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晚会的重大主题宣传路径探析
——以2021年央视春晚为例

2021-01-30 14:51刘宇晨
视听 2021年9期
关键词:晚会民俗仪式

刘宇晨

重大主题宣传是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工作、重要事件进行的宣传活动①。回顾我党的宣传历程,重大主题宣传的路径除了新闻报道、公益广告、专题片等,综合歌舞、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电视晚会也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如春晚、五一晚会、七一晚会等。电视晚会如何进行重大主题宣传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自1983年诞生以来,央视春晚一直引领着中国电视晚会的结构设计与审美取向,并发挥着宣传改革成果、建构政治认同的重要功能。2020年是大事频发的一年,2021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年份,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春晚更加重大的宣传使命。从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晚看,电视晚会主题宣传的路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一、“颂”与“乐”:春晚的宣传形态

春晚已经成为春节的“新民俗”,人们在除夕夜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等传统年俗,并围坐在电视前收看、在社交媒体讨论春晚,便是当下除夕的年俗景观。春晚虽为“新民俗”,却并非全新,而是与传统民俗有共通之处——“颂”与“乐”②,这不仅是春晚携带的传统基因,也构成了春晚的宣传形态,更奠定了我国电视晚会宣传的基础。

在古代的民俗仪式中,人们用陈述颂扬的言语方式敬鬼神、颂圣人,这种用言语唱诵侑神颂神、祈福求佑的歌舞活动便是“颂”③。古老的“颂”文化发展至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理念相结合,可以在晚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正面宣传为主”观念要求媒体在传播实践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④。春晚的“颂”通过正面吟咏的歌唱方式来讴歌伟大时代与崇高精神,如2021年春晚歌曲《追梦之路》“把此刻庆祝/种子,慢慢都成熟/丰收的季节多心满意足/一起来品尝这甘露”便是采用隐喻的手法,正面赞颂脱贫攻坚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另一方面,春晚的这种“颂”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与传统春节中的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等习俗一脉相承,均以红火热闹的情境推动仪式中信仰的传达。这种“盛世”场面本身便是对“全面小康”下人们安居状态的最好印证,是对政党领导正确性的充分肯定。喜庆热烈的表演形态与正面颂扬的节目表意彼此互动,共同构成了春晚的“颂”形态。

“乐”是民俗活动的基本功能之一,人们在活动中走出繁忙的日常劳作,释放情绪,调适精神。传统民俗活动如挂花灯、驱傩、故事社火等虽源于神秘的鬼神观念,却天生附带着较强的游戏性与娱乐性。当传统民俗的“乐”基因走入娱乐为王的现代世界,让人们尽情消遣就成为新民俗生发的必要条件。就春晚而言,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搞笑的小品、玄妙的魔术、惊险的杂技以及各类演员、艺术家的加入共同组成了春晚的“乐”形态。创作者通过深入群众、观察生活,把握观众的笑点与情感共鸣点,编织出观众爱看可乐的节目形态。因节目创作源于生活,使得这种“乐”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生活的感悟与启迪,附带相应的教化性。从这种角度讲,节目的娱乐性与思想性不可分离,如节目《朱鹮》《茉莉》等以自然风物为意象的舞蹈,其并无实际主题的明示,却能让观众结合事先所处的语境,在由舞者建构的自然美的纯粹享受中体悟出“环保”“和谐”等重大主题。另外,“乐”还是语言类节目教育功能的直接来源:小品、相声因“讽刺”而乐,对现实中的种种丑态进行艺术化描摹,不仅是语言类节目“博观众一笑”的原因,也是此类节目教化功能的达成方式——让人们在欢乐中反思现实。

歌曲类节目与语言类节目是当下中国电视晚会的主要节目形态。前者的宣传形态以“颂”为主,沿袭歌舞升平的创作逻辑,结合具体主题营造太平盛世的总体意象;后者的宣传形态以“乐”为主,让观众在讽刺带来的滑稽感之中,明晰孰是孰非,进而完成相应的宣传使命。

二、仪式化时空:春晚的宣传情境

成功的宣传总是极力挪用或模仿仪式应有的形态与流程⑤。仪式通过赋予参与仪式的个体以激情与狂热,消磨个体的能动性与批判性。以春晚为代表的电视晚会也是如此,它们均举办于相应的民俗节庆、政治节庆,通过借鉴相应的仪式活动、风物,来实现主流价值与时事政策的包装。春晚仪式性的生成主要通过建构异于日常生活的“仪式化时空”。

在仪式化时间方面,春晚举办的时间——除夕夜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也是春节传统习俗最集中的时刻,人们辞旧迎新的情感往往会在这一刻达到极限。在最特殊的年节仪式时间中,春晚携带的“家国”理念与传统的祖先、天地意识相互交织,进而获得了渗入神圣信仰序列的契机。除了宏观的仪式时间,春晚在长期的仪式实践中还形成了属于自身微观的仪式时间。如每年除夕夜的九点到十点都是春晚的收视最高点,2021年春晚反映抗疫的节目《阳台》、反映航天及脱贫成就的节目《向祖国报告》及歌曲《追梦之路》便安排在这一时段。零点前后作为春节由旧入新的时间临界点,安排庆祝建党百年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抗疫英雄环节及赞颂民族团结的舞蹈《万众一心》。春晚把握仪式节奏进行节目编排,把表现重大题材的节目放在最重要的仪式时间,使重大主题获得相应的显著性与关注度。

春晚对仪式化空间的生产,一方面体现为融合传统节庆元素而成的舞台审美,或将传统民俗中的歌舞元素搬上舞台。另一方面体现为充满仪式性的节目形式,如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仿照《感动中国》的节目形态,先进模范在鲜花和掌声中讲述各自的事迹。节目一改歌舞小品的传统方式,以讲述与报告的形式致敬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再如歌舞《唱支山歌给党听》,首先节目选取的歌曲为耳熟能详的老歌,本身因凝结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具备一定的仪式性。其次,表演者由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和少数民族演员组成,不同代际、不同民族的观众都被映射进来,新老接续,民族齐心。再次,舞台正中央置有一枚金黄色的党徽,并由四周手捧鲜花的演员簇拥,这样的空间布置与颂党恩的歌曲立意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向党的生日献礼的仪式空间。

当下的文化市场日益兴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对各类主旋律式的文化产品应接不暇,但电视晚会的不同正在于其组织起来的仪式化情境,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完成主旋律宣传。

三、“爱”与“未来”:春晚的宣传引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百精将宣传主题分为最高主题、最低主题与中间主题三类,最高主题指诸如正义、和平、和谐等具有崇高性与超验性的价值观念,最低主题包括诚实、独立、个性等契合“人性”的价值观念,二者皆属于价值层面的主题,而中间主题则指事实层面的主题,如精准扶贫、北斗探月、高铁建设等现实执行的政策或国家发展动态,宣传方往往采用价值主题与事实主题互相结合的方案⑥。在“疫情”主题的节目群中,情景剧《阳台》表现了武汉疫情封城期间,居民们在阳台上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片段,传递出“团结”的价值主题。歌曲《明天会更好》的表演者由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等在疫情期间诠释“奉献”的典型人物,与专业演员一起演唱“未来”主题的歌曲。节目群以“抗击疫情”的事实主题为基础,意在传达“同心协力”与“笑迎未来”的价值主题。上述价值主题常见于春晚宣传之中,如反映冬奥会的歌曲《燃烧的雪花》,“你望着我/咫尺间天涯”“温暖凝聚我和你”传递出服务他人、共享盛会的奥运精神,“梦想照亮天与地/勇敢地出发”同样表现出一种面向未来的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再如,针对中国梦、全面小康的歌曲《灯火里的中国》以一幅包括都市、社区、村落、港口等在内的“万家灯火”图,表现人们在中国梦的旗帜下享受幸福的集体图景,而“灯火灿烂的中国梦/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则再次点明了梦想话语。

浙江大学教授吴飞认为,“爱”是人与人共情的基础,爱能成就沟通与交流,可以弥合矛盾促成和谐,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⑦。对于任何时事、政策的宣传而言,提倡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无疑都是最后旨归,艺术作品的创作便是抓住“爱”的永恒主题,结合不同的基本事实进行团结、奉献、和谐等不同维度“爱”理念的呼吁与倡导。另外,春晚的宣传还以艺术性的叙事手法构建出一个未来时间场,节目的事实主题与价值主题均在其中获得通往现实的感召。以这些价值主题承载春晚的时政宣传,既契合文艺本身应有的关怀性与引领性,也能实现政策宣传必需的凝聚与动员之职能。

四、结语

放眼当下的中国电视晚会,在重大主题宣传什么、如何宣传上,春晚无疑是其他同等类型节目的风向标;稍有不同的是,春晚是基于春节特殊的民俗情境进行的,其他电视晚会则基于对应节庆的主题氛围进行,这使不同的电视晚会在相对程式化的编排思路下,却能呈现出多样化的审美风貌。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中国电视晚会,不仅是对内宣传的主阵地,如今更肩负着对外构建大国形象、输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电视晚会在内容生产上不仅要立足新媒体语境,继续创新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还应基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探索跨文化传播规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电视晚会。

注释:

①田丽.新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宣传探析[J].青年记者,2020(04):48-51.

②祁林.传播结构、电视艺术与自我认同:春晚与春节文化的现代性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03):85-90.

③韩高年.颂为“仪式叙述”说[J].甘肃社会科学,2002(05):103-106.

④朱清河,赵彩雯.“正面宣传为主”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价值意蕴[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04):5-17.

⑤⑥胡百精.公共关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5-56,57.

⑦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05):59-76+127.

猜你喜欢
晚会民俗仪式
民俗中的“牛”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民俗节
漫画民俗
Talking strategies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