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名
信阳农林学院党委办公室
廉政文化是崇尚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新时代高校建设和廉政文化相结合,促进校园营造廉洁的文化氛围,提高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廉政思想水平,让生活和学习在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学校廉政风气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规范自身行为。
高校作为一个传道授业的地方,拥有廉政廉洁的校园氛围,对教职员工的工作以及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需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多重建设里的基本工作,致力于打造一个“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的校园。廉政文化表面是对官员工作作风的规范,其实对于高校内的风气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各高校也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份文件精神与高校文化建设进行结合,着力打造与社会风气相契合的廉政文化氛围。将廉政文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基本工作,不单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更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建设,高校聚集着大量优秀人才,也是前沿思想的发源地,高校中廉政文明的建设,是引导整个社会风向的指标。
高校内聚集着或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高素质人才,优秀的校园文化风气,不仅仅对高校的学生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作用匪浅。从长远来说,一个受到优秀校园文化长期熏陶的高校,毋庸置疑这里必将内部人才济济,外部更是美名远扬。大到校内人员的思想工作的开展,小到学校内一草一木的建设,都需要顺应着整个社会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的风气进行下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明德”是大学的第一要义。大学之“明德”在于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德行”,即“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廉政文化则同属二者之范畴。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也应有所不同。对中层以上管理者应重点培养其公正守法、光明磊落的品格,在依法治校、廉洁奉公的自觉行为中得到贯彻落实;对教师应重点弘扬其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的品格,在清廉从教、言行雅正、反对学术腐败的自觉行为中得到贯彻落实。
整个社会风气趋于廉政廉洁、诚信道德。高校作为最前沿思想的风向标,更要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只会培养人才的学校并不是一等一的学校,一流高校应该做好社会风气的导向和榜样,文化校园的建设,更需要加强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廉政文化建设思想上的重视。有了社会文化的使命感,就更容易规范自己,这对于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相当有益。廉政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新的定义,廉政文化进校园,并加大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都需要与时代结合,以往的方式和思想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需要的是新的思维方式,为廉政文化注入新的政治元素。
廉政文化教育虽然在部分高校有所开展,但是学生和教师很少意识到校园廉洁的重要性。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趋于表面,追求学术名利,表面学术氛围一片繁荣,实则留下少之又少的校园文化果实。为满足自己的一时之需,捏造学术论文、造假科研成果在当下高校内也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也是因为人们功利性强,廉政文化没有作为指导自己进行研究的主心轴,在研究过程中,目的渐渐偏远。廉政文化的碎片化和不整合化,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一大阻碍,应当尽力开展师生廉政文化学习教育的活动,将廉政文化整合化地渗入师生的工作学习中。从注重自身修养、诚信做事出发,将爱国、廉洁等作为工作开展的基本思想。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也是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高校并不是没有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可各种违反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是由于开展工作时没有抓住重点,只是抓住廉洁教育宣传这单一的一点。应该从顶层向下贯穿,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建设的基本规划,把廉政文化教育作为高校建设工作的日常内容,并善于将廉政融入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让教职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得到廉政思想的熏陶。同时,对廉政文化的照抄照搬,并没有实时对当前高校情况进行明智和正确的分析,直接把对于行政界的那一套廉政教育搬到学校,学校毕竟与政界不同,应该根据高校的基本情况来制定有利于校园廉政建设的方案。
许多人认为廉政文化教育主体是学校的顶层干部,而普通的教师、员工以及学生则不用大力抓廉政文化教育,其实这是不对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校园的一大基体,决定着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这种现象表现在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只邀请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党员和重点部门人员,对于一般教职员工和学生则进行鲜少的教育指导。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也是只扩大了教育范围,邀请重要教师和学生中的精英干部,这还是不完全的,仍然缺乏对广大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也应有所不同。对中层以上管理者应重点培养公正守法、光明磊落的“官德”,落实在依法治校、廉洁奉公的自觉行为中;对教师应重点弘扬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的“师德”,落实在清廉从教、言行雅正、反对学术腐败的自觉行为中;对学生应该重点培养诚实守信、行己有耻的“品德”,落实在好学修身、反对作弊的自觉行为中。
在廉政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内容比较狭隘,教育内容大多是上级布置的工作,生硬刻板,对于普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参透性差,所以相对来说的工作渗透性就差。应该从学生及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出发,根据上级下发的文件和根据,制定简单易懂的行为规范,真正使廉政文化的本质发挥出来并深入教职工和学生的内心,而不只是在讲座上枯燥地讲着文件内容,这样的学习成果并不显著,而且还容易让学习者厌烦而导致以后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这与开展学习的初衷完全相悖。“滴灌式”教育是将教育的内容借助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主动介入,持久渗透,面对面、点对点地教育引导,借此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将以往粗放的教育形式细化并使其融入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例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工作细化到项目中实施,使其不生硬、不刻板地感染各位师生。将廉政教育变得细腻具体,使碎片化的教育内容整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的高校有优秀杰出的前辈,可以优先考虑从其身上找出关于廉政廉洁的实例,可以让师生感受到廉洁廉政就在身边,并不是一种束之高阁的思想,而是只要规范自己就可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更可以与高校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与当地的文化故事相结合进行宣传,使工作更能深入人心。
例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将以优秀校园廉政为主题的小品、话剧或者歌曲引入校园,采用艺术的形式,熏陶并感染师生,通过表演者丰富的表演,让廉政思想深入人心,让师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和思考。当前,校园多媒体文化发展迅猛,这也可以作为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可以通过推送微信、微博等新兴的网络平台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和教师积极转发、点赞、学习领悟其中的精神。通过报纸、海报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鼓励师生参与活动,让听起来严肃的学习工作生动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与当下的教育方式相契合,也营造了大家集体积极学习动手的氛围。总的来说,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多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有益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有益于师生的共同学习,能潜移默化地达到目的,而不是单一的教师授课讲座这种学习方式。
通过成立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大力推进廉政文化研究平台建设。该中心可以承担一些学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交流、廉政信息发布等工作。通过成立廉政文化教育中心,逐步形成一支廉政研究骨干队伍,从而扩大学校廉政研究的影响力,营造一种崇尚廉政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