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派潭镇第二中学 庾焕霞
基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农村初中物理深度学习,是指在课堂上,通过重现实践经验,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构建物理知识;在课外,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杠杆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身边的传统农具及学生对其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深入了解身边的传统农具,以便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利用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问卷中了解学生对农具的熟悉程度,选取学生熟悉的农具,如手摇水泵、火钳、杆称等替代教材原有的撬棍、跷跷板、船桨等,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剖析生活实践中的物理知识。
创设一个实验情景,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如演示一根扁担或木块撬动重物,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学会在实际中区分什么是杠杆。
播放学生在家里使用手摇水泵的视频,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水泵的使用方法。紧接着发放水泵、胶钳、火钳、核桃钳等传统农具,布置探究任务:小组合作摇动水泵、剪铁丝、夹木块、夹核桃等,判断该农具是否由杠杆构成,在白纸上画出该杠杆的简笔图,标出其支点的位置,并画出使用该杠杆时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及作用方向;体验手在不同的位置施力时,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力的大小是否相同?并在纸上用不同的颜色笔画出不同位置的力的作用线及大小关系。
教师演示杆称的使用方法,并提问:“当我们挂上物体时,要怎样做才可以使杆称保持水平平衡?”学生答:“把秤砣往外移。”教师给出两个秤砣,再问:“若分别使用两个重量不同的秤砣去使杠杆平衡,会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重的秤砣比轻的秤砣更靠近提纽。”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在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中,秤砣往外移时,重的秤砣比轻的秤砣更靠近提纽,它的实质上是改变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还是阻力臂?
此时,再利用实验室的水平杠杆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定量关系就容易多了。得出实验结论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杆称平衡时,是否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并推动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杆称的杆比较短,但是可以称量的物体质量反而比较大?真正地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活杠杆,如水泵、胶钳、火钳等传统农具,由学生使用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杠杆,进而过渡到分析生活、生产中的工具存在多少个省力或费力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在杠杆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工具、农具进行再开发,有意识地用物理知识去改造、发明、创新,从而进入深度学习。如布置学生开展以“工具的发明和创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