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辉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达到874万,毕业生就业受到了经济形势的影响,压力叠加,高校的教育模式亟待转型,需要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对职业世界的探索,一方面运用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教学,可以引起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重视,尽早树立职业目标;另一方面,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状况,从而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
郑州西亚斯学院《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公共必修课,共16课时,面向全体大一学生,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每班人数超过150人。授课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生涯;第二部分是职业探索;第三部分是自我探索,其中包括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四个方面;最后一个部分是职业决策。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大一学生,主要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虽然大班教学能够快速的向全体新生普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概念,但是一位老师需要面对一百多个同学授课,老师的注意力只能关注到前排同学,没有办法掌握后排同学的学习状况,也无法与后排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更不可能有时间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导致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的课程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中制定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了认识生涯、职业探索、兴趣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性格探索和职业决策等方面,教学内容上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相关理论的讲解,较少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仅依据教师口述讲解职业世界,学生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信息,由于了解的职业信息较少,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就会缺乏深度,毕业时往往无法做出最佳的职业选择。
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核心理念在于将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由学生讨论。将讲授时间与讨论的时间错开,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吸收,同时,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在课程中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堂分为四个过程: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在讲授阶段,主要由教师先讲基础理论内容,或者提前录制成微课上传至学习平台由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独学阶段,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完成作业或形成个人成果,整理个人疑问。在讨论阶段,由小组同学相互探讨每个人的疑问,尝试在同辈的角度上解答彼此之间的问题,并凝练出小组的共性问题。在对话阶段,教师针对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为了让学生改变对高中时期课堂的理解,了解对分课堂的模式,课前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上上传教学大纲,并在第一节课向学生讲授本学期对分课堂的实施安排,以便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课程当中。
1)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共16课时,每两周上一次课,具体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第一节课生涯规划概论和最后一节课制定学涯规划,实施当堂对分,这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相对较弱,学生可形成初步内化的知识点。对于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内容,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点,并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布置讨论主题,采用隔堂对分的方式,留给小组充足的讨论时间,最终根据每个组的不同特点形成小组和个人学习成果。
表1 对分课堂模式教学单元设置
2)课堂分组:每班150名学生,利用超星泛雅平台的分组任务进行随机分组,10人为一个小组分成15组,组内成员指定自己的组长,学生可在手机端的学习通平台上开展小组讨论,也可以组内成员坐在一起相互讨论。
3)课堂讲解:课堂理论精讲,教师只讲解章节重难点的内容,对于基本理论及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课堂讲授时间为30分钟左右。
4)课后作业:根据当堂讲授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每次设置的作业时间相对较长,以便学生在两周一次课中间可以随时回顾上课的内容,并且可以独立探索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不同偏好,更具针对性。
1)分组任务:按照讨论小组进行评分,结合小组课堂的表现给出具体分数,总分20分。其中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给出分数,占比40%;组长根据每位成员参与讨论的情况和团队合作态度给每位组员相应的分数,占比40%;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每组的组长给其他小组相应的分数,占比20%。
2)课后作业:是讨论环节延续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结果,展现个体的思考成果,总分20分。作业不判断对错,主要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为主。
3)出勤:课前点名,根据出勤情况给分,总分20分。
4)课程视频:在超星泛雅平台推送课程资源,包括PPT、视频等,可供学生随时查看相关章节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观看情况给分,总分20分。
5)期末考试:学生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参加考试,考试题目包括课堂讲授的内容、课程视频的内容及小组讨论的内容,总分20分。
教学评价更加强调过程管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大,达到80%,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2020年11月对1319名正在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调查”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19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份。调查显示,97.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79.37%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独学/作业/反思+同伴讨论+教师答疑”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让个体最有收获的教学方式,96.97%的同学对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对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的需求。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讲授式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讲授环节,教师仅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授课时间为原来的一半,剩余时间布置明确的主题任务,学生通过独学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应的主题任务。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显著提高,师生和生生间互动增强,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展现的更多的是学生们相互讨论的情景,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对分课堂包含三个重要的过程:独学、讨论和对话,每节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形成自己的思考结果,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同时,独学的成果也需要在小组讨论环节进行分享。一方面每个人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个人在独学阶段遇到的低层次问题,先由组内成员相互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可以在对话阶段,由教师答疑解决。这种方式既有利于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利于小组共享学习经验与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生涯发展理论知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帮助大家思考人生的工具,引导大家去思考为了取得未来想要获得的成果,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因此这门课程应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口语表达、独立思考、洞察和理解等能力;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汲取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深度更好;最后,学生经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
职业规划落脚到大学生活,首先应该落脚到当下的课堂,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的效果,它改善了这门课传统大班授课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也转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尝试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真正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