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机制和影响因素探索①

2021-01-29 07:49:04
商展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复学休学学业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表明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是近年来教育部在此类例行通知中首次把“创业”放入主题当中。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人人创新”不只是社会发展的新浪潮,也是先进教育的新态势。2016年12月16日颁布的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1号令)中明确指出,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大学生是最具创业激情和活力的群体,是促进“双创”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快提升大学生创业质量,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紧建立、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休学创业。据统计,某高职院校学籍数据近五年因创业申请休学的人数占总休学人数的13.3%。大学生休学创业,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因创业而申请休学从事创业实践的一种创业活动[1]。然而,“休学创业”犹如一把双刃剑,“象牙塔”中富有激情、敢闯敢拼的大学生在政策支持下纷纷中断学业,提前步入社会创业的同时,精准帮扶缺失、后续教育滞后等相应政策问题逐渐暴露,进入休学创业政策实践困境。

1 休学创业的影响因子分析

1.1 个人因子

根据学生申请休学创业的数据显示,58.8%的学生由于自己成长过程中对创业产生浓厚兴趣,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风险投资知识有明显的偏好,倾向于就读金融、投资理财、连锁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一早为休学创业做好了准备。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大大小小的激烈比赛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以及是否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影响创业者自主创业中举足轻重[3],创业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创业机会的判断和选择。

1.2 家庭因子

11.8%的创业学生出生于创业型家庭,有一定经济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主导制长期存在,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意向产生较深影响。家庭商业传统的调节和继承对家庭子女的创业意向有明显影响,子承父业就是该类家庭影响的表现,尤其体现在家庭年均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硬环境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等软环境中。子女从小对生意耳濡目染,再加上来自家族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创业风险,创业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1.3 高校因子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起,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配套帮扶政策也应运而生,如平台资源共享、创业资金申请、学籍保留延长、开设双创课程等,这些政策打开了学生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创业心智,推动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多以实用为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更愿意进入社会实践。不少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定期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开设讲座,讲述创业过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失败与挫折、历练与探索,能在学生中产生积极效应。

1.4 社会因子

在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民生焦点的同时,政府也出台了许多倾斜性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如降低大学生创业场地租金、专门类型创业活动免税、特别补助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处于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中,展开活跃的思维,在人生的黄金时段放手一搏,让整个社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创业景象,从而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2 休学创业的现状解析

2.1 创业类型偏离

以创业休学的学籍数据为例,11.8%的学生创业政策不明,创业类型偏离。学生休学创业的规定期限一般为1—2年,根据休学时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显示,一部分选择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创业类型偏离,例如,开奶茶店、咖啡馆、复印店等类似店铺,这种结果明显与国家双创政策鼓励方向背道而驰。劳动力密集型创业同化性质严重,劳动力成本大,毫无科技创新力,是劳动力成本叠加的产物。另一部分受网红经济赚快钱的影响,纷纷选择做平台APP直播带货。这类创业类型缺少平台的严格监管,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在网络媒介环境中,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容易导致学生偏离创业初衷,价值观过早受到冲击,产生哗众取宠、有营销噱头就能赚钱的想法,以学业代价换取利益。国家鼓励的“双创”主要指高新技术、网络、科技创业。大学生在电子商务物流设计、数控车床工艺改进、云数据程序编纂等领域都有充分提升的空间,不能拘泥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网红行业。

2.2 创业结果影响过重

经统计,约17.6%的学生创业失败退学。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还处在幼稚转向成熟阶段,受外界影响因素过多,容易出现极端个例。大部分休学创业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在创业过程中容易遭遇骗局和陷阱,创业一旦失败,无法承受打击,甚至欠下债务,陷入人生绝望,一蹶不振。这些经历往往会催生出“读书无用论”,很难再沉下心安静念书,而是选择去打工赚钱弥补创业损失,导致最后放弃复学,舍弃学业。少部分休学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但因害怕复学回归学校后,事业出现波折,或觉得文凭不过是一张纸,轻视学历,一而再再而三拖延复学时间,最后超出学籍保留期限,只能自动退学。这种极端案例并不少见,掺杂了很浓重的个人因素。无论创业成功与否,都揭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缺失,导致创业结果影响过重。

2.3 休业返学现象增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休学创业大学生回归校园、继续学业,在创业话语体系中又衍生了“休业返学”的新名词[2]。休学后有64.7%的学生选择复学。一方面,学生在校外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从空间和时间上考量,都与校内的实际教学进度脱节。休学创业的学生有别于毕业创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业成绩上还存在实际压力。现阶段,高校制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置换学分政策往往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流于表面而较少付诸实际行动。休学创业大学生往往在承受创业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担心复学后是否能顺利取得学分绩点,完成学业,于是在学业与创业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学生选择复学,重返校园。另一方面,创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选择校外自主创业,脱离学校这个大平台。虽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获取政府政策、企业的资金支持,却出现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政府出台的创新扶持政策往往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很快,部门来源也很多,有教育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还有经济主管部门,但因为缺少信息共享平台,大学生对这些帮扶政策知之甚少。其次,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需要获取大量的创业相关信息,例如资金贷款、投资人、招聘信息等,这些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信息提供平台少之又少,部分还需要收费查看,种种不对称信息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难度,因此选择停止创业,继续学习。

面对政策号召与大学生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围绕学生学业和创业,合理构建休学创业之后继续教育管理与创业评估帮扶联动机制这一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休学创业管理机制

目前多数创业鼓励政策仍局限于“一纸文件”,而具体操作规范细则往往放权给高校自主把控,但各高校对创业的理解不完全相同,难免造成创业概念模糊,笼统鉴定创业资格,造成学生以创业为借口逃避学业的漏洞。“休学—创业—复学”是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的全链条式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事实去分析,从休学创业的实践困境中找出问题,才能围绕学业和创业建立起休学创业管理机制。

3.1 休学创业评估机制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为推进创新创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与服务优化,高校也贯彻教育部意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提出创业休学申请。然而,高校对休学创业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指导,目前还有很多高校仍旧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就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而没有开设具有创业场景体验的针对性课程[4],创业教育整体薄弱。学生对创业没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容易人云亦云、跟风创业,缺乏冷静理智的思考和审时度势的心态,甚至妄想以创业来逃避学业压力或一夜暴富。其实休学创业困难程度并不亚于学业难度,更不是学困生的避风港。高校应建立大学生休学创业项目评估机制,强调学业的重要地位。高校可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一方面尽可能降低创业风险,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另一方面为有创业打算的在校学生提供参考性意见,使学生能慎重考虑创业决定。与此同时,务必重申学业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因创业而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2 自主创业追踪机制

不少高校在学生办理创业休学后缺乏相应的帮扶追踪管理机制,任由学生在外自主创业,根据学籍管理部门学籍注销数据显示,退学学生中一部分正是创业休学学生。高校必须对获得休学创业批准的大学生进行完备的跟踪管理,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建立创新创业一人一档,对大学生后续休学创业提供监督、管理、支持和服务。一方面,要做好后续监督,防止大学生创业活动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欺骗创业现象,定期对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记录检查。另一方面,优化学校帮扶政策,定期派驻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去帮助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反馈记录工作,根据问题和困难的整理再优化学校的帮扶政策。休学创业本是一项利好政策,不能因创业荒废学业,将好事办成坏事。

3.3 创业复学教育机制

高职学生休学创业期限为1—2年,创业结束后须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创业复学有创业成功与失败两种现象,创业成功的学生不免懈怠学业,创业失败的学生遭受挫折也不免产生人生绝望心理,创业结果影响过重。目前多数高校未建立关于大学生休学创业的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一般都内嵌于常规的学生管理制度中,对大学生创业也没有统一领导,缺乏顶层设计。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复学教育机制。第一,落实创新创业置换学分政策,量化创新创业成果,灵活置换学分。第二,加速建立创业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注重创业活动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培养。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成长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创业之前必须把困难列在前面,把挫折放在最先,进行单独辅导,引述实际案例给创业学生做心理疏导,避免极端个例的产生。第三,打通创新创业与顶岗实习的通道,用创新创业活动来完善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评价。高校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顶岗实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学分价值,让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能够有效的互联互通。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实现学分与创新创业的价值交换,用学分评价来体现创新创业的价值;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使顶岗实习评价更加多元化和具象化。

4 休学创业的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

休学创业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适应当前就业创业形势的一种另辟蹊径的创业模式。虽然现在休学创业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但对于学生本人而言,创业并不脱离教育本质,只是改变教育轨道,让学生对学业安排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发言权,在青年时代创业有更多的试错机会,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社会而言,高校在校学生创业能缓解现有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创业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复学休学学业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艰苦的学业
开心复学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08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科教新报(2020年17期)2020-06-08 10:31:55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休学创业
农民文摘(2017年5期)2017-03-25 13:08:04
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3:44
晶莹的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