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与重构*
——评李立新《设计价值论》

2021-01-28 09:00
艺术百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冲突价值观转型

张 晨

(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工业化对中国设计的冲击日益加剧,设计的商业化、庸俗化现象越发严重,设计价值观日趋贫乏,逐步走向衰落。旧的价值观念不能引导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价值冲突也促使中国设计转型。当下,探寻中国设计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与重构,找出中国旧设计价值衰落的原因,探求中国设计价值重构的方法等是我们所要关注问题。中国设计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与利益价值的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一元价值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思想并存的冲突。中国设计要通过健全社会制度与客观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挖掘与转换中国传统价值论中生生和谐的和合之学来克服价值冲突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和作用,以实现价值观念之间的和谐发展。

李立新先生的著作《设计价值论》于2011年9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虽然已经出版近十年了,但“设计价值论”在设计转型时期为中国设计树立了新的设计价值体系,在指导设计实践等方面依然具有非凡意义。李立新先生师从张道一先生,在人文哲学界享有盛名,在设计理论研究方面,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设计人展示了一套详尽的研究方法。

笔者将《设计价值论》的内容概括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价值的萌发。设计价值是怎样萌发的?难道人类一出现就有了设计价值?李立新先生这本《设计价值论》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解密空间。地球大爆炸后,万物生长,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第一把石斧,从而开始使用工具。后来又有了更多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在需求的促使下,人们开始有了价值的意识。举个石器的例子:第一阶段,人类被动地使用石头,这属于生物本能反应;第二阶段,人类开始对石头进行加工,这属于生存的需求;第三阶段,人类将石头改造成自己意识中的模样,所以就具备了“价值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并不是靠基本需求来开展设计活动,而是通过创造“价值意识”来完善设计。第二部分,设计价值的范畴。对设计价值的界定,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和哲学角度对“价值”进行剖析和剥离。李立新先生既没有用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也没有用哲学“主客体论”来说明设计价值,而是排除对设计价值局限的理解,在考察人类设计活动基础之上,说明“设计价值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正负效应”。只有在正负双方产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带动实用性产生的“效应”与社会、人文连接在一起,才能确立设计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三部分,建构科学的设计价值观。首先建构哲学依据,其次建构核心观念,最后建构多元取向和生活的判断。第四部分,搭建设计价值论的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即设计价值哲学、设计价值方法论、设计实践价值来进行探索。李立新先生以设计价值来看待人的各种活动,正如他所说:“设计是人追求价值的外在形式,设计价值因人而萌发,因人而存在,因人而多样,因人而趋美。”人造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产生的过程。

一、传统设计价值与现代设计价值的冲突

李立新先生在书中提出多元取向是设计价值观建构的核心。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中国传统设计价值带来强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现代设计大部分来自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所产生的主导观念,另外,现代思潮并不是一元的、孤立的、隔绝的。因此,随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设计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传统设计价值显然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必然与现代设计价值发生冲突。如果不去重新认识,矛盾也会越来越大。李立新先生针对“价值失范”现象,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价值观,放弃什么样的价值观。”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树立价值观:一是以“和谐”价值观为主导,将各种观念的纷争尽可能降低到最小;二是要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支持那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并慢慢形成特有的设计价值,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都是经过设计价值认证而得到的新思潮;三是将中国传统优秀的设计价值观,与时俱进,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重新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价值观。

多元价值思想在设计领域的出现是新时期设计实践的结果。它不是一种口号式的呼吁,而是为解决长期面临的传统与现代设计冲突、化解新旧设计矛盾而提出的理念。多元价值设计思考鼓励各种不同的设计思想参与中国设计活动实践,如工艺美术思想、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后现代主义设计价值观、结构主义价值观等。这些思想观念的并存,几乎就是设计思想的互动和融合,且能够在不被质疑、批判、排斥,不互相冲突的整体设计环境中和睦相处、共存共荣。多元设计价值的特征是将多种设计价值观“等价并列”,把历史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多种设计思想进行有效比照,从人们的生活和设计的现实出发,从多元庞杂的价值共存中重新确定重要的设计价值来建构与生活实践相对应的“几种设计价值共存”。其中需要展开各种设计与文化的关联对话、价值的重新阐述,这是多元设计价值思想产生之后我们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因为多元并非真正的价值杂陈混合,多元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和实生物”、和谐创新。

二、中国设计价值与西方设计价值的冲突

中国设计史上的价值观是一个丰富、深厚、多变又统一的整体。从《周易》的变通思想到孔孟的和谐价值思想,到魏晋隋唐开放的价值思想,宋元设计价值的冲突与互动,明清设计价值的商业化、庸俗化,中国设计价值观历经数千年演变发展。中国历史上有过五次重大的设计转型,设计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第一次转型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自然农耕转换为城市形态,日益丰富的物质积累与精神文化,导致设计发生转型,我们透过青铜器上的纹样,能够感受到设计转型带来的艺术升华;第二次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百家争鸣的思想影响了设计转型,矛盾与冲突更加明显;第三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民族文化传入中原,儒释道思想形成新的合力,设计开放融合,进入了转折推进的时代;第四次在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知识权力、儒家思想权力与世俗文化渗入到宋代设计中,形成特有的宋代设计范式;第五次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工业生产转型,转型时间长,矛盾冲突大。在设计转型过程中,前四次属于社会内部转型,人们在进行设计取向时,选择新的设计价值而抛弃旧的设计价值,肯定一种价值而否定另一种价值。第五次属于外部转型,这个时期的设计价值是无法兼容的,冲突就不可避免,设计价值的冲突就是观念冲突。

与中国不同,西方价值观念的树立是在哲学家的价值思想体系中建立起来的。西方设计价值观要求在哲学思想体系下看待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实践。古希腊、古罗马设计价值体现在功效、道德、适中、情感之间的转换。中世纪的一元价值观,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颠覆性改变,文艺复兴时期建立了新的设计价值思想,即现实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本价值。工业革命带来的设计价值观,不但改变了人类历史,使欧洲社会发生巨变,而且将传统手工艺彻底改变,告别了奢侈主义、享乐主义、庸俗主义,设计价值趋于功能性、理性。设计师和思想家的选择几乎一致,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文化阶层共同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众所周知,设计从西方向全球传播开来,在工业技术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设计价值观。现在多元化已纳入评判体系,并作为一项原则遵守,从而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促使设计向多样化发展,从单一的“西方设计”转换为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的价值意识。李立新先生在书中提到:“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都会反映到哪种设计价值观或哪种功能形式,需求的多样化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中国设计转型期的价值重构

李立新先生提出:“充分关注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发掘本土资源,承续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研究设计价值,构建评判理论。”设计价值观矛盾冲突的加剧,使得重构中国设计价值体系势在必行,明确中国设计价值的取向应遵循相关原则。李立新先生在价值取向上阐述三个方面原则,即人文与技术的情怀,义与利的统一,社会与生活的和谐。

(一)人文与技术的情怀

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所包围,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如4G、5G、AI等在设计领域被广泛运用,同时也改变着设计领域。不得不说,生活的网格化、设计的工业化成为了新时期的代言人。技术是人创造出来的,必然受制于人,技术要么彰显技术的威力,要么被时代淘汰,这正是技术二次元的典型特征,但是和之前讨论的多元化取向并不相符。李立新先生在书中提出选择“人文关怀的设计技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体现人文与技术的和谐。手工艺技术随着现代材料的更新换代和材料再加工技术的进步而日趋完善,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呈现最能体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安与焦虑。手工艺达到的设计价值效应,形成人文价值评价体系,模糊了技术、工业与手工艺的界限。另一方面,技术需要人文精神。如果只强调尖端的技术而忽略社会生活文化的意义,那么我们虽然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但也从此被技术所掌控,成为技术的奴隶。这与设计价值观背道而驰,更不利于设计转型。

(二)义与利的统一

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是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并产生价值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买卖阶段,那么这种设计价值是狭隘的。确立设计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和人的生活利益,将人类的生存与幸福置于最高位置。设计师要本着最高价值目标,探讨设计中义与利如何相辅相成,实现目标。

李立新先生在书中提出:“追求设计的市场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立起设计的政策、制度与规范来引导设计活动,防止和制裁各种设计越轨的不义行为。”如果设计过于商业化,只关注设计的商业价值、使用价值,甚至被“利”所左右来提升商业价值,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人们生活心态的失衡和社会生活情趣的缺失。生活利益决定社会的和谐程度,也决定设计价值的取向。那么,中国设计转型驱动力将来自何处,又如何进行中国设计价值重构呢?设计义利观的统一正确地处理了义和利的关系,它并非墨家义利并重的再现,而是在强调人的生活利益的首要性的同时,强调物的商业利益的正当性。利的基础作用是使商品获得利,产生商业价值。这仅仅是利的基础作用,上升一个层面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最终达到美好境地。另外,我们需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设计价值,制止制裁那些滥用污染材料、利用霸权垄断来谋取暴利的行为。需要积极地规范设计活动,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将设计评奖、设计学术会议、设计教育、设计活动的逐利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并对符合规范、创造设计价值的活动及作品作出肯定和奖励,实现“义利互动”。在制度上保证设计这个大系统价值取向的义利统一。

(三)社会与生活的和谐

首先,设计价值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众对个性化的设计追求越来越强。

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多元化的思路不拘于一种设计思潮,它使不同的设计相互交融、跨界,彼此渗透、整合与发展。李立新先生提出多元化价值与文化息息相关,即研究不同的文化建立于多元文化交流的机制、凸显文化在设计实践中的社会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设计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元社会会带来多元化生活,多元化生活方式需要多元设计来填充和丰满。我们需要将设计价值进行内化,同时对外要实行机制化管理。内化需要设计师自我反省、自我意识,认识到现代设计环境的多元化,进而找到一种外化的形式并在大众面前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设计实践的过程。而机制就是用来调节内化与外化之间的关系,协调它们适应当下的环境,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建立中国开放的、特有的民族设计价值观。“全球化”“一体化”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多元化也带来了文化复杂性。在中国设计转型期重构设计价值,需要我们抓住价值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换这个关键,以发掘中国设计传统思想资源为基础,着力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把握价值变化所应坚持的方向,运用中华民族的设计智慧来为人类化解当今所遭遇的设计普遍性问题,同时提供价值意义上的阐述基础。

四、结语

在中国设计转型之际,重构新时期设计价值论,为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对话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重构设计价值论,可以为“中国智造”增添人文情怀,摆脱“中国制造”窘境,从根本上解决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钳制。我们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在新时期设计价值观关照下走出中国特有的“中国设计”之路。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国设计走向“中国设计”之路也将渐渐清晰起来。

猜你喜欢
冲突价值观转型
我的价值观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