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对策研究

2021-01-30 16:09
市场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我区发展

昌 盛

一、研究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一些较为成熟的科技创新已进入商业化阶段,转化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发展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另一些具有颠覆力量的前沿科技正迭代演进、蓄势待发,商业化的场景逐步显现,有望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未来产业。由于前沿科技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潜力,世界主要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面向未来,竞相布局未来产业,希望以此赢得未来全球产业发展先机。从国内的情况看,中央已多次强调要抓紧布局、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这是应对国际环境新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前瞻性战略部署,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布局。深圳、杭州、沈阳等国内先进城市已率先制定出台了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北京、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市则将未来产业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各地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正日趋激烈。从广西的情况看,近期发布的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了我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等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加强对未来产业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将有利于理清我区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助力我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未来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未来产业的内涵

关于未来产业的内涵,学术界已有一些讨论,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陈俊英(2005)认为,未来产业是以知识运用为基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产业间关联性很强的产业①陈俊英.“未来产业”的概念探讨—以中医产业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陈劲(2020)认为,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后形成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更能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对经济社会变迁起到关键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的前沿产业②陈劲.聚焦未来产业,探寻管理创新[J].清华管理评论,2020,(9).。李晓华(2021)认为,未来产业是指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会在未来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并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③李晓华,王怡帆.未来产业的演化机制与产业政策选择[J].改革,2021,(2).。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识是明确的,即未来产业依托前沿创新科技,面向人类和社会未来发展需求,并有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变迁产生巨大影响。

(二)主要特征

从未来产业的演进和发展过程看,表现出以下一些突出特征:一是快速迭代和爆发式增长。由于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还处于探索期,理论上的进展可以诱发应用层面的爆发式增长,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为例,人工神经网络网络的隐藏层数从2012年的8层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152层,到2016年上升到1207层,在4年内增长了150倍。而在支撑人工智能算法的硬件方面,以谷歌公司的张量处理器TPU芯片为例,谷歌公司从2016年到2018年就连续发布了三代张量处理器,第一代可单纯用于逻辑推理升级,第二代已可用于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第三代性能则接近第二代的9倍。二是产业关联度强。未来产业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对新材料、新设备、新零件、专业软件、科学检测仪器以及各种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等产生大量需求,形成服务于未来产业的新产业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赋能相关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所依托的许多前沿技术属于典型通用技术,能够通过广泛的扩散和渗透对其他产业乃至社会经济形态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产生广泛影响。如未来产业能为其他产业带来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性能改善等效果,以人工智能对制药业的影响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已成为行业竞相采用的方法,日本京都大学有研究人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新药的平均研发周期减少一半甚至2/3,同时有望使研发费用减半。四是对现有产业产生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颠覆性影响是指新技术对现有技术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新的颠覆性技术能够同样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性能更强或效果更好,从而有可能完全改变现有产业的运行模式,如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健康实时监控、移动医疗、智能诊断等等精准医疗技术对传统药物和治疗手段的替代,有可能极大改变医药行业现有的运行模式。

由于上述特征的存在,使未来产业具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争夺的产业制高点。但同样是因为这些特征,使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过程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首先,处于萌芽期的创新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产业化方面都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作为支撑,因而产生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其次,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合适应用场景的开发需要在市场中进行大量探索和反复试错,因此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第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需要上下游产业链配合,形成适合新技术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和生态系统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可见,未来产业的演进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充分把握未来产业演化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正确应对和精准施策,加快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国内先进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

(一)发展态势

国内一些先进城市已率先出台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并已取得初步城效。

深圳市在2013年底就印发了《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要布局和发展生命健康、海洋和航空航天等三个未来产业,具体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生命信息、健康管理、养老服务、高端医疗、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研制等。同时还在资金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大项目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启动建设了龙岗阿波罗、南山留仙洞、大鹏坝光等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

杭州市于2017年底印发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布局和发展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和可操作的目标,即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项目,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同时还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沈阳市于2018年出台了《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选择未来交通、未来生产、未来健康作为三大主导产业,未来信息技术、未来材料作为两大赋能产业,形成“3+2”的未来产业体系,选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储能材料等17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并提出了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龙头企业引培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金融资本扶持工程、高水平国际合作工程”等六大工程,助推未来产业有效落实。

南京市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但是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布局和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即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石墨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发展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未来网络与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新零售、新金融等应用领域,培育未来产业。

厦门市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做强做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集聚资源,重点培育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柔性电子、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海洋科技、新型药物和数字诊疗装备等十大科技密集型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出前瞻引领、突破跨越、服务支撑、合作转化等四大实施计划,助推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另外,北京、四川、河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多个省市已将未来产业写进了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对未来产业进行了谋划,超前布局太赫兹、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链,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工程。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地区的加入,国内未来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将更趋激烈。

(二)对我区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各地的政策措施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和借鉴:

1.着眼全局,抢抓机遇。从总体思路看,各地的发展目标都不仅限于未来产业本身,而是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全局出发,希望通过主动布局发展未来产业,辐射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体现出“站位高、谋长远”的特点。如深圳市明确提出,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目标在于构建以“高、新、软、优”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和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全面发展。杭州市则明确指出,愈发激烈的区域产业竞争,使持续保持信息经济领先优势和引领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将为突破环境资源要素约束、提升产业质效、促进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沈阳市则提出,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布局、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要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中抢抓发展机遇,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引领性、跨越式发展。

2.明确方向,集聚资源。未来产业具有进入门槛高、不确定性强、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各地都普遍采取了“找准发展方向,集聚创新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的策略。如深圳市虽然仅选择了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三个未来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但支持的力度却空前强大:如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对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配套支持。杭州市则立足于自身强大的信息经济和产业基础形成的比较优势,选择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为发展重点;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对未来产业顶尖团队和人才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1亿元的项目资助。沈阳市结合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选择未来交通、未来健康、未来生产三大主导产业和未来材料、未来信息技术两大赋能产业,形成“3+2”的未来产业体系,并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助推未来产业有效落实。

3.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深圳市明确规定由深圳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未来产业发展工作,并在财政资金支持、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发展企业主体、规划建设重大项目、产业空间保障、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拓宽融资渠道、创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和安排。杭州则明确提出,对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等进行统筹布局、统筹规划、统筹推进,根据不同产业和项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和商业应用等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分类推进。

4.开放发展,共创共享。深圳市明确提出,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在深圳市设立总部,由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积极引进未来产业相关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由“孔雀计划”专项资金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支持;鼓励未来产业的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到深圳创业,参加深圳市举办的各类创业创新大赛。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参赛项目或者创办企业。杭州则明确提出,要秉持开源理念,促进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快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协作机制,促进区域资源与市场的配对整合,积极参与全球未来产业的研发和治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整合创新资源。

三、我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对策研究

(一)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取得一定进展,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970.7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236.23亿元,年均增速15.2%,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6.4%,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研发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目前已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2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4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5个,为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未来产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数据,广西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由2018年的第20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3位,下降趋势明显。其次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资金支持不足。2019年我区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仅为0.79%,明显低于全国的2.23%,排在全国第27位;2019年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仅为9.49%,位于全国第29位。再者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我区传统产业比重较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工业互联网建设、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远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将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造成不利影响。最后是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加剧。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秀的创新创业环境,本身就对创新人才和资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区周边的湖南、贵州、云南等省都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我区形成激烈竞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我区的创新人才和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使我区本来就不足的资源向区外转移,令我区发展未来产业面临更大挑战。

综合来看,我区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也面临更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未来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谋划、精准布局、务实推进,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

(二)对策建议

1.科学谋划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区未来产业的发展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行统筹规划,把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作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未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研究制订出台我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充分利用未来产业产业关联性大、产业赋能效果强等特点,通过发展未来产业,持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支柱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产生新的竞争优势。综合考虑重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建议选择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产业为我区未来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应以我区正在培育发展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生命信息、基因技术、高端医疗、健康实时监控、移动医疗、智能诊断、养老服务等领域。智能制造产业应围绕主要工业基地布局,以我区正在培育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2.夯实科技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新建和完善一批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围绕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和课题,借鉴杭州市“一事一议”的模式,对发展前景好且对我区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给予强力支持,力争尽快在局部领域或环节形成竞争优势。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施,着力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立联结产学研用各方的未来产业联盟,提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和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3.开放共创共享,吸引高端资源。秉持开放发展理念,吸引集聚区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充分利用我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国家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在我区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可借鉴深圳在航空航天领域与航天科技集团合作成立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模式,大力吸引有实力的科研机构进入我区发展,打造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根据未来产业的特点,构建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专项人才引进奖励,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优化扶持方式、提升引才精准度。加强未来产业企业家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快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开设与未来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未来产业技能人才。鼓励和引导我区未来产业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

4.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南宁、柳州等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优化升级等新机遇,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平台,通过聚焦重点领域、集聚高端资源、集成优质服务,创造有利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高效的营商环境,带动未来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具体模式可以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未来产业特色小镇、未来产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未来产业集聚区,如深圳的龙华观澜高新园、大鹏坝光、宝安立新湖以及深圳高新区北区等集聚区,涵盖生命健康、军工、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创新高地。二是未来产业特色小镇,如杭州的西溪谷区块链小镇、硅谷小镇等特色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高标准的未来产业发展平台。三是未来产业孵化基地,如杭州市的萧山区与微软中国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孵化基地,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为基地内孵化的企业提供技术资源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支持,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我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15—2019 年洛江区HIV/AIDS 流行病学分析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讲话稿
我区获国家级人文社科类重大科研项目创历史新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重点高校进一步扩大在我区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