击而导致农村受灾严重,共产党领导的高潭区农会根据当地农民粮食歉收、财产损失严重的实际情形,决定:“以三成交租为标准,如收成不及三成者,照数递减,全无收成的,则免交”[1]35,并领导和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减租斗争,积极争取和确保农民的应有权利。同时,高潭区农会还根据农民们的意愿和要求,相继取消了“三下盖”“伙头鸡”等地主强加于农民的陋规,并积极筹资兴办贫民学校,为贫苦农民的子弟争取上学的机会。当时党领导下的区农会乃至区苏维埃政权,围绕着土地革命展开一系列活动,解决民众生存生活问题,脚踏实地为民众谋利益,广泛地争取到了民众的拥戴和支持,有效地抵御了敌人多次的进攻围剿,迫使国民党反动派在多次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失败后,不得不实行“强迫拆寨”“集体移民”政策,试图隔绝当地民众和共产党红军的联系。

(三)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牺牲精神”

东江地区共产党人在早期的革命过程中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充分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牺牲精神”。

1927年11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以黄星南等中共党员领导的高潭区农会,组织召开高潭区苏维埃成立大会,选举产生区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高潭区苏维埃政权创建后,多次遭到反革命势力的重兵“围剿”,但这些革命志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始终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领导人民开展反“围剿”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革命势力也多次对高潭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反扑,但敌人的每一次反扑进攻,高潭革命者都给予其有力反击。后来国民党军队实施“三剿战略”(“进剿”“清剿”“屯剿”),派重兵分路包围高潭中洞,并采取“强迫拆寨”“集体移民”的卑鄙残酷手段,制造了“塘窝惨案”。“塘窝惨案”中共产党员罗发同志大腿受伤后不能行走,但他经过三天三夜,坚持爬行20多公里的山路,终于找到组织并向组织汇报了重要的情报。后来中洞被国民党军队攻破,高潭革命转入低潮,但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高潭地方武装力量始终保持坚强的斗志,继续坚持山区游击斗争。高潭区赤卫队大队长黄伯梅同志率领30多人的武装,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山上长期断粮,他依靠野菜野果充饥努力生存下来,昼伏夜出,利用各种机会对敌人进行偷袭反击。曾先后成功伏击敌军警卫队,袭击黄羌乡伪乡长钟金裕老巢,给敌人以巨大的打击和震动[[3]。

(四)践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忠诚精神”

东江地区共产党先辈们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践履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忠诚精神”,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广泛信赖。

1928年,高潭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女赤卫队员江连香不幸被俘。敌人为了从她口中获得高潭区苏维埃活动的情况,对她轮番地进行了诱惑、拷打和死亡的威胁,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高潭共产党人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仍顽强地坚持革命斗争。当时的“五人党支部”就是典型代表。他们在完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顽强战斗,始终坚守,在深山老林度过了长达六年的多的艰苦生活,最终与上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祖国和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他们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历史功勋,同时奋力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对保护我国文化瑰宝创造了奇功。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被困并随时面临日军的抓捕和迫害。面对极其险恶的环境,东纵战士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在东江地方党组织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生死大营救,成功地把何香凝、柳亚子、茅盾等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和家属共八百多人抢救出来,并安全护送到后方[4]。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维度

东江地区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实践历史告诉我们,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党领导和推动民族复兴与发展的精神原动力,而这种精神力量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转化成强大的现实力量,则在于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坚实地落地生根于绵延广袤、锦绣壮丽的中华大地,并且随着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呈现出深厚的时代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脉络

历史是过去形态的呈现,但其价值意义却是在于其对未来的指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就必然要构建起“承前”与“启后”的实践态势。伟大的建党精神,承前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革命实践,蕴涵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任务要求,但其价值目标却是指向党的未来前进方向,对党的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因此,这种价值意蕴的延展性,必然使其具有“启后”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革命活动充满了流血牺牲的战争色彩,这种以舍弃生命为特点的牺牲精神是我们党率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致胜法宝。例如,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进程的“三大战役”,其战争惨烈程度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换取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充分地表现了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直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一时期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强调“担当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带领人民群众走上一条实现富裕小康的道路。

今天,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我们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内外风险、挑战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尤其要要强调忠诚精神的培养。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是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而在当代则是看是否忠诚于党的信仰,能否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忠诚于党的立场和目标,能否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否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变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要求和实践形态虽然有所转换,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的内核的“求是精神”,却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精神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始终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让这种优势始终如一的有效发挥,必须一以贯之地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5]67”。在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仍然是武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铸魂强筋的精神武器,它能始终激励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心中装着人民,紧紧依靠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造福一方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有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继续秉持“求真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继续怀揣“担当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和推动历史前进真正动力的思想,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继续发扬“牺牲精神”,勇于与与社会邪恶势力坚决斗争;继续践行“忠诚精神”,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尊重人民群众情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中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彰显新发展理念贯穿未来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指明未来蓝图变为现实的路径,指引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要求必须继续秉持“求是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必须继续怀揣“担当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继续发扬“牺牲精神”,大胆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新挑战、新风险、新矛盾、新问题;必须继续践行“忠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始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让伟大建党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供强大精神定力和新的力量源泉。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6]”。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需要经受住新的巨大的考验和风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坐标,植根于“当地”和立足于“当前”是这个实践坐标系的两个轴,而“求是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真诚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豪迈勇毅、刀刻斧凿刻画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精神刻度。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肩膀上,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践向全世界昭示:人类的解放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类社会历史的边界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有限与无限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哲学,更是其落地生根、历经磨难后沉淀而成的历史实践方法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该从知、行、意、情四个维度全面实践推进,协同发力,真正让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是精神”为立足点,从思想认知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切实理解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7]。其次,要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为出发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奋发有为,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再次,要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品质上锤炼共产党人崇高的英雄气节,始终不惧风险、敢于牺牲,直面困难、绝不低头。为了人民利益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来、豁得出去。最后,要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忠诚精神”为支撑点,从情感态度上涵养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感和为民爱民的朴素情怀,始终树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命运与共,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接续传承和实践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时代在变,任务在变,蕴藏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历史中的红色血液却从未有改变,标示我们党的历史起点和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仍然需要接续传承和持久实践。

(一)伟大建党精神落地的历史契合

东江地区历来是一块红色革命土壤,惠州是一个浸染红色血液的城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就在这里实践着伟大建党精神,并产生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导和启示的东江本土革命精神——高潭革命精神、东江纵队精神。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精神凝炼和概括了伟大革命实践的属性特征。任何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革命精神都是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高潭革命精神、东江纵队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在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不仅很好地贯穿了伟大建党精神,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并且还有其独特价值意义。因此,今天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时代价值要“不忘来时的路”,不仅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要义,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潭革命精神、东江纵队精神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其它革命精神的历史契合点和各自的独特价值,并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和具体实践要求,广泛吸收诸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抗疫精神、塞罕坝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丰富精神营养,不断深化认识,凝聚力量,统一意志,并全面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实践活动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5]32。当代共产党人要顺应时代潮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传播育人路径

长期印刻着伟大建党精神红色印记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也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要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契机,并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和艺术形式,持续有效地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要不断巩固前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并形成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使青年一代从党史学习中深刻领略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当前,惠州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正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广泛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学习体验活动,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痕迹,并不断内化自我意志品质。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的突出作用,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显著优势,增进伟大建党精神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要发挥和利用地方高校等理论学术资源优势,广泛组建各级群众宣讲团,深入社区单位开展专题宣讲活动。要广泛运用群众喜欢且覆盖广泛的大型主题党课、主题艺术表演等传播形式,如惠州学院交响乐团推出的原创大型交响音诗画《红色东江颂》,用音乐艺术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光辉历程,让伟大建党精神深入人心,逐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8]。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应成为落实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着力点。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稳步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促进惠州更高层次的发展,满足惠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在东江这一片具有伟大斗争历史成就的热土之上,谱写更新更美的发展篇章,是当代惠州广大共产党人的现实使命。惠州市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抓紧落实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为出发点,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忠诚精神”为支撑点,用情用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坚决有力改作风,竭尽全力保稳定,在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呈现出了良好的精神态势。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毗邻深圳,拥有建设广东省“双区建设”和融入深圳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当前,惠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惠州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等发展战略,需要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思想引领和行为激励。

综上,在腥风血雨的新民主革命时期,东江地区共产党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需要从历史传承中继续做好新答卷,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中感受责任、担当、使命,以此转化成为在新征程中攻艰克难的坚实力量。

猜你喜欢
东江建党革命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沿岸而生
中国的出行革命
原因
粉红革命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