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的构建研究

2021-01-28 06:16: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图体系环境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思维导图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其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模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方式建立链接,应用于学习、记忆、管理、企划、培训等多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发展应用,其中在高校教育中以课程教学方式应用为主,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未见应用[1-2]。

随着国家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环境设计专业迅速发展,同时,国家对高校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大学本科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质量性和特色性,避免随意化和碎片化。

本文以思维导图为研究原型,借助层次法和德尔斐法,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图式化呈现教学体系,以提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可视性,量化课程内容,凸显课程特色和专业优势,达到全面提高环境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修复、改造、布局、设计、管理的学科专业,属于复杂交叉型专业,包含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多门学科[3-4]。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中,来自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积极交流,认为目前环境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课与课之间 “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的授课内容及内核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断层或重复。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实践内容缺乏与理论的科学合理论证,缺乏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一般以考察为主,又缺乏量化标准,种种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

课程与市场就业存在脱节现象。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达不到就业市场设计要求,学生专业不扎实、不落地,导致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的矛盾。

专业承载的文化底蕴不明显。虽然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某些课程内容设置上有传统文化的部分,但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文化渗透内容不系统、方法不丰富、前后不连贯。环境设计专业应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凸显文化表征的作用,传承与创新中国与地方传统文化。

虽然近年学校多次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和优化,然而,问题依然存在,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教学资料不便于课程系统化、深入性与逻辑性的思考,进而造成课程的随意化和碎片化等问题。

本文以环境设计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思维导图为研究方法,借助层次发和德尔斐法,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找寻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课程前后关系,避免出现知识断层或重复。突出课程重点,实现课程之间的内核串联,以线带面,建立理论知识、传统文化、实践内容、课题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课程的细目表,促进环境设计的深入性教学。同时,通过教学体系模型可以总揽全局,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复杂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可视化的全景图形式展示。

2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思维导图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模型构建的特点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以思维导图为构建原型,以逻辑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构建要求,以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及发展规律为构建内容[5-6]。 具有以下特点:

逻辑性:教学体系有诸多不同类型的课程组成,课程又由不同的知识点组成,课程教学又由不同的环节组成,课程之间、知识之间、环节之间都具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所以构建的教学体系模型必然具备逻辑性的特点。

系统性:全面体现环境设计的全部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群的类型、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使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成为可视化的全景图。

落地性:明确和量化课程考核方式、理论内容、考察地点、考察关键词、作业上交要求、设计类型、场地面积、设计关键词、文化输入方式等内容。

重点性:课程有鲜明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的核心内容,明确理论关键词和设计作业关键词,凸显课程重点。

易读性:模型的构建将复杂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可视化的全景图形式展示,不仅便于师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便于查找具体课程的所有重要信息和课程之间的信息联系与差异。

层次性:复杂繁琐得教学体系和内容借助层次法的表达使模型结构清晰、简单易懂。

2.2 模型构建的方法

以思维导图为主要方法,同时借助层次发和德尔斐法共同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德尔菲法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并不会受到其他繁杂因素的影响,作出独立的判断,形成可靠的结论。层次分析法将目标按照相关性分解成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决策的系统化的研究方法。思维导图是以图解和网状结构形式实现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可添加备注、标签和链接网站,并与多种软件兼容,同时无论内容多少,都能保证高清分辨率的图片效果。

2.3 模型构建的流程

首先以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为基础运用层次法初步建立教学体系模型层级和内容,然后,在初步建立的模型层级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通过邮寄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收集专家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模型层级和内容进行调整,随后将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制成表格,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模型层级和内容一致的意见。最终,建立由目标层、年级层、课程层、内容层、标准层共同组成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模型。结合思维导图和曲志男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构思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绘制的基本流程。详细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层、确定年级层、确定课程层、确定内容层、确定标准层、设置关系和可视化七个步骤(图1)。

图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绘制的基本流程

3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思维导图模型构建的实例分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重点专业、山东省A类建设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学校坚持环境设计专业秉承“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

3.1 确定目标层和年级层

目标层:目标层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同时,添加备注信息,如培养目标、培养特色,总学分,总学时等相关内容。

图2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年级层的确定

年级层:原则上按照年级进行划分,共分为四个年级,但是学校专业方向的划分时间和作业展的时间均以学期为单位,所以年级层的划分以学期为依据,划分为一年级上学期、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上学期、三年级下学、四年级上学期何四年级下学期(图2),同时添加备注信息,如每个学期的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学分和学时。

3.2 确定课程层

图3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课程层的确定

课程层是专业教学体系包含的所有课程名称,按照课程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层分别是设计表达①、造型表达①、形态构成、人体工学、造型表达②、材料与机理、空间营造、中外建筑史、社会实践、设计表达②、设计表达③、环境心理学、传统民居测绘、独立住宅、环境生态学、景观设计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场设计、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考察、社会实践、观赏植物学、植物造景、公园设计、古典园林现代演绎、假期课堂、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工程、滨水景观、遗产调研、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假期课堂、遗产保护与设计、毕业考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图3)。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思维导图模型不仅能够清晰地读出课程所在的学期,而且通过设置课程名称的颜色和字体能够简便且系统的归纳出每一类课程群和每一种考核方式包含的课程,即便于师生对考核方式和课程群进行系统归纳。具体方法是:在确定课程这一层级的时候,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方法的颜色和字体等工具,区分课程的所属课程群以及课程考核的类型。例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思维导图模型中用红、绿、蓝、黄、紫、青六种颜色分别代表空间表达课程群、人与环境训练课程群、专业设计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课程群、综合实践与学术活动课程群。

3.3 确定内容层

内容层必须体现课程里最为重要的环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思维导图模型的内容层是理论知识、考察实践、课题设计、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文化输入。学校以具有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培养特色,所以每一门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内容基础上还要包含:文化输入、考察实践、课题设计。同时结合专业、学期、具体课程的培养目标辅助现代教学手段重新深入思考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是线,是串联理论知识、考察实践、课题设计、考核方式、文化输入的脉络,将每一阶段的内容和最适宜的教学模式结合,整体设计课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4 确定标准层

标准层目录最为复杂,不同的内容层对应不同的标准,标准的选择依据是明确、量化、衔接与重点。当下艺术类环境设计教学中常常出现随性且随意的现象,如知识点随意、场地选择随意、作业要求随意、作业类型随意,考核方式随意等,而且教学过程中常忽视特色主线与专业主线的贯穿,呈现专业强化与特色配养的碎片化现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教学模型中,按照循序渐渐的原则以主线贯穿各个课程,明确且量化课程标准。具体如下:

课题设计下的标准层是课题类型、课题面积、设计关键词、作业上交要求(明确表现方式与图纸大小及评分标准);考察实践下的标准层是考察地点、考察关键词和作业上交要求;考核方式下的标准层是分数公式和作业评分标准,分数公式是10%理论成绩+10%课堂考勤与表现+10%考察作业成绩+70%课题设计成绩;教学模式下的标准层是常规教学模式和特色教学模式。鼓励老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依据课程需求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文化输入下的标准层是输入方式和输出方式。输入方式是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文化转化为环境的方式方法,输出方式是通过学生作业呈现文化在环境里的多样表达。受篇幅限制仅展示三年级上的公园设计课程的标准层类目(图4)。

图4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标准层的确

3.5 设置资源链接与类目关系

构建了环境设计专业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之后,通过添加标签、注释、颜色、pin等方法对具体类目的属性进行突出显示、强调和归纳。还可以运用链接添加网络资源,类目之间关联关系的类型也可以随意创建。构建方法是指定到链接线上,单击右键来创建链接的类型和颜色、粗细等属性,这样就可以根据需求来命名学科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构建丰富的知识关联体系,真正实现专业体系信息的的可视化的图形文件。

4 结语

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质量提升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国家对高校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分析教学问题为基础,引入思维导图工具,辅助层次法和德尔斐法构建环境设计教育体系模型,以层次性、系统性、逻辑性为原则,以专业主线和特色主线贯穿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构建目标层、年级层、课程层、内容层和标准层,优化并明确课程内容,串联课程内核,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联系,促进传统文化与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匹配、关联和结合,建立理论知识、传统文化、实践内容、课题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课程的细目表,实现可视化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是专业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质量性和特色性的有效保证,有利于培养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同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型对构建其他学科思维导图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借鉴。

猜你喜欢
导图体系环境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第6章 一次函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