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推拿,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中医调治身体由繁到简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也是重塑古法中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严格来讲,肢端推拿不仅是治病调理的方法,更是一种让身体达到阴阳、气血、筋骨、内脏能量场等各方面平衡的方法,也是把中医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两者结合的具体应用。
肢端推拿相传为古代道家所创,古代道教文献中就有道士雪地遇到有人冻至昏迷,按摩其脚趾后苏醒的故事,肢端推拿也是道家长寿成仙之良方。在20世纪70年代由我的师父钱震华医师挖掘整理而成。钱老从小受家庭熏陶,他爷爷钱宝传当时是浙江诸暨的名医。钱震华医师在20世纪90年代曾给上海市老领导夏征农全家调整身体,夏老因受此益,遂写下“肢端推拿”4个字送给他,《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均有报道钱震华医师运用肢端推拿治病的新闻。
人体头面部及手脚指趾等肢体末端部位,正常情况下应该具有红润、光滑、温暖、柔软、充盈、灵敏等特点,这是因为人体内元气充足,具有一定的精、气、神,体内各种通道处于通畅的状态,脏腑气血输向周身至末端所至;而当以上条件不完全具备时,末梢部位就会出现苍白、粗糙、脱皮、冰凉、水泡、僵硬、干瘪、不听使唤等病态特征,这时可能表示身体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而在以上发生病变的末梢部位通过手法刺激,使其重新恢复正常状态,病人的身体也就恢复健康了。
肢端推拿,是通过按摩病人的脚趾、手指及头面五官等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活微循环、活化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软化经筋末梢部位、消散指趾及头面骨膜表面的聚结点等目的。既可以治疗体内单一组织或器官的疾病,也可以整体调理体内系统性疾病,弥补了传统中医推拿对人体内系统性疾病治疗的不足,且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其治疗原理大致可以从西医、中医两个方面来论述。
(1)心血管系统动脉与静脉的交汇处
人体内心血管系统又称“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组成,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管道,血液在其中流动,将氧、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等供给器官和组织,又将组织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稳状态、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流动于其中的血液组成的系统,心脏能自动并在神经系统控制下发生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保证血液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动脉连于心脏和毛细血管之间,将血液从心脏运至组织;毛细血管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静脉连于毛细血管和心之间,收集血液流回心脏。动脉与静脉除了在心脏部位交汇之外,还在身体头面部、双手及双脚等末端部位处交汇,故此处血管的分支与数量最多,且血管的弯度也最大,正常情况下此处血管内的血液流速最慢,时间久了便成为血管内垃圾最多的地方,这也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神经末梢最丰富的部位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相互影响,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并逐步延伸至手脚等部位。现有知识已经表明,刺激神经末梢可以较快地激活大脑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从而加快代谢能力。但体内长期经络不通和血管内垃圾过多会造成神经末梢的传导性和敏感性下降,导致周围神经系统传导障碍,最终会影响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也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体内代谢物排泄的通道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同化作用,生物体就不能产生新的原生质,也不能储存能量,异化作用就无法进行;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异化作用,就不能有能量的释放,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也就无法进行。可见,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决定着生物体的存在和延续。人体在代谢过程中,总是有一些黏液性垃圾通过手、脚等部位排出体外,如手汗、脚汗等。当此处经络、血管等管道不通时,黏液性垃圾就不容易排出,通过肢端推拿可以疏通此部位的淤堵,从而让垃圾重新排出体外,这也是此疗法能够治疗疾病的原因之一。
(4)骨与骨关节最多的地方
人体内共有206块骨头,这么多骨头连接在一起,既保障了手脚部各种灵活的功能,又起到了体内重要的传导运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的减弱,这些部位的骨头会逐渐失去血液营养,从而在骨表面的骨膜上形成斑样筋结点。因骨膜又充满了神经分布,这些筋结点既是筋骨疼痛的根源,反过来又会影响经络、血管、神经的流通,长此以往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以致生病。
(1)经络的起止点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络分为阴经和阳经两种,阴阳两经在身体的头面部、双手及双脚部交汇,而经络交汇处是经络淤堵的主要部位,经络淤堵是产生疾病的主要根源之一。
(2)经筋组织的起止部位
经筋是庞大的软组织结构平衡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大系统。经筋内著藏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经筋系统内部是一个大循环,由多系活性的、协控的微循环系统所组合成的大系统,与骨骼系统、脏腑器官等形成人体有机活性态整体巨系统结构),其功能运作良好,身体就能保持健康。经筋病理基础主要论述经筋性结构受创或慢性劳损后,经筋性组织保护性挛缩、扭转、牵拉或位移,或失去平衡时,经筋性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迫使经筋性内循环系统产生阻碍,致筋路受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人体内很多疼痛性疾病的产生,最初都是经筋组织的紧张性升高引起。因为人的身体末端部位也是经筋系统的起止点,故松解手指、脚趾及头面部经筋组织可有效缓解和治疗各种经筋组织引起的疼痛性疾病。
(3)气血显化之处
中医认为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气化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气与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而相对言之,则气属阳,血属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故《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人体头面部、双手双脚都是暴露在外且容易看到的部位,医生在诊治病人的时候,往往都是通过这些部位的望诊,以病人的气血旺衰作为诊断依据。但同时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头面部、双手及双脚等部位,又可以改善或增加气血能量。
肢端推拿因操作在身体末端部位,一般不直接接触病灶部位,借助体内各种通道,把作用力输送到病灶部位,既可以治疗既有疾病,又可以疏通体内各种管道系统,所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预防了其他部位疾病的发生,真正做到了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效果。
通过体内新陈代谢,人的身体内的垃圾主要分为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人体排泄垃圾的通道,除了五官与大小便外,皮肤是最大的排泄通道。在做肢端推拿时,病人会有明显出汗及发冷或发热的感觉,这是身体通过皮肤在向外排泄垃圾。
一般推拿以治疗筋为主要目的,而正骨以治疗骨的位置变化为主要目的,肢端推拿则是筋骨同治。因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故肢端推拿是肝肾同治,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肢端推拿在调整筋骨的同时也改善了气血,做到了骨正筋柔、气血通的效果。
一般推拿需要医生具有较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否则会在治疗过程中造成治疗损伤。而肢端推拿在非病灶部位操作,故不会造成因治疗引起的新的损伤,特别适合自我保健及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调理,能够使家庭成员之间既改善了身体又和睦了家庭。
一般中医或者西医看病都是一个病一个治疗方法,使学生要学无数的方法对付无数种疾病,而肢端推拿则是同一部位的疾病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如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及急性腰扭伤三种疾病,治疗方法是相同的,再如偏头痛、高血压、失眠这三种病也是同一个方法,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提升了治疗效果。
中医有句老话:善解表者即为良医。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以“出汗”为例:如果风寒感冒,就用解表使之出汗;如果阴虚盗汗、损伤津液,就用固表不让出汗。表就是人体肌表,解表就是使毛孔开、汗出;固表就是使毛孔闭、汗止。肢端推拿的治疗认为:解表与固表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充分的解表,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固表。现代社会多数人体内寒湿过重、腠理闭塞,在肢端推拿的过程中,通过发汗并且汗出如膏,开泄腠理,逐邪外出,以解除表征。此法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透疹、消散痈肿、消肿止痛等多种作用。出汗在中医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医八法之一。肢端推拿具有逐淤出汗、辛温辛凉发汗、助阳发汗、表里双解等多种作用。
肢端推拿就是通过按摩刺激患者的头面部,双手及双脚的部位。主要手法有按、摩、揉、搓、拨、拉几种手法,用力方向主要为直线与旋转用力两种方式。在中医推拿治疗理论中,补泻是很重要的理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直线为泻,旋转为补,肢端推拿重视补泻,让所操作部位的筋骨得到松解,气血得到改善,功能得到加强。
一般病人做完肢端推拿后都会感到全身放松,并在做的过程中有热、冷、麻、出汗、蚁走感、头晕等不同的感觉,具体视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感觉越强烈,说明肢端能量被激活得越多,气血运行得越充分,疾病也恢复得越快。当然,也有人自身感觉不灵敏应另当别论,即使没感觉,也是有效果的。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病人的感觉也有所变化或减弱这是正常的,这也是病人身体内部组织器官逐步康复的外在现象。
当一个人体内里寒比较重时,做完肢端推拿后,体内的里寒逐渐由里及表而成为表寒证,此刻病人往往会有畏寒的症状,因为人体内皮神经感受温度的敏感性比内脏神经强。
人的身体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血液循环的速度及总量是很低的,尤其是在生病状态下,经肢端推拿后体内血液流速及总量成倍增加,从而导致体内局部尤其是大关节部位甚至全身发热发烫等症状。
在做肢端推拿的过程中,当病人体内里寒逐步转为表寒的时候,此时病人会有胃寒的症状,然而随着血液总量及流速逐步增大,畏寒发热会交替出现。
随着肢端推拿的进行,体内血液循环被激活,周身汗毛孔被打开,体内长期聚结的风、寒、湿邪开始向体外排出,局部发痒主要是排出风邪。
人体内的末梢神经随着末端微循环的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敏感,此刻的末梢神经的传递功能大大降低。而肢端部位通过推拿以后,末梢神经得到大量的营养,其敏感性和传导性快速增加,从而导致局部有发麻或蚁走感的感觉。
人体的末梢部位与大脑由神经相连,当末梢部位的末梢神经缺血缺氧时,大脑也同时存在缺血缺氧的状态,而当末梢部位经过手法刺激后,微循环被迅速激活,末梢神经得到大量的营养,因大脑与末梢神经是相通的,故此刻大脑的血液快速充盈,血液循环快速改善,在此过程中多数病人会有头晕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人体感受自身局部的存在是因为此局部正在发生病变或损伤状态,如胃痛时才感觉胃的存在,头痛时才感觉头的存在,而当胃和头都不痛时,是感觉不到其存在的。当手法刺激末梢部位后,体内的通道处于快速流动的状态,汗毛孔打开,风、寒、湿等邪气向外排出,体内处于前所未有的通畅状态,此时此刻,哪个部位越通畅,病人就越感受不到其存在,甚至有的病人会感觉全身都不存在或空掉。
一对银棒,长约12厘米,一头粗一头细,让患者抓在手里,主要起三个作用:一是让患者双手处于握固状态,握固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势。出自晋朝的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导“握固守一”,隋朝太医令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上也有介绍,在此状态下,体内的气会加强。二是治疗过程中有利于手汗的排泄,提升治疗效果,手心出汗是由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肢端推拿可以促使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体内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就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三是让体内寒湿通过银棒排出体外。中医认为百病长于寒,生于湿,寒湿是中医的天敌,无数的中医为此奋斗一生。而肢端推拿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把体内的寒湿通过手脚或者全身的皮肤排出体外,使人神清气爽,身轻如燕。
治疗后饮一杯热水;极度疲劳状态下不能做,做完后也不能过度劳累;醉酒后不能做;做完后不要吃生冷食物,不碰冷水,尤其在冬天;治疗当天严禁喝酒;女性月经期及孕期禁止做;按摩部位皮肤溃烂者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