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杰
荒诞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在炮火中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人们否认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类是冷酷的。同时,人们在社会中产生了荒诞感,一些艺术家借助这种感觉进行艺术创作,荒诞派便由此而生。
“荒诞喜剧”这个概念是对于荒诞派戏剧的传承和延伸。荒诞喜剧类型的影片是一种夸张、深刻的,并且具有内涵哲理的严肃喜剧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类型的喜剧片,题材涉及广泛,影片主题往往具有超越日常生活和人性表面的深刻性,涉及到人类生活的黑暗面,具有发人深省的启发性,情节夸张且跨度较大。
荒诞派在中国首先是通过荒诞派戏剧传播的。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的荒诞派戏剧与国外荒诞派戏剧的风格内涵几乎是同步的,都是介绍性的、批判性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89年。这一时期,国外的各种思想理论涌进了中国,西方优秀的荒诞派戏剧也被引进。此时国内对于荒诞的评价是公正的、理性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思想界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的热情,对荒诞派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持谨慎态度。
从内容上来看,荒诞主义作品通过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在国内荒诞喜剧的电影中,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因为战争题材的故事背景而显得冷酷无情。影片颠覆了传统战争题材影片的严肃性,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的。《鬼子来了》将喜剧运用到悲剧之中,有一番别样的讽刺意味。那句经典的台词“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贯穿整部影片,为影片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氛。另外,整部影片的风格就像一部方言喜剧,影片中的角色说着夸张的当地方言,加上破烂不堪的衣着穿搭,再配合影片的黑白色调,给观众带来了诙谐幽默的观影感受。
其次,影片的喜剧色彩还表现在各种牲畜的“抢镜”上。当村民们带着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前去宪兵队换粮的时候,宪兵队长出现的一刹那,整个画面的氛围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村民带来拉车的驴突然发情,糟蹋了日本军队的战马,一瞬间就打破了当时严肃紧张的氛围。在马大三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准备行刑的戏中,高将军在台上义正言辞地细数自己的经历,并下令让酒冢猪吉来执行刑罚,就在这时,一头猪从门外闯了进来,场面瞬间失控,引得在场的群众放声大笑。这一幕画面无疑是对高将军民族大义的一种讽刺,是对当时场景的一种反抗与嘲笑。
影片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的。在那个国力衰弱、备受欺凌的年代,穷苦的平民百姓妄想得到日本人的感恩,这本来就是荒诞的想法。从日军的屠戮中幸免于难的马大三,最终竟然被自己的同胞就地处决了,执行者竟然是罪恶的日军战俘。马大三临死前的仰天长啸还被国民党军官嘲讽为学驴叫。挂甲台老百姓被屠戮时,国民党军队不见踪影,斩杀自己同胞之时却冠冕堂皇。这一个个荒唐的画面将观众带入到悲剧的主题之中,将抗日战争时期人性丑陋的一面展现在面前。
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剧情设定脱离逻辑,人物的对话语无伦次。荒诞主义的这一特点在姜文的影片《让子弹飞》中有所体现。
在叙事方式上,《让子弹飞》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脱离了情节的逻辑性,采用荒诞的形式来揭露社会现状,引发观众思考,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表现得极为夸张和戏剧性。例如在影片的开头,火车的汽笛声响起,进入画面的是几匹马拉着火车,车上散发的蒸汽并不是火车前进的动力,而是火车内煮火锅产生的。这种“马拉火车”的画面颠覆了观众的认知,增添了影片的荒诞感,同时将影片的内在含义传递给观众。众所周知,火车是靠蒸汽前进的,当时中国的出行工具依然以骑马为主,这种“马拉火车”的情景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马”代表着旧社会的封建势力,“火车”则代表西方传入中国的新事物,这个画面影射出在当时的社会中,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主流,人们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
另一幕荒诞的情节则是在张麻子为小贩主持公道的时候。黄四郎得知了张麻子的真正目的,心里对张麻子产生诸多不满,于是心生一计陷害六子,让小贩冤枉他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旁边的胡万也在一旁帮腔,打着为小贩伸张正义的旗子声讨六子,周围一群看客默不作声。胡万利用自己的计谋逼迫,武状元也暗地里使坏,最终把六子逼上了绝路。自始至终,卖粉的小贩都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尽管自己之前被张麻子救过,但是为了不被黄四郎报复,丢掉自己的性命,选择了恩将仇报。整个事件就是荒诞的,但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题来看,这一情节又是真实的。黄四郎、胡万等人代表的是剥削阶级的势力,张麻子、六子等人则是当时社会残存的伸张正义的人,小贩和看客则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平民百姓,他们充满了旧社会的冷漠。《让子弹飞》中的鹅城暗指了当时封闭的旧社会,人们心地冷漠,正义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
在寓意上,大量运用隐喻的表现手法,在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中表达深刻的社会意义。姜文的作品《邪不压正》中就有许多关于隐喻的表现手法。
首先,《邪不压正》中有几个镜头的细节体现了历史的隐喻。例如,李天然回国在医院入职的那一天,在一颗肾前面宣誓,历史上确有其事,医院里那颗肾是梁启超的;在蓝青峰邀请朱潜龙去他家吃饺子的时候,姜文一共煮了十四个饺子,说道“先吃七个,再吃七个”,这句话暗示了七七事变即将发生。另外,在一些剧情细节的设定上也表现出了暗讽和戏谑。例如,杀害师父一家的凶手每年都回去祭拜师傅,而受害者李天然却背负着世人的骂名,这一细节就讽刺了当今世界有话语权的人可以轻易地操控社会舆论,美化自己,丑化他人。
其次,《邪不压正》中的“屋顶”也是影片的一个独创性发现。周韵在采访中说道:“屋顶之上是一个干净、浪漫、有灵魂的地方,屋顶之下则是权谋的。”“屋顶”可以说是《邪不压正》中的精髓,“屋顶”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分界线,屋顶之上是诗意的,屋顶之下是荒诞的。在影片中,“屋顶”是李天然的一个私密的空间,在屋顶之上他可以奔跑跳跃,这里是他思考人生与世界的地方,是他心灵四处奔放的自由空间。
荒诞的背后,是现实的残酷。荒诞喜剧电影运用戏谑、黑色幽默等喜剧手法来表现悲剧的主题。姜文导演的几部电影都透露出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关注。
《鬼子来了》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描写刻画,从一个较为黑暗的角度表达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响。整部影片虽然幽默风趣,但是在影片的最后,鲜血与死亡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往常的抗日剧风格,从“民族劣势”这一角度表达了战争的无情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反思战争,对人类的愚昧心理进行深度思考。
姜文导演的作品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独具个人风格的梦境,他不像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那样探索民族精神,也不像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那样关注现实和人文社会。姜文的电影是个人风格的自由宣泄,是对艺术本身的执著追求。姜文执导的“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的故事背景全部发生在民国时期,虽然姜文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三部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并没有被历史所局限。
姜文并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线性叙事方式。在《一步之遥》的故事结构上,尽管剧情的发展顺序还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但是姜文又采用了一个梦境与现实来回切换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朦胧感。从完颜英被杀一直到影片结束,整个过程都显得荒诞且唯美。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现实社会的漏洞。影片中鹅城的领头人物是县长与恶霸黄四郎,县长与黄四郎相互勾结的后果就是鹅城百姓不断被洗劫,或者是不断被压榨。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官员借助手上的权力来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另外,在这部电影中也表现了民国时期国民的劣根性与奴性。虽然老百姓自己拥有尊严和逐渐,希望能够自己当家作主,但是面对县长和黄四郎的势力却又找不到好的出路来实现自我的独立。张麻子在这个时候上任鹅城,成了鹅城百姓的救世主,为他们带来了曙光。在影片中,张麻子想要通过枪支和钱财来唤醒鹅城百姓的独立意识,但是大多数人在长期的奴役之中放弃了独立自主,选择了臣服,心中总是期盼着他人来解救,而不是自我的救赎。这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一样,总去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却没有正视自我本身,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自我救赎的能力,总是盼望着有一个英雄出现来解救他们。
《邪不压正》中对人物身份的设置也充满了讽刺。影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身份,分别是医生、警察与裁缝。医生本应该以救助他人生命为主,慈悲为怀,而李天然却带着这个身份复仇杀人;警察本应该惩恶扬善、维护社会治安,朱潜龙却杀害了师父一家人,让师弟背负骂名;“体面”这个词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正是应了裁缝这一身份,裁缝的任务就是量体裁衣,给人以体面。影片中身份的设置扭曲了职业本身的含义,深刻地体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混乱不堪,特别是在朱潜龙喊出“邪不压正”的时候,整部影片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
荒诞,源于人类对于自身的反思。人们总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荒诞喜剧亦是如此。每一个夸张、混乱的黑色幽默背后是对于人性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姜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富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中充满了隐喻、反讽和荒诞等表现手法,将黑色幽默体现得淋漓尽致。姜文的电影蕴含着人性的冷暖、世间的悲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