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茜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双创”战略部署的要求,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实施。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稳固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组织教学、引入新知、讲授新知、复习总结、作业巩固等五个环节开展教学,从而将知识高效、大量地传授给学生,直接帮学生扫清认知障碍。在科技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弊端。
1.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教学效果的适时反馈,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很好地把控教学质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养成被动接受新知识、经验的学习习惯,缺乏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上成为封闭式的孤立个体,无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能力。
2.传统教学资源多是教材、课件,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调、呆板,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知识枯燥乏味,大大削弱了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与效果。学生知识来源单一,不能有效地接收书本之外的信息,无法感受实际的知识运用环境,缺乏对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利用,致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缺乏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3.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数是基于标准化答案的结果性评价。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中心,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于死板、教条,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初级认知层面,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国家发展大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这一关键词频繁出现于国家各大重要场合,并不断被阐释。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双创”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双创”对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创新创业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创业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国家“双创”政策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因而“双创”教育必须植根于专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协同发展。
2.专创融合的内涵。专创融合即为了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把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双创”能力的培养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创新能力,掌握创业技能。高校“双创”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放在创业上。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1.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创新,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挖掘更多新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潜能。同时,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创业教育资源,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
2.培养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当前经济社会需要以创新创业为新引擎驱动发展,因而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作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只有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出发,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置于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彰显出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内在价值。
实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去感知,师生在实践中共同体验、反思、互动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造实践环境并引导学生,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启发,学生再次投入实践,在如此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养成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与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仅基于书本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创新创业元素,进行跨学科研究,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多元化模式开展教学。
ERP沙盘模拟课程再现了一个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完整流程,学生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该岗位的工作职责,在游戏般的操作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决策。该课程属于经管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与企业实践联系最紧密,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亟须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课程中由于每个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而该课程需要有跨学科的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自主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分析决策,共同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这与当前培养“双创”型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
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分组形成几个独立的企业团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身感受、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利用沙盘教具模拟生产经营。
由于企业经营涉及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因而在学生开始经营前,教师需要先做一些知识的铺垫,将可能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知识点以模块化、可视化的形式如思维导图、知识树等做引入性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视频或制作课件上传于职教云等线上教学平台,要求学生提前自学相关知识点,便于其在模拟经营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开始前,教师需要将一些企业经营基本信息如企业概况、经营规则、评分规则等向学生做必要的说明,使他们了解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遵守怎样的规则以及以何种流程去经营。
学生在了解了相关任务、规则、流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阶段(按年份)开展企业自主经营。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独立的公司,各公司经营起点相同,经营业务一致,公司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公司内部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政府等都由教师扮演,与各公司发生各类交易。各公司在规则范围内自由经营、自主决策,给予学生足够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助于其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成员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相互配合协作,如营销总监需要根据生产总监计算的产能确定广告投入的多少,采购总监需要根据生产总监的生产计划确定原料采购计划,由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
学生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当通过独立思考或与成员共同探讨产生难以解决或有分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教师也需要适时地对各公司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查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当学生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或知识点较为抽象时,教师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企业实际案例或在教学中遇到的经典案例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企业经营中。
当企业本年度经营结束后,各公司派代表发言,总结本年度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他公司可以参考借鉴。公司成员之间可以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也可进行岗位轮换。最后,教师对各公司本年度的经营情况进行点评,并指出下一年度经营的关键环节和知识点。在交流分享点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巩固,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上一年度的总结、反思及经验的吸收借鉴后,各公司成员经验值上涨,职责更熟悉、技能更熟练、知识更丰富,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会更加顺利。但不同年度对应不同经营阶段,企业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可以积累新的经验,掌握新的技能,领会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掌握过程。
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5~6年的共同经营后,由于每个小组对本组成员的职责完成情况、决策参与程度、经营积极性等都较为了解,因而过程性考核可以以小组成员互评打分为依据。结果性考核以小组经营成果和小组成员撰写实践报告的情况综合给分。
高职院校实行专创融合教育,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做起,然后层层细化。在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上,则需要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相互探讨,教师只需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辅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即可。此外,教师还需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挖掘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累企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专创融合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