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景灵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而乡村振兴的首要关键就是产业振兴。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多为“小、散、乱”格局,生产规模不大、区域特色不突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因此,作者以传统的农业大市——贺州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贺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贺州要抓农业产业的振兴,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贺州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由“一味追求量的增长”转向“依靠质的提升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夯实贺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资源要素优势出发,培育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①佚名.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形成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在开篇第一句就提出,“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②佚名.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如同空中楼阁,不能落到实处。
产业兴旺是建立在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出发,通过生产更多独具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让农产品不仅能“产出来”,还“卖得出”“效益好”,以市场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加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的行列,形成产业规模,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农业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其核心就是要构建形成适应资源条件、品种结构合理、供应保障有力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农产品的供给端发力,通过发掘地方特色资源,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让所供应的农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的力量调整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形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打造质量稳定可靠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从供给端解决过去农产品供应“来自千家万户、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分散式的小农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供应碎片化。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益。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力,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规模经济效应为推力,让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③张晓山: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5):42-44.,形成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效应;以利润为纽带,引导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生产者联盟,形成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贺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先后荣获名茶之乡、脐橙之乡、马蹄之乡等称号,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世界长寿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种植业)示范区创建全覆盖城市。
近年来,贺州提出要充分利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世界长寿市”等金字招牌发展生态健康养生产业。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贺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将贺州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升级为健康养生产品,并推向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为加快贺州农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我们深入贺州各地开展调研,发现贺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不少问题。
传统的家庭经营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把我国上亿亩农田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碎块,由各家各户自行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迅速解决了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同时也使得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出的农产品种类分散、数量零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无法适应大中城市农产品供应市场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农业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的需求,同样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打造。贺州农业产业发展同样面临农产品供给主体小散乱的困扰。这种小散乱的局面无法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不能满足贺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
小农经济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供给在数量上呈现碎片化,还使得地方优势特色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地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体现在农产品供给结构上,就是低端农产品的供应严重过量,中高端农产品的供应相对不足,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参差不齐。
作者在贺州各地调研时也发现,尽管贺州号称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篮子”,但由于供应量不集中、质量无法保证,优势特色农产品能转化为知名品牌的少,所以,贺州农产品在中高端消费市场中所占的销售份额少,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不仅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无法实现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
供应数量零碎、结构不合理还使得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无法得以有效提高,无法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尽管贺州的不少地方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扶持资金,大力建设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但与农业产业大发展相对应的蔬菜果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工产业园区、物流集散中心、仓储交易平台十分匮乏。
缺乏大型市场支撑、缺少合适的仓储交易平台往往使得贺州农业产业基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商品。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大量的农产品只能烂在地里。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使得贺州的部分农产品即使被采摘下来,也无法通过精加工来延长保存期、提高附加值。市场化程度普遍偏低的农产品供给显然无法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产业兴旺来带动乡村振兴,就是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贺州农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淘汰、减少低质低效无市场的产品,提供更多的优质高效有市场的农产品,将优势特色农产品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商品,并推向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贺州要实现农业产业兴旺,首先要加大对生产环节的改革,通过农产品“质”与“量”的双提升来提高贺州农业的综合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为避免农产品周期性波动造成“谷贱伤农”,贺州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在农产品的“量”的方面进行深度调整,通过均衡的生产结构、订单式的产品供应方式,确保优势特色农产品能有效地转化为商品,实现其经济效益,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
1.确保生产结构均衡
(1)搞好农业情报分析。利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贺州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提供科学的农业科技情报④王建仑,张晓建,郑鸿旭.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及其实例[J].农民科技培训,2016,10(10):43-43.,让贺州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能有效地转化为商品,避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
(2)优化生产结构。主动淘汰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品质差、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产品;表彰、奖励、宣传在引进推广新品种或高标准农产品方面卓有成效的农业生产单元;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变“小散乱”为集中集约生产;吸引社会资本前来贺州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
(3)提升信息化能力。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手机为媒介,提升贺州农民的信息化能力,以此提高贺州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改进农业信息采集监测方式,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2.发展订单生产
(1)发展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天贺公司、贺州农业投资公司等贺州现有的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为媒介,与超市、大企业餐厅、大学食堂、社区市场等进行对接,通过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构建上联生产基地、下接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社区直配”,带动贺州的订单农业发展⑤黄国勇.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广西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J].广西经济,2016(5):21-22.。
(2)建好农业物联网。乘5G网络蓬勃发展之东风,建设农业物联网,鼓励贺州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建设农业服务平台,发展涉农电子商务。构建产销环节密切衔接的网络应用体系,下大力气打通贺州农业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之间的障碍,提高贺州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试点个性化订制。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定制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贺州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紧跟时代潮流,主动探索“为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订制优质特色农产品服务”的新型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1.确立生产标准
农业产业化不仅要求生产基地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以满足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要求,还要求所产出的农产品大小基本一致、色泽始终如一、口感相差无已、质量稳定安全。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贺州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必须克服因土壤、气候、地形地势、种植习惯等生产条件千差万别给农业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种植为生产标准,从源头把控农产品的质量。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通过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来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有机农业产业链,进而形成以“有机”“特色”为卖点的贺州农产品(食品)知名品牌,进而推动优质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为贺州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
2.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以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高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来实现贺州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实验室科学,2015(04):9-9.。
3.扩大标准化生产的面积
目前,不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尝试通过入股的方式带领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户入股后,仅需按照种养标准开展农业生产,产品营销全部由企业统一负责。贺州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在总结这一模式利弊之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努力克服其不足之处,让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生产共同体,带动广大农户按统一的标准开展生产,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来源充足、质量稳定的农产品,助推贺州农业产业发展。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因此,贺州的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加强对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绿色增产、品种更新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及时普及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贺州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能通过有关机构的质量认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质的保证。
1.强化品牌支撑
贺州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提高农产品的“质”与“量”的基础上,致力于品牌的打造和保护。通过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保障。
(1)确立发展方向。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记忆中的味道”为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无公害、富硒为卖点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提升品牌形象。与国内外著名农产品的管理、研究、咨询、认证、展览、商贸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⑦黄珠媛,李军飞,叶文龙.遂昌县发展有机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及措施[J].绿色科技,2013(10).、互利互助、合作共赢来提升贺州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保证品牌质量。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及市场准入的条件,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明确贺州农产品的准出标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农产品生产者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主动按照标准化种养模式开展农业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质量。
(4)扩大品牌知名度。加大对品牌的宣传保护力度,加强对贺州优质特色农业的宣传报道和品牌推介,出台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措施,建立品牌维权打假机制,在保证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品质的同时,扩大贺州品牌的知名度。
2.强化市场支撑
(1)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开拓方面,可根据不同地域、群体的消费习惯偏好及该地域各个时段产品供需情况来细分市场,确定贺州所能生产的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农产品的主销城市。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向丝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努力打开东盟、中东、中亚等市场准入较低的国家的市场。
(2)营造市场环境。给予贺州市域内的超市、企业食堂、医院、学校、酒店等团体消费单位优惠条件,鼓励他们采购贺州本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并借此推广可追溯农产品,打造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贺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3)扩大市场容量。贺州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就不能“就农业讲农业”。必须抓住三次产业融合的机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来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结合;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建设健康养生基地,拓展农业的服务功能,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3.强化渠道支撑
(1)建立产销联盟。主动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加强与其他地区农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对接;主动请进来,举办各种农业招商会和产销对接会,邀请各地农业经销商、协会组织前来贺州考察参观,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贺州现有的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按需开展生产。
(2)拓展营销渠道。在互联网时代,贺州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机APP、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和各地的农产品贸易网等新渠道,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经营新模式,让古老的农业“触电”并焕发新的生机。
(3)完善配送渠道。扶持发展壮大一批包装、仓储、物流、配送企业,实现贺州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包装、冷链物流、生鲜配送、基地直达。
1.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贺州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贺州各级政府可通过出台订购、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财政支农政策,培育发展壮大专业从事代耕代收、病虫害防治、集中育苗育秧、农产品贮藏保鲜销售的新型专业经济组织;加大对农业公众品牌的培育力度,给予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以政策倾斜,用打造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等方式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调整优化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由于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如果把农业产业化完全交由市场,则会因为鲜少有企业愿意涉足而导致农业发展滞足不前,从而影响乡村振兴的实现。因此,贺州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各级政府不断调整、优化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1)优化财政支农的支出结构
在财政支农方面,可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改变目前涉农资金所存在的政出多门、项目重叠、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从资金供给侧着手,改革完善涉农资金的运行管理方式。重点加强对水、电、路、网络等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给予投资兴建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的主体一定的财政扶持。用财政帮扶奖励资金为导向,引导贺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向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2)给予政策性倾斜
发挥农业经济组织在重大农业项目投资建设、农企投融资项目担保、农村可经营性资产开发、项目投资管理、项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好贺州现有的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整合各类培训资金
整合各种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资金,扩大科技下乡和劳动力培训的覆盖面。以贺州现有的农业院校为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加强对职业农民、专业大户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成为新技术的应用者、新品种的推广者、电子商务的弄潮儿、农业多功能开发的实践者,努力把职业农民培养成企业家,为实现贺州的乡村振兴提供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