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建国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中学 214400)
现阶段为了满足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质量的发展要求与学生们的创新学习需求,本文将提出问题驱动式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习题课中应用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作为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目标明确、程度适宜、群体合适”的引导问题,进行能够解决问题的师生双边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下面,笔者将对物理习题问题的提出、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概念以及问题驱动教学的原则进行范式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能够批评指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经表达过对中国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学生物理学习的成绩较为出色,特别是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要比外国学生更好,但是中国学生学习物理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所缺乏,深刻揭示了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工作在培养中学生物理教学活动当中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局限性问题,要求在新课标改革的趋势带动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以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大多是由教师对物理实验进行演示并且直接提出实验最终的结论,学生只需要观察实验演变的过程并且记住教师给出的实验结论就能满足考试应用的需求.但这种教学方法严格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无法从实践当中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并且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要求得到了广泛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与掌握必须要借助科学探究的手段得以实现,而提出问题则是物理科学探究的主要动力来源.将问题驱动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的重要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当中,为学生体会到更具有目的性的学习方向,使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待物理学习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提升学生学习时的创新意识等目的.
问题驱动的核心是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当中能够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取物理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问题驱动的形式既可以是由教师预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无论哪种形式的问题驱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能有所启发,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质疑和解决过程.而学生在实现科学探究的活动当中,能够准确把握科学知识、观察活动、推理规律和大脑思维之间的系统联系,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进行滑动摩擦力知识点的学习时,可以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相关因素入手提出问题:冰面上可以推动的物体在平时的地面上是否可以推动?为何冰面上推动物体更容易,而平时的地面上更难推动?为何箱子质量越大越难推动?在冰面上遇到方向相向的人需要推开闪避,为何有时是他推动了你,有时是你推动了他?在问题中插入了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其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等问题,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能够自主进行课前的思考,在课堂授课时也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一系列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与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
因而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解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探究活动当中,必须要把握物理问题作为教学知识关键点的作用,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对问题展开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也是学生构建出以问题为主线,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问题有效性原则
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时要特别关注提出的物理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要求提出的物理问题必须要能够达到预先提出的教学目的,即在满足基础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创新及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这是决定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问题针对性原则
教师设计或者学生发现的物理问题必须针对以教学目标为主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划.因此教师应该从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出发,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掌握到一定的物理知识并且具备有效的应用能力,顺利实现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常见的力”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关于力的概念和方向辨别,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判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
3.问题渐进性原则
物理问题的设计和安排应该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设计物理问题的难易程度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态,尽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首选难易适中的问题.比如在操作机械能滑轮实验时,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好的同学能够自主学习实验,但是能力不足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提出其中的一些操作难点,适当控制实验操作的难度.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难度层次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过程当中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不断达到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预设的最终目的.
4.问题过渡性原则
设计物理问题时应该要建立在已知知识点上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索,要求应该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桥梁过渡,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问题场景和学习目标,让学生不断探索已有的知识实现对未知内容的发现和掌握.学习液体压强以后,教师可以自然的将知识点延伸到浮力章节,形成有效的过渡,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了解浮力和压强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这部分问题进行细化处理,让学生一步一步解决完各个小问题以后再获取解决最终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同时,建立学生与教师的双边学习关系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事实上,初中物理教学选择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并且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因此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时应该抓住物理问题的核心原则,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探讨如何提出有效的物理问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把握,使得精心设计的物理问题能够真正起到“驱动”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