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煜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54002
脑肿瘤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肿瘤,又被称为脑癌,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其附件等部位,也可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侵入颅内而成,脑肿瘤患者往往伴随头痛、颅内高压以及局灶性症状[1]。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显现以及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脑肿瘤的发生率约为每年5/10万人,占全身肿瘤的1%~3%,脑肿瘤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正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2]。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脑肿瘤的常用手段之一,虽然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会出现明显改观,但研究显示部分患者仍然预后较差,有学者针对此开展过调研,结果发现此类患者多数存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症状[3-4]。目前临床上并未观测到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实质性脑组织损害之间存在相关性,关于脑肿瘤患者外科手术预后与血管周围间隙的相关性研究临床也较少[5-6]。近些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血管周围间隙监测成为可能,血管周围间隙同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肿瘤术后不同血管周围间隙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脑肿瘤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现详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脑部MRI检测,记录其脑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和分级情况,并按照患者是否出现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将其区分为EPVS组(23例)和无EPVS组(37例)。EPVS组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18±3.22)岁,平均体重(60.19±2.22)kg,教育水平:大学及以上6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5例,月收入<1 000元4例,1 000~5 000元12例,5 000元以上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9例。无EPVS组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09±3.41)岁,平均体重为(59.98±2.12)kg,教育水平:大学及以上7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6例,月收入<1 000元5例,1 000~5 000元20例,5 000元以上12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15例。EPVS组和无EPVS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脑肿瘤且经外科手术治疗;(2)治疗依从性好;(3)病历资料齐全;(4)调研经院内伦理学会批准实施;(5)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5)合并全身急慢性炎症者;(6)合并影响关节功能疾患者。剔除标准:(1)自愿放弃干预者;(2)未按医嘱复诊者;(3)死亡者。
1.3 干预方法 详细采集入组对象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受教育情况、收入情况等一般资料,对入组对象均实施头部MRI检查,选择仪器为飞利浦Ingenia1.5T MRI仪,设置扫描层厚为0.8mm,无层间距,检测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进行结果判读,如果对结果出现异议则邀请第3位医师介入,最终结果以商议意见为准。
1.4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4.1 扩大血管周围间隙判读及分级标准:如受试者出现边界光滑清晰、呈圆形(卵圆形或线形)的,与穿支动脉走向一致,且信号强度同脑脊液基本类似的影像学征象,则可判定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血管周围间隙分级标准如下:0级代表不存在扩大血管周围间隙,1级代表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在10个以下,2级代表扩大血管周围间隙在10~20个之间,3级代表在21~40个之间,4级代表>40个;本文中将0级患者设为无EPVS组,将1~4级设为EPVS组;EPVS组又将1~2级患者设为轻度EPVS组,将3~4级患者设为重度EPVS组[7]。
1.4.2 生活质量评估:使用EQ-5D量表对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行动能力、自护能力、活动能力、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况五大维度,每个维度有无难度、有难度、极困难三个选项,得分通过换算获得EQ-5D最终评分,评分>0.50代表生活质量较好,评分≤0.50代表生活质量较差[8]。
1.4.3 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使用mRS量表对入组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分为0~5分6个维度,其中0分代表完全无症状,5分代表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本研究将mRS得分≤2分代表预后良好,将mRS得分>2分代表预后不良[9]。
1.5 统计学方法 将调研中采集的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中,并使用SPSS22.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开展评估分析,首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于检验合格的数据予以录用;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组间的差异性分析可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组间的差异性分析可使用t检验,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性比较 EPVS组患者的EQ-5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无EPVS组患者,同时EPVS组患者EQ-5D量表得分>0.50者占比明显低于无EPVS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性比较
2.2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分差异性比较 EPVS组患者mRS量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无EPVS组患者(P<0.05),且EPVS组患者中mRS量表得分>2分占比较无EPVS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分差异性比较
2.3 轻度EPVS组与重度EPVS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性比较 轻度EPVS组患者的EQ-5D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重度EPVS组患者(P<0.05),且轻度EPVS组患者得分>0.50分的占比较重度EPVS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轻度EPVS组与重度EPVS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性比较
2.4 轻度EPVS组与重度EPVS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分差异性比较 轻度EPVS组患者的mRS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重度EPVS组患者(P<0.05),同时轻度EPVS组患者mRS量表得分≤2分的占比更低(P<0.05)。见表4。
表4 轻度EPVS组与重度EPVS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分差异性比较
2.5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随访1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所有入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并开展组间比较发现,EPVS组患者出现脑卒中、脑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无EPVS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EPVS组与无EPVS组患者随访1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受近些年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显现、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脑肿瘤属于肿瘤的一种,患者多以剧烈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精神异常、肢体感觉障碍、耳鸣耳聋等为典型临床症状。当前脑肿瘤病因尚不清晰,临床上脑肿瘤多数指胶质瘤,约占全部脑肿瘤的1/2,多数以上为恶性,因发病位置特殊,临床上建议对脑肿瘤患者及早开展治疗,防止瘤体增殖压迫脑组织诱发其他临床症状[10]。外科手术是脑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周身情况,有利于争取进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
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是指大脑穿支血管经蛛网膜间隙进入脑实质,其周围软脑膜内陷而形成的液体间隙,血管周围间隙是一种微结构,正常情况下影像学不可测得,仅当个体出现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时MRI可以观测到。临床上有部分关于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如有学者调研发现血管周围间隙可能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还有研究显示血管周围间隙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具有相关性[11-12],但以往临床上并未将血管周围间隙同脑肿瘤患者预后关联起来。仅有部分动物实验显示,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后,大鼠颅内血肿部位会分泌大量的有害因子(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沿血管周围间隙到达远隔部位,影响大鼠生理活动,这可能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出血相关联的机制之一[13]。
本研究通过设立不同分组的方式,就脑肿瘤术后不同血管周围间隙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即对入组对象开展MRI检测后,将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扩大周围血管间隙区分为EPVS组和无EPVS组,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并开展组间比较发现,无EPVS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EPVS组患者,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要明显低于EPVS组患者。一项针对306例脑出血患者开展的对照研究发现,将脑出血患者按照MRI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后,对比发现出现扩大血管周围间隙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占比更高(79.66% VS 20.34%),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更高(63.84% VS 36.16%)[14],这与本文结果类似。进一步将EPVS患者按照血管周围间隙的分级进行分组后再次开展组间比较发现,重度EPVS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生存质量较低的概率明显更高,这与学者伏清扬等[15]的研究结果类似,该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EPVS同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明显负相关联系(r=-0.241,P<0.05)。笔者分析认为,出现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可能具有如下临床意义:(1)脑实质的萎缩、脑组织间隙的增宽、动脉壁通透性升高等都会诱发扩大血管周围间隙的出现;(2)扩大周围间隙的出现导致调节炎症的淋巴液通过度升高,影响患者预后。文中最后还就扩大血管周围间隙对脑肿瘤术后患者随访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EPVS组患者随访1年出现脑出血和脑卒中的概率明显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扩大血管周围间隙代表个体的血脑屏障被破坏,或是微出血灶发生,这些都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16],因而EPVS组患者预后往往更差。
综上所述,脑肿瘤术后不同血管周围间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认知功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存
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患者往往预后不良,生活质量较差,且1年内出现脑卒中、脑出血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