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坤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中学 363708)
科学性是物理这一学科德尔本质特征,属于自然学科,将观察、实验与理论紧密联系起来,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学习物理需要较强的理科逻辑思维,学生在初中阶段刚接触物理时往往觉得教学内容难以理解,从而降低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其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对教育可产生一定影响,而教育又可对生活产生反作用,受何种教育即过何种生活,可见良好的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其实物理是一门对生活经验、现象进行总结的学科,该学科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若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就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进而推动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目前,教师已认识到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会运用生活素材开展教学,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生活化意识不够强烈,在课堂上运用生活素材的频率较少,通常只有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呈现良好的教学情况而结合生活素材,日常运用生活素材的频率较低.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使用生活素材,往往也是根据教材上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并未花费时间去寻找、开发新的生活素材进行实验演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课程结束后,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通常采取布置纸质作业的方式,形式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有教师会将生活素材用于学生的课后知识点复习中,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后没有掌握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方法,更无法在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时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1.利用生活事例降低学习难度
学习内容的难易会对课堂的开展及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学生可以轻易理解,掌握也较快,而难度较大就会让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较为费劲,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物理的逻辑性较强,从而决定了该学科具有一定难度,若教师不注意站在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可以降低学习难度的教学手段,就会令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为降低学习物理知识时的难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知识,或运用所学知识对事例进行分析,两者相辅相成,实现高效教学.在《滑轮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的作用及原理,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新中国成立71周年阅兵式中升国旗的视频片段,观看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国旗是如何升上22米旗杆顶部的?其中运用了滑轮装置,那么滑轮装置是如何在升国旗中发挥作用的?”.运用生活事例,再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将升国旗这一事例与刚学的滑轮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得出解答教师问题的答案,这远比教师口头讲解滑轮原理有效.仅凭借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滑轮的特征、作用,学生无法想象滑轮的原理及作用,而运用生活事例,让学生对抽象性知识形成具象化理解,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郁的课堂环境.
2.利用生活物品改进实验演示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会运用到所学物理知识,有助于其理解与记忆知识,同时还可培养其科学态度,对学生来说实验可激发其探究欲、积极性与自主性.传统的物理实验对仪器要求较高,需要在实验室中才可以完成操作,而受教学资源、学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每节课都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物理实验并非只有在实验室内才能进行,教师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在日常课堂中利用生物物品也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利用生活物品改进实验演示可为物理课堂创造更多实验的机会,让物理课堂一直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温度与内能》为例,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变化,教师可在课堂上向每位学生发放一根橡皮筋,然后指导学生将橡皮筋剪开呈一条线,再将橡皮筋的一端放在唇边,随后用手反复拉扯橡皮筋的另一端,学生会明显感觉到反复拉扯几次后橡皮筋的温度升高.这一实验所用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与传统的实验不同,虽然利用生活物品所进行的实验严谨性较低,但是学生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明显的实验变化,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感,更能培养其实验能力与生活探究能力.
3.利用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以往,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常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直接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插图等内容,这一方法、加上所讲内容,对学生来说都不具备新颖性与吸引力,导致学生狭隘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考取高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素材,能够令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有所改观,发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明白很多生活现象都是有理可循的,物理知识都可对其进行一一解释.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列举生活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令其在日后生活中遇到相关现象时,可以马上联想到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而对生活现象做出合理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在《汽化与液化》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录一个自己在家做饭时蒸鱼的短视频,在上课时以跟学生交流生活技巧为由,先播放蒸鱼的短视频,视频中等水沸腾后,教师将鱼放进锅中,待鱼蒸熟开盖取出鱼.短视频中教师需对两个场景进行特写,一个是放鱼进锅之前水沸腾的现象,另一个是鱼蒸熟后锅盖上出现的水珠,就上述两个特写片段,引入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汽化与液化.仅凭教材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汽化与液化的定义,学生是无法理解透彻的,而在导入环节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沸腾是什么,沸腾就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液化则为锅盖上出现的水珠.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现象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很多常见现象的发生原因,从而进行反向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增强.
4.利用生活活动巩固课堂知识
课后教师常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布置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纸质作业为主,单一的作业形式缺乏新颖性,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复习效率,还会让部分学生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即懒于完成作业而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因此,纸质作业难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师也无法通过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利用物理的可操作性,以生活活动为主,让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这一过程相当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令作业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学习完《家庭电路》的知识后,教师可布置学生一项任务: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电表,对家中各个电器的功率进行了解,然后粗略计算出家中各电器同时运算时的总功率.在下一节物理课时教师可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活动报告呈现出来,并进行适当拓展,询问学生如何才能为家庭节省用电,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了解了一个家庭的耗电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节约的优良品德.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利用活动让学生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参与度,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日后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产生推动作用.
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可为学生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促进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