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男
2018年,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获得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于同年的8月3日在我国内地公开上映。日本影视作品在我国内地的传播,长期以来一直以动漫作品的影响力最为广泛深远,而日本电影同日本电视剧一样始终停留在“日饭”群体内部,较少出圈。除了戛纳获奖电影的光环之外,《小偷家族》为何能够完成相对小众的日本剧情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突围,其在中国跨文化传播成功的深层原因和有效策略又有哪些?本文试图从降低文化折扣角度,围绕电影跨文化传播涉及的三个主体,即引进方、电影本体及观众展开分析。
“面对生活的窘境,好在还有爱可以被窃取。”电影《小偷家族》讲述了一段社会底层人物面对生活的不幸,却仍然选择彼此拥抱、相互取暖的故事。这样一部节奏缓慢,涉及家庭、犯罪、剧情的电影,在中国最终取得近1亿元的票房,观众评分平均分8.75[中国观众评分X=(豆瓣评分+IMDB评分)/2]的成绩①。一方面,与其他同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相比,此前有着二次元IP加持的漫改真人电影《银魂》娱乐性更强,也只获得了8135万票房;讲述学霸逆袭的青春正能量电影《垫底辣妹》票房3700万,已是非漫改片中的最好成绩。另一方面,与是枝裕和导演的其他作品相比,《第三度嫌疑人》作为其首部登陆内地的影片,最终却意外爆冷,仅获得约448万元的最终票房。直到本文完成时,《小偷家族》仍然是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国内的票房冠军。
虽然主观原因各异,但本文主要以票房成绩和国内权威电影网站评分作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在中国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客观依据。从票房数据与网站评分两方面来看,可以说《小偷家族》在中国内地的跨文化传播获得了成功。
文化折扣是实际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由于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对外来信息的接受习惯和理解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扎根于一种文化的文化产品在自己市场中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在进入其他地域时,可能因为当地消费者很难认同产品的风格、设计、价值观等因素而使吸引力有所减退,这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使传递的信息有所减少,而使其价值被“打折”时,就被称为文化折扣现象②。
《小偷家族》用现代视角,对日本社会进行了一次剖析,将这个发达国家背后,隐藏在无数贫困角落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展现在了世人眼前。影片根植于日本社会现实,带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烙印却在中国引发了热议,这首先在于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媒介,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削弱异质文化传播的不适,降低文化折扣。成功的电影跨文化传播,不仅能令他国受众对电影作品本身产生认同,还会附加对电影来源国的文化认可。
《小偷家族》延续了导演是枝裕和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制作水准,用镜头和画面记录下了千疮百孔的人世间所存有的美丽瞬间,对生活中的诗意片刻与温暖力量精准捕捉,营造出一个可供失落的人们暂且容身的“乌托邦”世界。影片中想要传达的乐观善良、家庭和谐、尊重个体等文化价值观都潜移默化地融合在了唯美的电影镜头中。
从近些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诸如《摔跤吧!爸爸》等印度电影在中国的观影热潮被引爆,票房均过亿。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型升级,为优质内容付费,为精彩影片买单,已经成了当今中国电影观众的理性选择。这对于中国电影业的良性发展无疑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也为更多海外优秀影片被引介到中国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引起注意到产生兴趣,还只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小偷家族》身披戛纳大奖的荣耀,加之导演凭借优秀前作奠定的认知基础,让更多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兴趣。但《小偷家族》最终能获得中国观众的接受和好评,还是在于影片的文化内容贴近我国文化价值观。文化相近或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有效降低跨文化传播的折扣,继而达到从产生兴趣到情感接受的进一步传播效果。日本学者岩渊功一认为,中国与日本的地理、文化接近性,使得日本流行文化比欧美更能提供一个操作型现实主义(operational realism)的“镜”,相较于美国文化远距离所提供的“梦”更能使中国人产生认同③。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几乎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全过程的儒家思想,也在中日两国频繁的文化交流中为日本文化所吸收继承,并且延续至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爱”“大同之世”思想,提出了在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时,也应善待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与孩童。影片中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则完美贴合了我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柴田一家六口彼此间并无血缘关系,却能以爱淡化血缘界限,彼此依偎,相互选择,甚至产生了原生家庭都无法形成的关爱和羁绊。此外,影片中强调的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也成为当下时代的呼唤。例如,从亚纪这一人物形象中,观众感受到了相同价值观的强烈共鸣:原生家庭不能给予的关爱和庇护,在这个世界的其它地方,仍旧存在着可以让独立个体被尊重、被理解、被疼爱的角落。
美国影视传播学者M.G.Cantor和J.M.Cantor探讨了文化价值观与信仰的重要性,影片中的一些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无法引起观众共鸣是不同国家收视差异的重要原因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播文化产品时,其内容越贴近文化接受国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就越能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和认可。上述所言正是证明了,从电影本体层面而言,《小偷家族》电影高质量的制作水准和更加贴近中国观众价值观的传达内容,使得该片在中国收获了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在“受众本位”的时代,受众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往往会选择能够满足自身兴趣和需求的电影作品。因此,每部影片都需要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
《小偷家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早期日本动漫的力量不可忽视,它们为日本影视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稳固的受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思想洗礼后,大众文化日益兴起。中央电视台也引进了大量日本电视节目、日本动画片,比如《铁壁阿童木》等。90年代,以动漫为主的日本影视剧培养了大批中国80后与90后的观影习惯。再看当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3.7亿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4亿人⑤。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受日本动画影响长大的一代,对日本动画具有天然的好感。与此同时,这一代人目前己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消费的主要人群,具有较高的自主消费能力。可以说,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拥有庞大且具备购买力的受众群体,在影片内容质量过硬的情况下,是能够获得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接受的。
存在稳固的受众基础,同时意味着在影片跨文化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功能也可以得到有效发挥。2005年,日本电通公司提出了互联网出现后的信息接受模式AISAS 模式(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结合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与AISAS模式,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社交媒体时代,意见领袖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的路径。以新片上映为例,在第一级传播阶段,大众媒介将电影宣传信息传播给活跃的意见领袖,这些群体率先注意到这部电影并产生了兴趣,自主搜索更多相关内容后采取行动,去影院观影。在第二级传播阶段,这些意见领袖在观影结束后通过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发布与影片有关的正面或负面评价。如果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发布了该电影的正面反馈,则会影响到众多追随者去观看这部影片。如此循环,越来越多的人给予这部影片积极的评价,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式传播效果。回到《小偷家族》这部影片,其斩获多个国际奖项,国外多家媒体发表正面影评,使得该片还未在中国内地上映就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影评大V等意见领袖的关注和兴趣。影片上映6天,就取得了近7000万的票房成绩,豆瓣电影评分也高达8.8分。有关电影的精彩影评不断,且大都为正面积极的评价,一部分网友正是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走进影院贡献了票房。
电影《小偷家族》作为一部被引进至中国市场的外国影片,从批片、宣发到最终上映,面临着诸多考验。首先,影片上映的8月正值我国电影市场的暑期黄金档,有多部国产电影“扎堆”抢占市场,还有《西红柿首富》等备受观众期待的幽默喜剧的夹击,并非是日本剧情片上映的最佳档期。其次,批片电影的宣发较为被动,因为具体的上映档期由国家广电总局决定。这就要求电影引进方,要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精彩有效的电影宣传营销方案。《小偷家族》正是在暑期档排片量占比较少、戛纳获奖热度已过等危机中,制定出了一系列跨文化传播策略。
1.文本流转与翻译
引进外国影片进入国内,首先要考虑的是文本流转与翻译的问题。是否添加中文字幕,中文字幕翻译是否要适应中国国情进行修改,采用电影原声还是另找中文配音,这些都是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具体而现实的文本问题。
《小偷家族》同之前上映的IP真人化电影《银魂》一样,在内地上映时保留了日语原声,添加了中文字幕。一方面,为的是更好展现剧情氛围和人物心理,让观众能随之融入电影情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国内观众感受原汁原味的电影艺术,保留原电影的完整性。在进行日译中字幕制作时,也会结合我国当下文化和用语习惯进行台词对白的调整,更好减少文本流转与翻译造成的文化折扣问题。
2.影片剪辑与镜头处理
在国外电影上映前,电影引进方作为把关人,必须对影片中不符合内地观影习惯和国家审查标准的情节与镜头进行预先处理。
据考察,《小偷家族》内地上映版存在删减,删减时长约为4分56秒。《小偷家族》在戛纳电影节官方网站和IMDB网站上显示片长为121分钟,而本片内地版数字拷贝的精准片长为116分10秒。删除部分多为情欲戏,在考虑到对影片情节连贯性不会有重要影响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处理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文化传播环境。
1.海报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极富艺术性的广告宣传形式,承担着刊载放映信息与吸引观众兴趣的双重作用。电影海报发展至今,形式、风格更为多样,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气质魅力,也越来越成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
电影《小偷家族》引进方针对中国市场,制作了中国定制版预告片,在国内推广用的主题文案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电影上映前的预热海报,也紧紧围绕这句主体文案展开。预热宣传海报一共六张,六位主要人物,分别对应各自的身份与心声。以人物为线索推出角色向宣传海报的做法并不新鲜,但《小偷家族》在主体文案的基础上,配以统一的句式,以角色的口吻发出现实重压下的一句感叹,让观众不禁好奇角色背后的故事。除了人物与剧情向文案海报,在临近上映日期前,片方还通过充满悬疑冲突色彩的倒计时海报,锁定观众的期待心理。比如,倒计时三天的文案分别是“血缘真的重要吗”“谁给的才是爱”“停在哪一站才是家”。这组海报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六位主要人物进行两两对应,分为三组,海报上简短却内涵深刻的文案正契合了三组人物的矛盾关系,充满悬疑色彩。此外,两款大师级定制的宣传海报分别名为《希望不散》和《花火》。前一款由国内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匠心操刀,后一款用彩色绚烂的烟花衬托出屋檐下拼命想要看清美好世界的“温馨”一家,表达即使命运不曾温柔以待,但仍能向上抬头期待未来的主题。多组海报交织上线,不仅给了中国观众以审美的享受,而且画面与文案完美体现了电影的人物心境和影片整体基调,更能激发观众的期待与观影意愿。
2.推广曲
《小偷家族》还邀请了李健演唱电影推广曲《故乡》,该曲来自冈野贞一谱写的经典日本民谣,词则由台湾音乐人雷光夏创作。首先,选择符合影片气质的公众人物演唱推广曲,可以发挥其自身的晕轮效应。其次,以日本曲结合中文词,既实现了传播的有效性,又能以日式风格的旋律预先在观众心中铺垫情绪,缩短文化距离,降低文化折扣。
口碑营销主要指的是通过消费者、用户的口碑进行宣传,通过“让大家告诉大家”的方式让消费者产生兴趣,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在电影跨文化传播中,运用口碑营销发酵影片传播力与影响力,比宣传推销更加具备真实性与可信度。
《小偷家族》在中国内地的跨文化传播,与口碑力量分不开。第一,影片在国内上映前,已经在日本本土以及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与正面的评价。国际上众多知名媒体杂志如《卫报》《每日电讯》《国际荧幕》《好莱坞报道者》等,均给出了专业且正面的评价。导演将镜头对准了日本社会,却挖掘出了深层次的普适性情感,建构起了一个无关乎血缘、无关乎真理的乌托邦世界,却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虚与实的对立,将观众重新拉回现实世界,引人深思。国际媒体的口碑和多项国际奖项的保证,吸引了国内观众在影片上映的第一时间前去观影。第二,国内众多影评人发表专业电影评价,新华网、时光网、电影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对电影作出了正面报道与评价,票房的号召加上权威媒体的背书,让更多国内观众对影片产生了兴趣。第三,电影宣传方还以海报等形式及时分享中日观众真实的观影感受。比如结合国内观众的影评,提取了九个关键词:爱意、刺心、感人、羁绊、克制、满分、温情、细腻、治愈。此外,导演是枝裕和专门在电影上映前发来了感谢信,希望能够同中国观众一起分享这个故事。
作为一部聚焦于血缘与亲情的日式剧情片,《小偷家族》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中国观众的接受,有着包括电影自身、观众群体和引进宣传等各方面在内的原因。总体而言,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得益于通过各种跨文化传播策略有效地规避了文化折扣。但从日本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整体情况来看,日本真人电影的票房与动漫题材电影票房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近些年中国内地观众会以口碑和电影内容质量作为观影选择的重要依据,但日本电影和电视剧依然被限制在少数群体中,高质量的佳作也很难出圈。反观日本动漫与动画的风靡火热,韩剧在中国内地的长年热潮以及好莱坞电影的惊人票房,日本影视可能还需要从制作、拍摄、宣传等多个维度出发,为更广泛的出圈制定出更为长远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注释:
①刘艳清.日本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②胥琳佳,刘建华.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流变: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J].中国出版,2014(08):8-12.
③岩渊功一,黄冠.日本的流行文化外交:软实力、国家品牌运作与“国际文化交流”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2017(06):108-116.
④Cantor,M.G.&Cantor,J.M.(1986).American televi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Communic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Quarterly,13,pp.509-520.
⑤二次元行业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3.7亿人 [EB/OL].艾媒网,2020-03-07.https://www.iimedia.cn/c1061/6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