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2020年前三季度,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71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65%,利润总额为1936.61亿元,同比增长6.89%。
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4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全国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1.6%,其中风电和光伏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火电投资下降27.2%。前三季度,电工行业坚持战疫情、保生产、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
2020年前三季度,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71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65%,利润总额为1936.61亿元,同比增长6.89%。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发电设备领域,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完成9283.2万千瓦,同比增长21.01%。其中:水电机组完成1333.26万千瓦,同比增长99.45%;火电机组完成3618.44万千瓦,同比下降10.41%;风电机组完成2896.26万千瓦,同比增长143.5%;核电发电机完成170万千瓦,同比下降61.2%。其他发电主机产量,火电汽轮机同比下降2 4.3 1%(含燃气轮机同比增长85.3%);电站锅炉同比下降19.6%。
出口发电机组667.84万千瓦(按发电机计),同比增长11.8%,占发电设备产量的8.2%。
输变电设备领域,前三季度变压器产品产量118820万千伏安,同比下滑6.32%;高压开关设备(11万伏以上)82.39万台,下滑12.51%;高压开关和低压开关板分别为81万面和3919.87万面,降幅为4.68%和20.36%;电力电缆3723.67万千米,增长2.13%。
用电设备领域,前三季度铅酸蓄电池产品产量达到16109.20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1 2.9 2;电焊机742.76万台,同比增长8.58%;工业电炉1.22万台,同比增长11.02%,电动工具1 5 6 5 8.2 1万台,下降0.37%。
除发电设备外,输变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包括电工绝缘材料虽然有的前三季度累计还有下滑,但自二季度以来,降幅在逐月收窄,特别是与消费关联度强的通信电缆、电焊机和电动工具等,当月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为行业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疫情的影响,行业应收账款约为1.55万亿元,增幅达到14%左右。电工行业9 0%以上为中小企业,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今年亏损面超过20%。可喜的是,随着国内“两新一重”等举措的实施,行业主营业务和利润总额增幅在8月份双双由负转正,其中利润增幅大于主营业务增幅,行业转型升级效果初步显现。
得益于基建投资与能源建设相关项目的恢复与启动,发电设备产销较快增长,特别是风电、光伏设备由于资本的投入,增速可观,此外新基建的启动,激发了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制造相关市场潜力,使得电工行业量大面广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铅酸蓄电池等产品快速回暖。
自去年以来,我国新核电项目陆续开闸,打破了三年来的“零核准”记录,释放出了核电重启的信号。而今年,在前不久各省发布的《2020年能源项目名单》中,有关核电的建设项目赫然在列,这表明继风电、光伏之后,2020年核电也成为重点建设项目。9月2日,海南昌江二期核电项目、浙江三澳 核电项目通过核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两个项目的投资者都有别于中国以往的核电项目:一是华能正式入局核电,借昌江二期项目成为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之后第四家控股开发大型核电站的核电业主;二是由此成为首个有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
受“新基建”中大数据中心建设、5 G、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我国配电设备企业特别是低压配电企业在二季度后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并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有些企业更是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比如良信电器得益于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调整和5 G基站建设,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 1.4 3亿元,同比增长42.12%。
前三季度,电器工业经济运行趋于平稳。但困扰行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明显缓解,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等状况仍未扭转,实现行业平稳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1)产业链基础能力仍较为薄弱。电工行业的产业链总体比较完整,但由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研究薄弱、检验检测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技术保护措施有限等困扰,使得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很大,距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仍任重道远。如我国发电设备主机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一些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需要进口。大型发电机定子用硅钢片,绝缘件仍需进口。超超临界(600℃)汽轮机9%~12%Cr不锈钢高中压转子大部分进口,超超临界(620℃)汽轮机FB2材料高中压转子锻件及CB2材料铸钢件全部进口;另外超超临界发电设备锅炉高端管材(高温主管道)大部分依赖进口,大型发电机有些电器部件要进口。
2)产业安全矛盾较为突出。产业生产部分环节中核心一些基础零部件及元件、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专用检测系统等依赖进口,特别是目前电工行业基本的电器产品开发平台、工业设计软件、产品设计软件、控制软件及系统,测试、检测、测量、计量仪器仪表等多数采用外方品牌,难以保障我国电工行业产业安全。
3)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电工行业已连续多年营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以上水平,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部分领域产能扩张加快,如变压器、交流电动机、铅酸蓄电池等,产出能力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加之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后产能过程问题将日渐凸显。新能源领域的风机和光伏行业有类似风险。
预计四季度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利润额800亿元,跟上年同期持平。全年电工主营业务超过5.2万亿元,增幅在2%~5%之间,利润总额超过2500亿元。
1)加大基础研究能力重构。支持重建电工行业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发总平台,增强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培养和集聚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2)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力度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支持行业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减少中小企业研发信息化建设、营销推广成本。
3)加强国家级行业级试验平台建设和认证工作。支持第三方机构建设高水平的产品质量评定、检测认证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4)重视培育和保护国内中高端市场。在“六稳”、“六保 ”后,我国推出“新基建”战略以保障我国工业稳定发展,并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ABB、西门子、施耐德等普遍表示中国市场的反弹超乎预期,基本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因此建议重视培育和保护国内中高端市场,尽快完善落实支持国产化替代的政策措施,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的相关政策细化落地,避免“新基建”引发的新市场成为外资品牌的避风港和回暖炉,为他人做嫁衣裳。
5)建立行业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对外采购预警机制,避免采购过于集中,保障行业关键技术安全可控,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行业企业风险损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