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高明区教师发展中心 陈燕珍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如看京剧,当有人评价很有京剧味,那肯定是从脸谱、服饰、唱腔,到身段、眼神等都是纯粹的北京戏曲传统,原汁原味。语文味,应该就是在整一节语文课上,听课者能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的语文元素,听课者更多的语文味的感受力与冲击力来自于授课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教态所展示的语文元素,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反映教师深邃的语文基本功、学养底子、教学能力。语文味还来自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在老师影响下表现出博雅、文秀、传统、考究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植根于中国汉民族语言、文化传统上,一个语文教师能终日与之打交道是幸福的,因此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很好地体现传统,传递厚实文化,让自己的课堂具有语文味,应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追求。下面以翰墨、荷香,喻指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来关注一下,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有语文味,使翰墨浓显,荷香清远。
莲的初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语文味,因此,我们首先要挖掘文本里的语文味。而挖掘文本有几种情况:
⑴文本里的需要挖掘点浅而易见,例如《再见了,亲人》里没段的祈使句开头,结尾的反问句结尾。
⑵文本里的需要挖掘点需要往里深挖才挖得出来,例如《桥》这一课里的“揪”字,可以展开品析,“老汉这一揪,揪走了他儿子通过木桥的安全几率;这一揪……”
⑶文本里的挖掘点需要教师的再创造,例如我在实验主题教学时,上《普罗米修斯》,我的教学主题设置为“读懂你的苦”,一开课,我出示了“苦”字的汉字演变,情境朗读后,链接另一篇课外读物《一只贝》,体会珍珠是一颗沙子在肉里如何磨砺、煎熬,终成一颗珍珠。这些从无到有的可挖掘处,都是教师的再创造。
挖掘文本里的语文味,可以避免“由于教学繁多杂碎,淹没了教学重点,掩盖了语文本色,缺失了课堂纯净。”(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6年第10期“卷首语”栏目)
叶的擎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很喜欢观摩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就教几个生字,看授课老师在黑白上贴上较大的米字格,跟学生说:“这个……字,同学们注意观察,它的横笔写到这里,竖笔写到这里,参考横中线与竖中线……”这样的写字表达,是不是很“语文”?再来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我就觉得很有语文味。用心去教好每一个语文知识点,就有“语文味”。
说到语文的听、说、读、写,不能不讲到“咬文嚼字”这种语文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起来比较“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的差别。在《草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追究一下“空气是那么清鲜”中“清鲜”与“清新”的区别。就是在这些较真中,在锱铢必较中,在反复推敲中,语文味就出来了。
在1996年的《咬文嚼字》合订本第41页,就辨析的是1995年9月19日《光明日报》的《冰心的风范》中写“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中“如坐春风”使用有误,因为“如坐春风”只是“听者”(受动者)的感受,而不是能用来形容施动者。其实,就“座”与“坐”的区别就很值得分辨。
好好抓住文本中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等写得精妙之处,好好咬文嚼字,语文味就兴味盎然。
茎的沉淀: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应该很多人都无法不为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上讲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刘冰老师所折服,一口充满韵味的评书段子,一股新辣调侃的的语文味道。老师引导得多好,学生回答得多精到。
教师坚持提高自身语文修养,坚持有语文味的课堂,就能避免“用字幕取代教师板书,用音频取代教师的范读,用视频取代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唤起形象。”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课外阅读深透,底蕴够足,是不是教学语言会精到些,表达就不一样,整个讲授的状态不一样。
籽的菡砺: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授课的开头、结尾语言适当精彩一些,课堂的语文味就浓一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就多一些。
花的嫣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卷一道阅读题里考到“权衡利弊”这个词语的意思,执教的两个班里一个班比较灵活、多积累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为“比较一下好处与坏处”,而另一个弱些的班级绝大多数的学生理解为“使用权利……”
前段时间因为要到广宁送课,课题选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是涉及到“童年生活”的,我的教学设计是结合萧红生平,从萧红的童年生活感触引伸渗透学习如何进行写童年文章的积累素材、选材,例如萧红开头写院子里红的红,绿的绿,五彩缤纷,引导学生选材让你的童年生活充满丰富感、色彩感的事情,在自己教的两个班里,表达好的班举手不断,而另一个班要引导“生日会色彩斑斓”“六一儿童节色彩斑斓”,到了广宁正式上课的班,一开始不太敢发言,一直提示到“广宁竹海闻名,你们有在竹林里玩耍吗”,所以学生的表达确实是需要长期用心培养的。
有一位小孩才四、五岁的同事,非常重视自己小女儿的口头语言表达,从要有礼貌问好,到现在就开始学习有感情地讲故事,她曾这样透露,我们自己当语文教师,与没有发现很多出色的小孩是表达出色,他(她)才出色,如果思维很好,但不会表达,也是大打折扣。听了不禁也是赞同,自己的孩子去学小主持,参加语言训练班,小学时经常在学校的大会上当主持,有了这些锻炼,现在在中学当广播站“站长”,虽然忙,她很自信。小时候,带她去广州参加儿童歌唱比赛,获奖了,但评委老师的一席话至今萦绕心头,这个“小选手的外形很好,声音条件很好,如果往唱歌或表演这方面发展,建议选手的父母要让小孩只看中央台,千万不要留南方发音……”多好的评委,多么惜才、多么好的评价!而纵观我们语文教师,问问自己,如果不是书面与口头语言较好,也真当不了教师;而若不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不够美,不是就能更优秀一些吗?
使小学语文课有语文味,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专业素养形成的“系统工程”。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谁像只鱼儿在小语的荷塘?相信: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