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浩
世界上已经开始了对产业融合的广泛研究,但在我国主要是东部地区在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旅游业的联系较少。旅游业包括民生,快乐,朝阳的特点。狭义上的旅游行业涵盖了旅行社、旅行酒店和专业进行旅游相关商品买卖的行业。然而,从广义上讲,除了狭义的旅游行业。旅游业还包括其他与旅游业有关的行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金融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作为其主要职能。金融是资源分配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出现和发展,它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市场需求驱动
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额持续上升,人们开始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很明显的在旅游人数上升、旅游群体扩大、旅游形式多元等趋势中被体现出来。旅游群众敢于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的增多和消费支出的扩大。游客现在不仅仅追求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他们更加需要旅游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除了旅游公司,旅行者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旅游支付结算、旅游消费贷款、旅游融资等均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撑。依据市场供需理论,供给由需求决定,旅游业和金融部门应该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放在解决问题的首位,这样不仅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提高金融业的自身价值。
2.政策层面驱动
在政策层面,“旅游业+金融”的综合发展吸引了各级政府的注意力,这佐证了金融推动旅游业积极发展的重大作用。国务院在2009 年和2014 年分别颁布了两个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建议增加对融资授信、证券发行和对旅游业在建立旅游基金、投资资金等领域的支持。央行等中央部委认为应该加大对扩大信贷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发展旅游行业保险、改善支付结算条件、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国银监会认为应当优先满足旅游业等领域的合理的急迫的融资需求,并以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形式的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是将旅游也作为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中介。金融业发展为社会和人们做出的最为卓越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降低了高成本交易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妥善的分配和旅游产业相关的资金,可以显著提高旅游业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借助一些高效的金融工具,做好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为更好的服务旅游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首先,金融业的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可以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和体系,然后在发挥某些金融工具的作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等目标。其次是金融产业资本具有一定的逐利性特征,这个特定使得资金会向着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发展,可以说,这个特点对于提高国家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扩大实体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实体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旅游行业内,金融行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
二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资金流动速度都会受到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金融业的发展会显著增加资金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行业的投资和储蓄规模,促进行业向着高成长性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金融产业的发展优化了行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使得金融资本施工分配效率明显提升的同时,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显著提升,进而为旅游产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持续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银行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其中又以信贷为主,但是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十分有限。在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时,银行首要考虑的是相应项目的周期长短,是否安全,盈利能力等因素。如果旅游项目周期长且风险高,那么金融机构通常会“不愿贷款”。所以,中小型旅游企业实际上没有办法为其申请获得信贷,旅游资源的建设资金很短缺。青海省虽然是一个旅游大省,但是作为欠发达省份,其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盈利能力不足。青海省的旅游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旅游企业可融资金规模受限主要是由于青海旅游企业金融专业化程度低,债券市场几近于无以及相应旅游产业基金处在萌芽阶段等不利因素导致的。
随着到青海游玩的国内外游客人数的持续上涨,对青海省的支付结算手段提出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等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自助银行设备数量不足,网络覆盖面不全和国外游客所需要的其他支付手段欠缺。而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个人的旅游消费方面的信用贷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滞后的消费观念和繁琐的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以及单一的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综上所述个人方面的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缓慢。青海省发育不健全的金融市场、狭窄的金融新产品覆盖面也是个人消费信贷无法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旅游信用卡不只是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还可以让游客享受相应的折扣与优惠,从而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相比于旅游信用卡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青海省的旅游信用卡并未得到大力推广与宣传,抑制了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作为一种综合服务产业,旅游业覆盖面广、关联性强,由此资金的缺口比较大,与此同时,青海省经济发展欠佳,进一步导致了金融业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资金困难。旅游硬件的日常开支,以及改善交通环境、食宿条件的优化、娱乐设施的多元化等等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另外部分规模较小的景区更是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正常运行。仅有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银行和民间资本的介入。在这种情势下,青海省的旅游企业难以筹集到足额的银行贷款,并且由于青海省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青海省的旅游企业从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导致当前青海省的金融业难以有效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
首先地方要积极探索,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地方不同的旅游片区可以聚集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集聚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凸显地方资源的独特性。同时,建立地方特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个片区的优势,尽量将地方旅游资源、资金、技术等向着优势更加明显的区域集聚,调整和改善旅游空间布局,依靠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更有效地扩大旅游经济规模并促进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与此同时,高效利用多种资源,积极推动新型旅游项目和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持续加大项目策划、招商引资、策划、包装的力度,积极组织召开地方银企融资洽谈会,对于各类旅游项目开发和投资的可行性,做好充分的探索和研究。做好各类旅游项目内容的整合和树立,鼓励不同种类的项目以集群或者抱团的形式进行融资。深入的挖掘旅游项目,充分展现各类旅游项目的优势,吸引投资主体的注意力,比如,为了尽快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可以和大型的、正规的包装策划公司之间建立合作,确保可以制作出更容易吸取投资的项目开发方案。
日前,各个地区的旅游市场的发展都愈发秩序化、规范化,青海市旅游市场也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青海省的旅游消费水平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青海省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景区开发、升级、改造一直透视投资的特点内容。作为该地区的旅游企业,应该从传统的融资模式性走出来,寻求更加可行的、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满足自身旅游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将融资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比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建设-移交”模式、“转让-经营-转让”模式等融资模式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青海省本土旅游企业可积极应用和探索,为家乡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创新融资渠道。此外,青海省本土旅游企业还可以应用其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融资方式。作为政府机构,鼓励各个地区以保证各自市场和谐稳定运作为基础,积极引进人才,在地方设立专业的旅游咨询公司,为旅游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辅导,帮助旅游企业做好项目规划、开发和上市:作为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可以为投资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应围绕资金管理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建立更加高效的投资引导机制,加强政策创新,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在金融业和旅游业之间建立起互帮共赢的桥梁。旅游企业利用自己的景区服务吸引游客的时候,应利用大数据做好消费分析,为游客提供更加特色化的金融服务,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游客的消费提供便利,更是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为了提高青海省旅游市场的高效化、有序化,青海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秩序的管理,将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各方面产业都纳入到监管的范围中来。建立并完善旅游管理机制,规范市场内的一言一行,对于非法经营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深入的调查,了解制约青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解决这些难题。在青海省范围内,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组织架构规范性较差,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产权分布不明晰,财务机制不健全,这些现状不仅无益于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还会给整个青海省的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带来阻力。为了,地方旅游管理行政部门应该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完善自身内控体系,明确管理方案,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做好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平台,加强资源和信息和贡献,加强创新,建立符合自己发展的、更加高效的投资管控模式,同时,还要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打造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提升旅游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的同时,确保各旅游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