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金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继述中学 226200)
生活化教学已成为眼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还受到各个阶段学生的青睐与喜爱,可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且改善道德品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元素的融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兴趣趋势下集中注意力,继而推动高效物理课堂的建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通过融入生活元素优化课堂形式与流程,教师需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第一个就是新课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关注到整节课的成败与质量,要通过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围绕新课事先搜集一些生活化元素,课堂上先呈现出来,或者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吸引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以“熔化和凝固”教学为例,教师谈话导入:大家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与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也会发生改变,属于热现象的一种,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可能说到冰块化成水,雪糕融化,蜡变成蜡油等,反问:你们在生活中又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他们可能说到冬天水结冰,将融化的雪糕放在冰箱冻成冰块,蜡油凝结成蜡块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与归纳这两类生活中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规律,引导他们得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由此顺利解析新课主题,引出新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借势揭示新课知识,让物理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其尽快步入到最佳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是近些年来极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这是一种将教材内容放置到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场景中,辅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巧妙融入生活元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化环境中探讨物理现象,使其借助生活实例探索物理的奥秘,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皮影戏《哪吒闹海》中的片段,询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它与生活中什么现象相似?引发学生思考,其实是影子,指出:如果想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就需要学习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求知欲望与探索激情.接着,教师邀请几名同学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做一个手影,其他同学猜测像什么,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看《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思考:小孔成像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使他们联想到这些现象都跟光是如何传播的有关.随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初升太阳的图片,带领学生分析实例,研究光的传播路径.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皮影戏及影子、阳光图片等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让他们初步了解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初中物理虽然属于物理教育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初中阶段新增设的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起来难度颇大,还不易接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遇到困难或障碍.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初中物理教师需把握好所授内容同生活间的结合点,围绕知识主题灵活融入一些与之对应的生活元素,辅助学生高效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力 弹力”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掰手腕的游戏,比赛谁坚持的时间久?谈论各自手臂的感觉,交流对同伴做了什么,使其分享自己的切实感受,引出“力”的概念,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力的存在.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如:人推箱子,人拉弹簧,人提水,坐沙发,举重等,带领学生分析这里面存在哪些力?分别是谁对谁施加的力?同学一起做出评价,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刚才的分析过程,标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让他们得出力的概念.随后教师同样借助生活元素带领学生认识弹力,使其结合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得出相应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形变与弹力.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融入生活元素优化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元素辅助下理解力与弹力的概念,使其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及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补充、验证和还原,不少物理原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探索而得出的,要想学习好物理自然离不开实验的助力与支持.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带领学生运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实验器材来操作,优化实验教学的形式,帮助他们探究物理的秘密.
比如,在实施“光的折射”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筷子插水现象,学生看到水中筷子出现弯折现象,并演示“碗底金币”的魔术,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放在他们刚好看不到的位置,往碗中倒水直至看到硬币为止,使其发现碗底好像变浅了,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如:鱼在水中游,看着水很浅,鱼离水面很近,玻璃下的物品看着错位,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然后演示实验: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使其认真观察光路,发现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在交界出发生偏折.
如此,教师合理融入生活中的筷子插水、水底物品等多个光的折射现象,优化物理实验的设计形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
虽然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科目,不过同现实生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生活中物理现象更是无处不在,这表明物理教学可以延伸至课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加强理论同生活的联系,课堂上依托生活元素助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课下带领他们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效锻炼其实践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展开“杠杆”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如:撬棒,核桃夹,食品夹,剪刀,钳子等,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使其初步认识杠杆,并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带领他们认识杠杆的五要素,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杠杆的三种类型.之后,在课下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和观察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分析这些杠杆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如:开瓶器、核桃夹、扳手、钳子、拔钉器是省力杠杆,镊子、锤子、钓鱼竿、筷子、划桨等是费力杠杆,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等臂杠杆,且确定五要素.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刻意加强理论教学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杠杆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其学会运用物理视角分析生活元素,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元素优化物理课堂,与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相契合,教师应善于发现与制造更多契机,灵活自如的融入生活元素,全力打造科学、高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环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