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 提升思维品质
——浅谈指向数学思维训练的问题设计策略

2021-01-31 04:59施辰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逆向图形思维

施辰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小学 226315)

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训练的效果.传统的数学问题是为了找答案,为了获得知识结论,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多数是为了找理由、找方法,是为了朝向不同思维特征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基于问题驱动,设计不同问题,转变提问方式,以启迪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以有效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一、设计连环问题训练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分析推理时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有的小学生在想问题时思维碎片化,缺乏条理性,思维无序,缺少逻辑性,有的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喜欢想当然,或者是断章取义,作毫无证据的推想,这些都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我们首先要将逻辑思维训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或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将思维内容有机联结并组织在一起的高级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否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问题是思维的主线,我们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提问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设计连环问题,通过追问的形式,用几个关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用问题链条串成学生思维链条,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与条理性,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中,我在出示了例题之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然后从中选择了三份作业进行展示,分别是列举不全的、全而无序的、全而有序的.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依次提出几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有顺序的列举有何好处?”“列举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依次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认识有序列举的价值,尤其是通过有序列举,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得到进一步发展.连环式提问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为学生思考指引了方向,问题环环紧扣,思维层层推进,严谨而有逻辑.

二、设计开放问题训练发散思维

好的提问目标明确、启发心智、促进思考.传统课堂中,教师也经常采用提问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一些教师提出的多数是一些封闭性质的问题,提问都是为了找到答案,而且答案都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答案可供选择,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视野越来狭窄,让他们的思路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只看见树木而望不到森林,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这种封闭式提问,只会造成学生思维封闭,不具有开阔性与发散性,只会造成学生创造潜能消失,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不同的问题引发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提问催开不同的思维之花,与封闭性问题相对的是开放性问题,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会让学生用“是”或“不是”作出简单的回答.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人的思维变得发散.开放式问题让想象空间更广阔,有利于学生联想,能够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跳出框架束缚,使学生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开放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中,在出示例题4的情境图之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信息,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为什么”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他们有的从元角分角度比较,有的结合计数单位理解,有的画图比较.在教学“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时,我问学生:“可以怎样比较?”在学生展示了“化成分数比较”后,我提问:“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些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拓宽了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更加发散,结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通过把封闭提问转化为开放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从封闭走向多向,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设计转换问题训练逆向思维

一般人的思维都是正向思维,顺着一条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有的人却能够“反其道而行之”,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从条件到问题是一种正向思考,而从问题想起则属于一种逆向思维,“倒推法”也属于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有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倒过来思考或许会柳暗花明,让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下许多学生喜欢“人云亦云”的环境下,求异思维意识值得提倡,我们应当鼓励求异思考,逆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训练逆向思维的途径与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分析推理、判断辨析等活动过程中重点训练,采取逆向应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些推导过程进行逆向思考,对概念结论作出逆向判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提问方法训练思维方式与提高思维能力,通过设计转换问题,转换提问方式,通过反向提问引导学生求异思考,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求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这样提问:“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一般会寻找与阴影部分图形相关的条件,设法直接利用一些公式去计算出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而该题直接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变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通过求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用整个图形面积减去空白图形面积,间接求出阴影部分图形面积.我换了一种方式提问:“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哪个图形面积比较容易计算?”启发学生转换问题,变换思路,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训练了学生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逆向性.

四、设计歧义问题训练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善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喜欢另辟蹊径,创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当代学生缺少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相关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辩,激发学生批判思考意识,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纪伯伦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批判性思维来自于思辩,来自于争论.争论可以激活学生思辩,促进学生思维交锋,争论点燃学生批判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创新方法思想.问题是思考的引擎,是创造的动力,尤其是具有争议性质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批判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我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歧义问题训练学生批判思维,歧义问题即模棱两可的问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容易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因此,我经常提出一些歧义问题,故意挑逗学生展开争辩,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驳斥,激起他们思维的碰撞,促进批判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我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生各自用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接着,我让学生展示交流各自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我采用了比较式提问:“这么多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其实,在解决问题中,针对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最好,适合的就是好的.这种开放性的辨析式问题,引发了学生争论,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说列举法好,有的说画图法好,他们在辩论中充分表达理由,据理力争,虽然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但却达到了我的目的,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问题设计的层次与好坏决定了学生思维品质优劣,好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有助于催生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潜能,问题驱动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逆向图形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逆向而行
逆向思维天地宽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