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1-01-28 10:42柳蕴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柳蕴

摘要:互联网时代催生了网红经济,网红效应逐渐渗透到城市设计体系中。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主体以及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网红”的加持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传统城市设计的思路亟待扩宽,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网红公共空间为例,探索网红公共空间的生成逻辑与设计方法,进而提出场所设计、可达性设计、参与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为新时代的城市设计带来一些启发;对网红公共空间意义的探析与反思将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网红;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一、城市公共空间成为网红的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基础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就将人们带往了更广阔的世界,而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更是一步步突破着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達67.0%,这说明现在的人们普遍具有网络社交基础。当互联网技术允许人们更轻易、更快捷地得到讯息时,大范围的网络传播成为现实,“网红”一词也随之产生。万物皆可成为网红,这背后包含着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向往、对所见发表看法的表达欲望,反映着互联网技术深化下的社会交流以及从众式心理。社会的多元与包容,赋予了更多事物激发活力的空间,而网络则是这一现象的催化剂。

(二)城市自身的基础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承载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场所,暴露在公共视野,为引发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提供现实基础。人们在公共空间对城市进行感知、体验,真实地触碰城市肌理,感受城市文化,从而形成最直观的感受;人们将感受进一步转换为网络上的图片、文字描述,利用短视频将现实场景生动展示,这个过程建立在城市本身具有被解读、被宣传、被创作的能力的基础之上。城市的活力离不开一定的人流密度、活动质量和空间特质,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接纳这些要素的重要场所。

二、网红的性质与特点分析

(一)网络数据支撑

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或事物被称之为“网红”。知名度的高低最直观的反映就在于网络点击量上。对数据的分析往往能引导大众找到时下最受人关注的热点,再加上大数据的推波助澜,网红公共空间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如微博上以“重庆旅游”为标签的话题下,阅读高达9.6亿,而重庆著名景点“洪崖洞”有着11.7万的签到量,时时刻刻都有人分享着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对该地的关注。网络的迅速传播和人们的跟风选择,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极高的热度,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网红”。

(二)人员现实参与

当一个地点在网络拥有了一定关注度后,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到实地参观,人流交换的活动形成了二次传播的基础。西安作为历史古城,本身具有良好的旅游基础,因在抖音的爆火,旅游人数急速增长。据西安旅游大数据2019年发布,同年1-8月陕西省共计接待游客9020万次,西安贡献出超70%的游客人次。网络名气与大量的实地游览活动相辅相成,“网红”城市公共空间通常兼备这两种特质。

三、网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一)多维度的设计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场所的设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城市景观、城市历史、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文化和城市更新等。

因城市分布的地域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及风土人情。重庆在网络上有着“魔幻8D城市”的称号,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建筑依山势建立,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感受;交通系统因地制宜,营造出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魔幻空间感。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

历史的洗练使得城市的文化符号愈发凸显,把握好城市的文化脉络,将城市的历史与人文特色融入到城市设计中、融入到具体的公共空间中,使置身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都能接收到城市传递的信息,加深对城市的了解,从而达到更深层的情感链接,成都宽窄巷子引发大众关注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位于成都市的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片区,政府对其进行了工程改造,保留老成都的建筑特色的同时,顺应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商业街,使人们在游玩中得到“新”与“旧”的双重体验,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二)必要的可达性设计

可达性是形成一个包容性空间的必要基础,没有包容性和公共性的空间难以定义为城市公共空间,而这就要求公共空间面向大众,面向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阶层的人,以现实的情景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一个公共空间一旦成为私人的所有物,便失去了可达性,因此应尽量保有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还体现在人们可以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监督,以促进公共空间的进步、社会公平的进步,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益处。广州的莲花体育场在建成之前就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但它允许公众的批评,并接受公众的意见,最终建造者决定修改设计方案,这说明专断式的设计往往是自我欣赏,只有接受了公众的审视,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这也对那些只为博人眼球的“浮夸”设计起到了警示作用,因为有的设计尽管拥有了网络热度,但没有内涵的加持,建成的公共空间也只会迅速“凋零”。

(三)公众的参与与互动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面对面交流的必要场所,传统的满足人们视听感知的需求正在往更深入的五感体验发展,充分调动人们的各个部位,能使观者更全面地体验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增强了人们在空间中的互动,激发了部分观赏者的创作激情。趣味性、普适性的多向互动场景式体验,能强有力地推动体验者去效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社交网站上找到许多相似画面的体验者反馈,尽管单调、重复,但模仿的人仍然层出不穷,这是因为给观赏者提供了一种模式,让观赏者更好地参与到公共空间的景观中,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体验。在设计公共空间时,也应当考虑到公众对其二次创作的发挥空间,建立观景台,AI引导等方式能有效促进公众的参与与互动。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谁也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样貌。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自然也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更多生理或心理的需求。根据网红效应决定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并不能保证真正产出网红公共空间,且网红的公共空间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意义在于探索新时代人们的兴趣点并能通过设计的力量对公众产生一定的积极引导。当网络价值出现偏差时,设计师们也应该坚持遵从以人为本和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同时发挥设计的力量,让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