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永 冯 帆 吕 皓
数字广西建设是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大行动,也是推进我区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十四五”是加快建设数字广西的重要机遇期,要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开放发展重大战略,谋划好“十四五”数字广西发展,赋能壮美广西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一)全国各地竞相布局加快数字化发展
“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要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助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各地、各部门相继推出与大数据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大数据发展。
福建从2000年起至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数字福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持续推进,推动大数据深入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把数字福建模式逐渐打造形成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示范区。2019年,福建数字经济总量1.7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增长速度居全国第2位,2020年突破2万亿元。
贵州抢抓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机遇,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探索实践,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发展大数据产业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生态,建设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等成效显著,大数据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优势,全力推进“数字江淮”建设,着力打造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0位,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市全国少数几个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覆盖语音识别、核心技术研发、基础平台、物联网、智能客服、穿戴式设备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工业数字化水平全国领先。
江苏用“1466”来描绘数字经济发展新蓝图,即以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为1个总目标,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具有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和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数字开放合作4大高地,着力推进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领、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和数字开放合作6大工程,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法规标准、保障网络安全、加强人才培养和统计监测等方面实施6项保障措施。2019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达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等省份超前谋划“十四五”发展战略布局。《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和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提出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建成全国智慧海洋示范区、中日韩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样板区,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区、国内数字经济高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城市群。《“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建成东北工业智能化转型样板,全国数字农业先导区,全域智慧生态旅游示范省,数字丝路北向开放门户。《数字内蒙古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将建成国家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基地、丝绸之路数据港、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示范区、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先行试验区。
(二)数字中国地方实践路径与方向
从战略定位看,各地、各部门通过瞄准机遇、发展优势、先行先试,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行动,将大数据提升到全省整体发展战略层面,持续推进大数据探索实践,创新发展路径,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将大数据发展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
从重点发展方向看,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囊括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民生服务、数字基础设施等重点发展方面。数字经济领域,主要是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智能化转型、服务业深度融合等。数字政府领域,主要是激化数据要素活力,深入实施政务数据“聚通用”,搭建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开放、数据中台等系统平台,推动数据治理,打造优质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民生服务领域,主要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数字技术深度应用,推动民生服务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教育、卫生、社保、旅游、交通等领域智慧化改造,扩大数字民生服务的深度广度,重点突出民生服务效率高、质量优、可持续。数字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是结合实际完善设施、搭建平台、提升能力,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从规划战略特点看,各地方依托自身的生态优势、机制优势和基础优势、后发优势,因地施策推动大数据向纵深领域发展。同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各有侧重点,如广东基于“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和“骨干企业实力强劲”等省情,提出要“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级”,大力发展本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发展基础,提出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浙江从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发达的数字化水平出发,提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推动本省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实现五年翻番。
(一)发展机遇
2018年数字广西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数字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数字广西发展基础、有利条件发生新变化,迎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1.国家战略优势前所未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国家级开放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上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开放和边境贸易等政策优势,以及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形成的南宁渠道优势,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予广西数字化发展更大可能,数字广西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2.开放发展力度前所未有。围绕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南向:打造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南向通道的龙头区域,人才资本、创新要素、产业布局、政策举措等要素资源将不断聚集。北联:推动广西与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区域间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数字产业融合。东融:主动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产能合作。西合:深度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开拓新兴市场。
3.发展内生动力前所未有。当前我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华为、阿里巴巴、浪潮、腾讯、京东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相继落户,中国东信、数广集团等一批本土数字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全区数字经济企业达11000家。信创产业迅速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浪潮计算机设备生产基地、数广宝德计算机生产基地等大批项目落户南宁,智能终端、服务器、计算机、存储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南宁、北海、桂林、柳州、钦州5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40多个新型数据中心等一批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加速布局建设;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各领域深度融合。
4.发展基础条件前所未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已把数字广西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出台一系列规划政策文件,实施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和简易办两项重大改革,围绕数据要素资源应用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加快数字广西发展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行动,企业投资、群众基础和社会热情空前高涨。数字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建设5G基站建设近2.5万个,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主城区5G网络信号连续覆盖,重点区域场所深度覆盖。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强劲,2019年全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6593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速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了总量、增速和比重全国排名“三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池共享、一事通办、一体安全“五个一”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数字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民数字技能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中国—东盟信息港影响力和吸引力稳步提高,带动数字广西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新阶段。
(二)发展挑战
在国家战略政策叠加营造的良好环境下,数字广西建设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一是数字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增强。《中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0年)》显示,广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互联网、国际通信和新算力设施等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广西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高端人才缺乏,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全区在数字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几方面能力薄弱,地区研发经费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数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不足。目前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尚不完善,数据交易流通机制还未健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五是区域数字化协同发展不充分。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五大平台”建设不平衡,信息港的国际信息枢纽地位不够彰显。
(一)坚持战略引领,科学编制数字广西建设“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从国际来看,东盟在我国对外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使我区在周边外交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从国内来看,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支持力度,使我区在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从我区来看,国家赋予新定位新使命、支持建设重大开放合作平台,使我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凸显。我区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的历史性机遇,把数字广西发展置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行高位谋划,把数字广西发展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统筹谋划,把数字广西发展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开放战略融合谋划,充分运行数字技术支撑服务各大开放战略中的重大平台建设。从数字新基建、数字资源体系、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安全、区域数字化协同等方面,科学谋划数字广西“十四五”规划,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数字丝绸之路”先行区、样板区。
(二)坚持核心带动,全面推进数据资源价值化。国家战略层面已提出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蕴含着巨大的使用价值和潜能,可以预见,“十四五”将是数据红利释放的关键时期,我区必须扭住数据资源这个牵动数字广西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此为核心推动数据要素在数字广西建设各领域的全面深化融合应用。要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为统领,持续深化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改革,深入推进“五个一”的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更大力度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工程,实施数据质量提升行动,夯实基础中台、数据中台、应用中台、服务中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研究建立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共建共享机制,拓展数据要素应用范围。加强大数据立法工作,制订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健全大数据发展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制定大数据应用的标准规范体系,制定促进数据生产要素利用的规划体系,高质量高水平推动数据资源价值化,实现数据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五链协同”,把数据要素转化为数字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坚持固牢基础,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打造5G网络建设和应用示范,推进南宁、柳州、桂林、玉林、钦州等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实现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典型案例。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型龙头企业。统筹推进区域性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加快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投入运营,鼓励建设扩容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升通达东盟的国际互联网访问性能,打造广西与东盟以及亚太地区的信息交流“快速通道”,初步形成“海陆交融、天地一体”的中国—东盟“区域信息高速公路”。
(四)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下更大功夫,以南宁、北海、桂林、柳州、钦州五大数字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做实数字经济“一核一轴三区多点”产业布局,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业、金融科技、新计算产业、信创产业等主导产业,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服务,集中资源引项目、创新机制建项目、创优服务促项目,积极培育鲲鹏、飞腾等新计算产业集群,形成了产业集群支撑、重大项目驱动、特色项目创新的发展格局。推进实施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速一二三次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导支持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平台建设,瞄准区块链、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物联网、车联网、网络安全等科技前沿领域,强化信息科技前沿技术追踪、落地和产业业态打造。培育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直播带货、无接触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数字经济区域合作,积极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推广一批创新应用示范。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抓好我区已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政策落实。
(五)坚持开放合作,强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百技千企融东盟”专项行动,加强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推进区内高校与东盟国家联合设立产学研平台,组建一批服务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联盟。加强与大湾区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共享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科研、孵化前台在粤港澳,生产、转化后台在广西的创新产业协作模式。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广西园等合作平台为载体,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智能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借助大湾区科技和人才力量,推动广西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能力,推进区域性、国际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高效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实现陆海新通道跨省市、跨部门、相关领域系统对接和物流数据共享,推动国际物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推进与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成连通西部面向东盟高效、便捷国际贸易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