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涛
河北美术学院
当前,国内的雕塑教学模式长期停留在对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学习和借鉴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下雕塑专业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更无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雕塑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且为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雕塑专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雕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加快雕塑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将雕塑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雕塑专业事实上就是以雕塑技艺的学习和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作为艺术类专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在雕塑教学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行业和社会对于雕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雕塑教学主要包括基础课和创作课两部分的内容。基础课当然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创作课更加重视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前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雕塑的实践创作过程中去。也就是说基础课注重的是理论教学,而创作课注重的是实践教学。
所谓的“综合能力”,其实是指专业需要的多种能力以及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就是对多种能力的灵活运用。就雕塑专业而言,综合能力应当包括雕塑专业的思维能力、专业的观察能力、雕塑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创新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因为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是学生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雕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这几项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有真正提高的可能。
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学校以及雕塑专业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雕塑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会有利于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因为雕塑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乎是贯穿雕塑教学始终的,是对于雕塑专业的根本要求。雕塑专业本来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只要不具备充分的雕塑实践经验和能力,无论雕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多么扎实,都不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创新能力尤其如此,雕塑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类专业,对于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尤其很高。只能墨守成规、一味因循守旧的艺术是不具备生命力的。其次,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在雕塑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相关要求,将会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雕塑专业人才。最后,雕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只有兼备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力和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才能算作是合格的雕塑专业人才,也只有他们,才能对专业的进步和长足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的雕塑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现状堪忧。因此,加快对雕塑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首先,雕塑艺术本身就具有专业性相当强的特点,对于技术性的要求极高极难。虽然门槛不算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符合入门的要求,但是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的人寥寥无几。雕塑专业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这样的实践是个慢活儿,需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需要在这个练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练习和揣摩,才可能达到专业的水平。然而,当前很多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实践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本无法达到专业预期的学习效果。其次,考虑到雕塑专业的特殊性,雕塑材料的选择对于雕塑练习非常重要,不同的材质在操作过程中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材料课程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的雕塑教学却严重忽视了对材料的学习。相当多的院校只是把材料课程作为一门辅助性课程来安排,大多数教师都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材料课程对于雕塑教学的重要性。最后,由于个人生命体验的不同,个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感悟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艺术本身是一种对于个人感悟力的再现,因此,其个体性就更加显著,所以在雕塑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可是当前的雕塑教学在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过于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现状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雕塑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原则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膜拜和遵守,可能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雕塑专业的发展。
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雕塑专业的实际需要来开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一,通过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当前的雕塑教学虽然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理论知识框架的完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雕塑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无论是雕塑材料的选择和塑造,还是对于雕塑的空间结构的想象、构思和设计,都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帮助雕塑专业的学生开阔眼界,并大大拓宽其知识面。另一方面,当前时代下,各学科相互交融,不同艺术类知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专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也日趋明显。时代和专业的发展不允许学生局限于雕塑这一专业的学习,更加要求他们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为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及更好的创造思维而努力。也就是说,学生应该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上来获取知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一种广博的、多样的艺术思维能力。尤其是雕塑专业的学生,很多情况下,艺术创作灵感的迸发是建立在广泛涉猎艺术素材的基础上的。因此,雕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率先打破专业的限制,设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艺术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艺术理论结构。而且,学生已经拥有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第二,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常有人提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确如此,艺术是对于生活现实的高度抽象,但是最终,它又只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力的一种再现。也就是说,有了生活,有了人们的感悟和体验,才有了艺术,有了雕塑。艺术与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艺术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和感受能力,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生活里的小事中去挖掘艺术题材,发现其艺术价值,并将这种获得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而这一过程的训练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学生对于艺术的敏感度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此外,雕塑创作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尤其高,因为认真细致的全方位观察是雕塑创作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只有足够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有利于艺术创作的实施。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外在的特点固然重要,但是深入的、本质的特征才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而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观察能力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练就的。学生观察的过程既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准备,也是对于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雕塑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多观察、多思考,观察所要雕塑的对象,观察其他人的作品,甚至观察优秀的名家作品……只有经过大量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最终才能练就专业的雕塑观察视角及雕塑思维。第三,通过动手去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雕塑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雕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雕塑专业说到底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亲自动手去感受材料的手感,把握实际雕刻的力度,而非仅仅从书本中了解。任何雕塑作品的创造都需要经过雕塑者双手的反复打磨和认真雕琢,而每一件现成的雕塑作品都曾经历了无数的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伴随着无数的失败,但这是每一个学习雕塑热爱雕塑的人必不可少的经历,因为正是在这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雕塑者的实践能力和感悟能力才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科学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实践动手能力对于雕塑专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动手意识。此外,在当前的雕塑教学中机械化程度已经大幅提高,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鼓励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雕塑造型的构思和设计上。但是,雕塑专业的师生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种机械化的引入,其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剥夺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们失去了静心感悟、体验雕塑过程的机会,也让雕塑作品失去了灵魂。也就是说,雕塑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摒弃这种机械化设备的帮助,让学生参与到雕塑的全部过程中去,亲自动手打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去深入理解和体会雕塑艺术的魅力。第四,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创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中提到,对于理论和原则的盲目膜拜和强调,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既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束缚了雕塑专业的发展。而雕塑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对于创新也有较多的要求,因为千篇一律的艺术作品很难让人产生美的感觉。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雕塑教学中更加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当属雕塑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要求教师主动打破规则,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创作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固定规则,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艺术创新的必要准备。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学生从名家作品的欣赏中获取灵感,有待于在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中得到启发。第五,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能力提高的必要准备条件,学生只有见识过足够多的优秀作品,并在欣赏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创作的灵感才会更加水到渠成。而对于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欣赏实质上是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洞察力和体验力。学生不仅能够从名家作品中把握雕塑技巧的运用,而且能够在心灵的触动中产生情感的震撼,唤醒学生创作的灵感。
基础课程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创作课更加注重对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要求学生在雕塑的实践创作过程中有效运用自身具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换而言之,基础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创作课以实践教学为主。
总而言之,雕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完善和整体把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结构,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在鼓励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开放性的创作环境;在优秀作品展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