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雄市实验中学 吴东海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即历史核心思维。它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共同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历史核心思维的“时空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培养?笔者以九年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在导学练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思维的培养进行探讨。
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问,过去的人和事都存在一定的时间上和空间内。时空定位思维就是把过去的人和事锁定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去认识、考查、理解历史。任何对历史的认识都要将所认识的客观历史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如同坐标上点的定位,有了点的定位,再有线的延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是由多个事件构成,要是把每个事件当作一个点,那就把这个点置于当时的时空中去分析认识。如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问题:为何以1640 年英国议会的重新召开为标志?原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以议会为平台,抨击国王专权,要求限制王权进行斗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而不是以1642 年内战开始,内战只是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动用武力“线”的延伸。这样地引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这个“点”就定到位了,1640 年便开启了英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征程。故学生具有时空定位思维,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会十分有帮助,对知识的积累和架构也是很有利的。
时序性是历史学最根本的特征,通过制作年表或时间轴为培养学生历时性思维提供了前提,有助于学生在构建好历史时间序列后,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这正是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如以上引导学生亲自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制作的时间轴或大事年表后,进一步要求学生厘清事件先后的因果联系,再结合相关的史料图片,选个学生代表,要求其根据自己制作的年表简单口述革命的进程,凸显故事性,激发兴趣,辅之以鼓励,最后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先‘动嘴’(1640)——再‘动手’(1642)——建共和(1649)——现独裁(1653)——出复辟(1660)——到政变(1688)——限王权(1689)——行立宪”。让学生感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共时性思维是指从时间的横向性特点出发来解释历史。同一时间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各有其时代特征,彼此或有一定关联和影响,学生必须有共时性思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去分析,去对比,去解释。学习历史,得把同时代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正如在学习英国历史时联系中国历史,不仅回顾中国历史,了解世界历史,更有甚者以更高的视角来审视、思考、解释、感悟历史。就拿始于17 世纪40 年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此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呈现出两个时间点:1644 年和1689 年。此时的中国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清军大举入关改朝换代,之后康熙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采取了多项巩固措施,其中反侵略雅克萨之战后,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就在1689 年。然而,在1644 年的英国,内战正酣,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国王走向“统而不治”,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归纳“同一时期,英国在改制,中国在改朝”,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英国此时的先进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明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由此可见,学习历史,离不开共时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