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根
上栗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栗 337000
慢阻肺(COPD)为临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多由吸烟、气道反应性增高、空气污染等因素引发,临床典型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严重者可继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现阶段,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虽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病菌耐药性增强,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致使其起效缓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本研究旨在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具示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0岁,平均(62.24±4.35)岁;慢阻肺病程3~15年,平均(10.19±2.40)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69岁,平均(62.18±4.26)岁;慢阻肺病程3~15年,平均(10.21±2.35)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善;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③无严重器质性疾病;④胸片、血常规、细菌学等检查提示为细菌性感染。(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②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1 对照组 常规对症治疗:(1)喷雾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北京海德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421,规格:14 g)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北京海德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84,规格:200揿),1揿/次,2次/d;(2)口服氨茶碱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063,规格:0.1 g),0.2 g/次,2次/d;(3)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7,规格:0.5 g),0.5 g/次,1次/d;(4)双水平正压通气、营养支持。连续给药7 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413,规格:2.25 g)静脉滴注,4.5 g/次,2次/d。连续给药7 d。
(1)动脉血气指标PaCO2、SaO2及PaO2水平。以puzs-300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测定。(2)PCT及CRP水平。以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以免疫比浊法测定CRP。(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以及腹泻发生情况。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水平均下降,SaO2、PaO2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n=40)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前,两组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及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PCT、CRP水平比较(±s,n=40)
表2 治疗前后两组PCT、CRP水平比较(±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40) 例(%)
COPD主要病理特征为呼吸道气流持续性受阻,受此影响,炎性细胞不断浸润气道表层上皮,损伤气道壁,促使气道纤毛丧失生理功能,继而影响气道自净能力,致使异物肆意堆积,加剧炎性反应,进而诱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5]。现阶段,临床多通过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等方式帮助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改善健康状况,但由于其疗效有限,常无法达到治疗预期。因此,应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进展,促进其转归。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PaCO2、PCT以及CRP水平均下降,SaO2、PaO2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指标升降变化较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表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阻肺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分析其原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效成分为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其中,哌拉西林为广谱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而发挥杀菌作用[6],但该药不耐酶,单独应用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他唑巴坦则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通过不可逆反应使β-内酰胺酶酶失活,促使耐药菌恢复原来的敏感性[7]。两药合用,可增强彼此的抗菌活性,扩大抗菌谱,进而控制感染,调节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其肺功能。PCT多由神经内分泌细胞生成,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其水平升高多提示存在细菌性感染及系统性炎症反应[8]。CRP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激活补体系统,消除坏死细胞DNA,其水平上升多提示出现组织损伤或病菌入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通过清除致病菌株,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调节PCT及CRP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9]。此外,该药不良反应较轻,与剂量无一定的倾向性关系,且多呈短暂性,因而安全性较好,易于患者接受[10]。
综上所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阻肺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