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党建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2021-01-28 22:24侯利文
社会科学辑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工党组织社区

侯利文

一、社会组织党建:剩余范畴抑或核心构成

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非常迅速,在数量、质量、服务领域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国家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数据系统显示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超过81.6万个〔1〕,社会组织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并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①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从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入手,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16年《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出台,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要求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把企业、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党建已成为社会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党联系社会、组织社会以及引领社会的重要通道。然而,从实践角度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晚、发展缓、难题多,在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推进方面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尚无有效的、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由此,社会组织要不要推进党建,差异化的社会组织是否存在党建的不同形态,社会组织党建有什么样的功能性目标等等成为实践中的核心关注点。

从既有的理论来看,政社关系是社会组织研究的核心。既有研究多从“强国家弱社会”关系范式出发,并在这一“逻辑前提”下得出具有过度同质性的“单向度”结论,即各级政府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力量实行分类控制和行政吸纳〔3〕,专业社会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嵌入原有的行政社会工作后,出现外部服务行政化、内部治理官僚化和专业建制化的现象〔4〕,社会组织也在回应“制度复杂性”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多样组合特征,并在总体上呈现为“依附式自主”特征。〔5〕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组织的研究中,政府和由政府建构的制度环境才是分析的关键,党和党建尚未成为社会组织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独立变量”,尚未有研究系统地探讨党建对于社会组织的意义以及与政府作用机制的不同〔6〕,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党建功能的效率性损失,也不利于社会组织党建实务工作的推进。

针对这种状况,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景跃进在《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的反思与重构》中提出要将“政党带回来”;唐文玉在《政党整合治理: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模式诠释——兼论与总体性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比较》一文中提出,要通过基层社会中“政党整合治理”;田先红在《政党如何引领社会?——后单位时代的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分析》一文中提出“政党引领社会”;刘笑言在《党治社会:区域化党建过程中的内卷化倾向研究》一文中提出“党治社会”;吴晓林在《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一文中对基层社区中“党链接社会”等实践过程中“政党统合力量”〔7〕的分析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补充。

二、社会组织党建的文献回顾

(一)政治合法性和绩效合法性:社会组织党建的必要性

发端于社会的“社会组织”,为何要进行党的建设?这是社会组织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已有研究主要指涉两个维度:政治合法性和绩效合法性。

就前者而言,党本身就意味着政治上的合法性,党建是社会组织政治正确的表现。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乡镇企业就是通过建立党组织摆脱了意识形态上的模棱两可,继而获得了合法的市场主体身份。〔8〕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具有鲜明的政党基因和政治属性,社会组织党建是确保社会组织政治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定位准、政治功能强、战斗堡垒实的基本要求,那些设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更容易获得政治信任,有利于其合法性的提升。〔9〕

就后者来看,党建也是生产力。有研究发现成立党组织的官办非政府组织(party-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或两新组织与普通非政府组织相比,实际上是多了一条与体制相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党建链接上级党组织的资源,进而增强其资源获取的能力〔10〕,有助于推进对社会组织改革以及党社关系的新理解。〔11〕社会组织党建紧扣组织发展机制,是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助于解决工具主义发展逻辑、公共性缺失、专业化能力发展乏力等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12〕

(二)“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社会组织党建现状及其困境

社会组织党建如何开展?其内容指涉哪些方面?其具体的推进路径有哪些?围绕这些问题的讨论则构成了社会组织党建现状的基本范畴、框架。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涵盖党建意识(对必要性、重要性的认知)、党的组织(有人管事)、党建路线图(顶层设计)、党建内容(中心工作)、党建资源(资源支撑)、党建责任(问责奖惩)、党组织的组织力(党建结果)与党建评估(绩效考核)等环节。〔13〕就党建意识而言,存在明显偏误。党建嵌入意味着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必然会对组织自主性形成干预,影响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社会组织开展党建的动力不足,重形式、轻内容,造成“组织空转”,党建工作缺失或者党建工作形式化严重;〔14〕多头管理造成“九龙治水”现象,社会组织党建的管理主体缺失与缺位现象严重〔15〕,呈现明显的弱化、虚化、边缘化。总体来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因认识不足,特别是将党建置于社会组织绩效的对立面,至少也是形式化的功能认知,或因方法不对,缺乏创新等导致其还存在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16〕,面临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的双重困境。

(三)政党嵌入与组织耦合:被忽略的社会组织自主性机制

借鉴何轩、马骏的分析,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政党统合和渗透的过程。〔17〕从政党统合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行政)吸纳过程,赋予社会组织负责人政治身份或是社会组织的政治合法性,也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嵌入过程,党在社会组织中设立了基层党组织,这实际上也是党的触角向基层渗透和建构的过程。从个体层面来看,一是党开放组织体系吸纳社会组织负责人或是骨干成员入党;二是通过政治安排的方式赋予社会组织相关人员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从组织层面来看,执政党将基层党组织植入到社会组织中,成为社会组织的内在构成,实际上再造了党与社会组织的连接。

但上述三个维度的分析都呈现出明显的“政党嵌入性”特征,即仅仅是突出了党与社会组织互动治理机制中的“政党主体性”,而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社会组织在与党组织互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策略性建构被有意或是无意地忽略了。党组织具有“嵌入”的主动,社会组织则表现为“被动”态势中的无奈,研究策略和过程具有“单面向主义”嫌疑。须知,社会组织党建的深度推进需要党与社会组织之间建构起一种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互动实践关系,党组织的嵌入与社会组织耦合是同时并存的。

三、同频共振:社会组织的发展进阶与党建的耦合演化

Y组织位于Z市的一个老城区G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但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治理创新相对滞后。2014年三位企业高管看到了社会化养老的巨大需求和Z市在这一领域存在空白,便从企业辞职进入公益服务行业,拟建设一个养老院,但因建设养老院的土地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阴差阳错”进入社工行业,Y组织应运而生。Y组织自成立以来,从初步探索社工服务到获得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再到成为该区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经历了民建民营—民建公助—公建民助—组团式购买这样四个发展阶段,逐步创建出了阵地化的场馆运营品牌和“党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实现了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的耦合。

(一)“谈党建”:“摸着石头过河”的民建民营阶段

2014年初,Y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三位创始人投资几百万元在市区租赁了场馆,招兵买马,从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入手,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初步探索通过阵地化模式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开创性地组建了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并在服务过程中间接收集部分居民的信息,以作为在社区开展服务的基础,也为下一阶段动员骨干力量奠定了基础。Y组织初创期主要是民建民营,除了组织本身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之外,也通过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居民链接到一些公益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包括三甲医院的义诊服务、旅行社的团体旅游套餐等,初步形成了Y组织的服务资源库,民建民营时期的服务积累为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由于三位创始人均为共产党员,因此Y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党支部,但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党建工作,上面有要求下面需落实,通过开“三会一课”过党组织生活,属于“谈党建”阶段,即在“口头上的党建”和“为党建而党建”。

我来这之前,党建引领只是个口号,社工在做服务时也没有党建的意识,服务与党建完全分离,但在服务过程中逐步得到了党委领导的重视和财政资金的支持,慢慢才有了党建意识。(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802)

(二)“做党建”:“勇于吃螃蟹”的民建公助阶段

Y组织经过2014年一年时间的发展和多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从2015年开始有街道愿意尝试与Y组织合作,并提供一定的场地和物资支持,此时Z市还未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文件,社会组织缺乏资金支持。虽不能直接购买服务,但N街道却率先提出免费为Y组织提供活动场地,并帮助Y组织购买部分固定资产和活动物资,以供居民活动使用,客观上解决了Y组织当时面临的场地困难问题。

在民建公助阶段,Y组织的党建工作正式从“谈党建”进阶到“做党建”阶段。这一转变存在深刻的现实动因。一方面,是现实矛盾倒逼Y组织的党建实质性开展。Y组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与社区的矛盾加深使其开始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当时我们在N街道的活动场馆是跟社区在一起办公,有一次中午午休时,社区工作者将居民赶出活动室,自己在活动室睡觉,导致社区居民意见很大,一直说社工好,社区不好。街道办事处就找到我们说:“你们把服务做得这么好,群众到处讲你们好,街道和社区不好。”我们当时就觉得危机来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要“死翘翘”了,所以我们就想出一个办法,既不能说社区不好,也不能说Y组织不好,让居民说党和政府好,在开居民说明会的时候我们会跟居民说场地是政府给的,服务也是政府购买的,在各种活动中不再突出Y组织的角色,而是强调党组织的作用。(Y组织副理事长20180802)

另一方面,是在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帮助社会组织把握方向、链接资源。

我们组织(Y组织)主要对口两个口子:一个组织口,一个是民政口。也就是说我们有两个“娘家”。我们的特色是在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的党建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项目的开展也是为了强化社区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这与组织部门的需求是高度契合的,也由此市、区两极的组织口会打包给我们很多服务项目。(Y组织副理事长20180802)

在此基础上,Y组织开始“做党建”,主要工作就是完成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设和人员的配备。Y组织目前实行两级制度,即总部设立党总支,下面设立四个党支部。机构理事长任党总支书记,每个党支部设有书记,区域中心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则由人事部部长任书记及党建办副主任。再往下形成6个党建工作组推进日常工作。机构目前有63个党员,特别是2016年Y组织将区委党校退休的副校长返聘到组织做党建办主任,尝试推进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同,使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促党建”:政府力量加持的“公建民助”阶段

2015年G区虽然还未出台相关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但市级层面已经出台了政府购买服务标准,规定岗位社工一年应支付6.5万元。N街道成为该区第一个进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的街道,以低于市级的标准——每年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5名Y组织社工服务,再加上Y组织另配备3名社工,共8名社工入驻N街道,共同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设计与运营,并持续服务至今。这就跨出了G区政社合作里程碑式的一步,也带动了G区其他街道政府购买服务。Y组织阵地化的运营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前来参观、考察的人数不断增加。

伴随着Y组织的发展壮大,党建工作与组织发展双向嵌入带来的双赢效果越发明显,Y组织党建开始进入主动作为的“促党建”阶段。这一阶段Y组织具有了明显的开展或者是融党建于服务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主要做法是将党建与社会工作进行嫁接,开启“党建社会工作”的品牌创建之路。党建社会工作的发展密切了Y组织与各级政府的关系,依托社工党员和社区党员力量,将党建元素和理念融入社区服务,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社区书记或党员的参与,彰显党在服务中的角色和声音。同时,在Y组织的积极倡导和培育下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与党建的融合发展得到了政府组织部门的重视,间接推动了G区党建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覆盖。

由此观之,Y组织在“促党建”阶段,聚焦于党建工作的本体创新,积极推动党建与专业服务的耦合式发展。从实践逻辑上看,Y组织的党建注重从基础性的党务工作做起,并且已经常态化和制度化;与此同时,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也将“党建”作为Y组织的基因和信仰不断推进,注重将党的意识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融合到具体的项目开展中去,即“党建社会工作”。

如果纯粹地就社会工作来说社会工作,局限性比较大。但是如果我们用党建的思维考虑社会工作,其发展空间就非常大了,思维有多大,事务的发展可能就有多大。(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802)

(四)“融党建”:多部门联动的“组团式购买”阶段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相继出台,经过四年的发展运行,Y组织的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该省的多个区县,在政治层面和社会上的影响力都不断扩大,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Y组织的党建社会工作模式给予了肯定,相关领导都曾到Y组织进行参观调研,在各种会议上为Y组织宣传,推荐其他组织和街道到Y组织参观学习。Y组织的项目也从单一的民政条线购买转向各条线组团式购买。Y组织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2017年底员工人数达到200人,全年接待量达到400场左右,政府购买服务体量达到2000多万元。

目前Y组织已参与到G区五六个街道办事处的运行,每个办事处都有两三个项目,合作的部门有十几个,与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委、残联、民政、老干部局、关工委、慈善、政法委、教育局相关条线都有合作,政法委主要做社会心理方面的服务,通过社工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局主要是做社会教育,我们也有社区学院;与团委合作的致青春项目也使得我们组织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青少年事务实训基地;跟民政合作的“情暖夕阳”项目;跟慈善合作的G城大爱项目;跟残联合作的阳光家园计划等,这些都是社会组织参与项目化的工作成果,同时还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全省的其他城市。(Y组织副理事长20180912)

Y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党建工作的开展密不可分。这既体现在组织部门作为“娘家”的服务委托购买,也涵括Y组织的创新品牌——党建社会工作。Y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党建社工,将专业社会工作者培养成为具有党建理念和党建方法的专业人才,将党建理念融入社会服务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党务促业务、以业务带党务”的双重目的,即“融合式党建”。从Y组织的实践逻辑来看,主要表现为党建的五个全覆盖,即目标覆盖、组织架构覆盖、方法覆盖、文化覆盖和活动覆盖。其一,目标覆盖。即Y组织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导向与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要求相一致。其二,组织架构覆盖。即Y组织在机构党总支下面设置了四个党支部,即三个区域党支部,外加一个职能部门支部。每个区域要建立党小组,所有党员群众都参加党的工作和服务,理事长兼任党总支书记,每个党支部有书记,区域中心主任任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则由人事部部长任书记及党建办副主任。中层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其三,方法覆盖。强调将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运用于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将优秀的社工培养成为党员,同时也不断加强对党员的专业能力建设,实现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双提升。其四,文化覆盖。即将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建理念与社会工作的利他、助人自助、奉献等精神相融合。每个服务网点都要体现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也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项目中,天天领着群众喊口号没用,要将其融入项目和活动中去。其五,活动覆盖。即通过党建活动与社工服务的融合,培育有信念的党建社工,打造一支有追求、有专业的社工队伍。在此基础上,Y组织提出社会组织的“321发展模式”,即将社会组织建成党建阵地、孵化基地和社会组织党校,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培育优秀的社工项目。

由此观之,在Y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党建的形态也经历了“谈党建—做党建—促党建—融党建”的连续式推进,在此过程中党建的展开形式、党建的功能以及党建的定位等实际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上呈现出“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两种不同的党建进阶模式。“刚性嵌入”通过硬性要求实现形式上的覆盖和存在,主要对应“谈党建”和“做党建”的阶段;而“柔性融入”以春风化雨般的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服务的有机耦合,是社会组织党建的深度模式,对应着“促党建”和“融党建”的阶段。Y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党的理念与Y组织专业价值的高度契合,从党的工作方法中汲取营养,用党建的思维和方法考虑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断拓宽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由此,党建成为社会组织发展进阶中的核心构成。

四、治理嵌入:党建何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一)关系实践:作为生产关系的“党建”

“作为生产关系”的“党建”是一种比喻,指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指涉各个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社区等)在购买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其中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党建”,是一种政治合法性①的表述,对于提升社会组织的政治地位和身份、融洽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在购买服务中的关系以及提升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接纳、认同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一,社会组织党建可以提高社会组织对于执政党相关政策的认可度,有助于融洽党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通过党建的融入,社会组织能够保持较高的政治嗅觉,实时捕捉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和优惠扶持措施,从而增强社会组织的工作信心。无论哪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召开,Y组织都会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捕捉会议和文件中的信息,不断增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信心和动力。同时,Y组织在各类场合中将党和政府推向前台的策略也有效融洽了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使政府对社会组织也更为放心,服务过程中的互动也就更加和谐。

2016年Y组织运用专业力量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肯定,2017年4月,市委下发文件将Z市整个社区服务中心全部改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宣传党的主张,打造服务阵地,本来的打算就是将其打造成展示形象、传递声音的窗口。

有一次座谈会上社区书记说了一句话,让我在接下来一两个月一直在郑重地思考,就是“群众说社工好,但没有说社区好”。(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802)

这其实是在很多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都存在的一个现象:居民只说社会组织的服务好,殊不知这个服务是政府出钱购买的。长此以往,政府对社会组织是不会很满意的。

在这个地方(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在这里传播。所以,后来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是宣传政府,很多活动中也邀请社区书记来发言和讲话。慢慢地发现社区对我们的态度好了很多,政府也对我们很满意。说白了社会组织就是架起党和政府、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Y组织副理事长20180802)

其二,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可以在对社会工作认可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获得服务场域中的其他主体的接纳和认可,是具有巨大助益的。从现实来看,党建可以融洽社区关系,使服务项目和社工活动在社区的落地、推进更为顺利。由于Y组织的一个重要“娘家”就是市委组织部,依托组织部的强大政治力量、动员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Y组织链接到更多社会资源,也在不断拓展和增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最基层,“党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我们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社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区积极分析参与到服务项

①这体现了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社会组织党建的要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目中,更易获得群众的信任和社区的大力支持。(Y组织项目负责人20180805)

从Y组织发展历程来看,Y组织非常注重对党内资源的运用,关注中央和地方重大会议的召开和政策的出台,通过党内政治渠道,第一时间获得政策信息,充分利用政策窗口和发挥党员的公信力,链接更多辖区内的资源。在不断合作和互动的过程中,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三,组织和成员被党和政府赋予政治身份,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拓展了社会组织的政治资本。Y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贯彻“党建引领社工服务”的理念,通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Y组织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重视,不断借助政府公共平台推动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增强了Y组织的工作信心,同时也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推动了Y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社会知名度的提升。

Y组织获得Z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最具影响力社会公益组织等称号,组织内工作人员相继获得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其中,Y组织理事长当选G区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和Z市的慈善楷模;副理事长成为共青团中央的委员,在群团组织改革的契机下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第十四次、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组织另外一位副理事长、党总支副书记成为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并当选为Z市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这就显著拓展了组织发展的政治资本、优化了政社环境。Y组织获得市区各级媒体的相继报道,在G区乃至Z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组织绩效:作为生产力的“党建”

“党建”作为生产力,这一比喻指的是党建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后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绩效,即党的建设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服务带来的影响。何轩、马骏针对民营企业的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通过围绕企业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入更多生产性活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18〕吴新叶通过对NGO党建的研究也发现,党建对于NGO有很多积极作用,尤其在扩展其资源渠道、增强政治合法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而从Y组织的党建实践来看,其党建工作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党建从“政治合法性”向“绩效合法性”的转化,并且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耦合,也完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其一,“以党务促业务”——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动员和工作动员。用党员教育的方法对社工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和工作积极性的动员,更能激发党员社工活力,实现“以党务促业务”的目的。

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将骨干社工发展为党员,同时将优秀党员培养为骨干社工;变业务难点为党建重点,用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效果。锤炼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的社工队伍,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业务骨干推荐到重要工作岗位(区域中心主任),积极锻造“政治强、品行好、作风正、业务精”的党员骨干社工队伍。发挥优秀党员和骨干社工的带头作用。优秀党员和业务骨干往往具有“磁场效应”,能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可以调动起全员攻坚克难、争一创先的积极主动性。针对重难点工作,党员干部和骨干社工也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通过开展业务分享、举办专题研讨会、组建项目大奖赛等方式,带动提升全体社工队伍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正能量。(Y理事长20180801)

其二,“组团式购买”——党建加持中社会组织资源渠道不断拓宽。Y组织通过社会组织党建的融合发展和专业服务经验获得了Z市和G区组织部的信任,旨在将其打造成市级示范单位和推荐单位,因此经常公开在会议上优先推荐Y组织,使得民政、妇联、团委、教育局、残联、各街道等政府部门组团式购买Y组织服务,服务涉及青少年、老年和特殊群体等多个领域,各级政府部门的推荐也直接促成了Y组织在2017年近400场的参观量,极大地提升了Y组织的影响力,客观上也推动了Y组织的购买服务体量的不断扩大和组织的发展壮大。

其三,“党建社会工作”——品牌创建中治理的溢出效应凸显。Y组织逐渐打造了“党建社会工作”的组织品牌,无论是省民政厅的分管领导还是国家副主席都曾到此参观,对Y组织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成效都给予了较大肯定。同时,由于对志愿者团队建设的经验丰富,使得Y组织理事长和副理事长被推荐成为G区志愿者联合会的会长和副会长,负责全区志愿者的总调度,起草区级志愿者星级评定标准,运营区级志愿者订阅号。而对于Y组织希望推动G区社区养老中心的全覆盖也得到了民政局领导的政策支持和政治资源倾斜。由此,Y组织在党建领域的品牌创新,扩大了其自身在G区乃至Z市的影响力,获得各级政府的资源倾斜,逐渐将服务拓展到Z市的各个街镇和城乡社区,并且业务范围也实现了多元化的升级,正在积极向社会企业的模式发展。

由此观之,将党建在社会组织中的治理嵌入以及社会组织发展中对党建的“借道”一并整合为社会组织服务中的耦合、形成联动机制——党建社会工作提供支持,既融洽了社会组织在场域中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也显著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治理绩效。

五、“党建社会工作”:党建逻辑与专业逻辑的联动整合

党建社会工作①这里主要是对Y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打造的“党建社会工作”这一品牌本身进行讨论,重点关注社会组织党建的相关议题,即政党如何引领社会工作的问题。至于党建社会工作是否可以成为一个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并不是此处笔者讨论的重点。是Y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品牌建构上的“共识”,本质上是社会组织党建逻辑与社会工作专业逻辑的联动、并存与共用。一方面,是党建逻辑的创造性嵌入,使党建作为一种治理要素参与到了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工作专业逻辑的本土化成长。二者通过社会组织党建这一制度安排演化出“党建社会工作”的品牌创新,继而实现了政党对社会的引领。

其一,价值理念上的亲和是耦合的先导前提。首先,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旨在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因此,Y组织提出:

以“让居民满意”为目标,以“扶贫济困、共创和谐、传播快乐、倡导文明”为宗旨,以“共建馨家、共享家园”为理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托社区履行公益使命,根据居民及社会组织需求开展托老、助残、青少年社会教育、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大学、社团文化活动、社区矫正、社工督导、社会工作培训、专业评估、企业社工等服务,并采取专业社工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便民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服务方式。(Y组织理事长20180801)

由此观之,Y组织宗旨定位中的“服务群众”和主要业务内容定位的“社会工作”以及灵活多变的公益服务形式等都预设了二者具有明显的价值一致性和宗旨使命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建与专业上的内在联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对每位社工的要求。Y组织通过机构民主生活会和工作会议等形式,密切党员与非党员间的关系,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优势与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柔性融入。

组织的发展速度得益于适应了时代的变化、时代的需求。党建必须抓,实际上党的理念、党的价值观与Y组织的宗旨是高度契合的。(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802)

其二,具有党性修养的社工队伍是耦合的载体基础。这就意味着社工队伍本身培养与建设中嵌涵了党建与专业的双重因素。Y组织理事长提出:“我们组织的使命是培养一支有信仰并具备专业能力的,又红又专的社工队伍。”Y组织制订实施了“三培养”计划,即在机构招人的时候优先录用党员,把社工骨干培养为党员,把党员社工培养成核心中高层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队伍做专业化社会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开展专业化项目也没问题。但是如果纯粹地就社会工作来做社会工作,局限性比较大,因为在我们国家的体制内,党是领导一切的。而且做专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说白了还是服务居民,让居民都满意。所以,有了专业,还需要有理想、有信念,这样才能可持续。而信仰、信念本来就是我们党员的基本要求和素质。所以我们提出,要培养一支有信仰的青年社工队伍,参与到基层的社区治理中,并通过专业化的项目运作,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样就有了本土化的一支党建社工队伍,也才有了这样一个名称和品牌(指的是“党建社会工作”)。(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917)

其三,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路径策略。用党建的思维考虑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的发展,党建与社会工作专业在Y组织的服务中实现了有机的统一。Y组织在社区服务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与方法,在保证自身专业性的同时,灵活运用“党建”和“情感”等元素,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充分尊重居民礼俗社会和关系社会的特征,以情暖人、以情聚人,达到情感治理的目的。其开展服务的基本逻辑是先通过活动融入社区,大多数活动都是党员带领下的社区服务活动,与居民打成一片,而后再将专业知识和方法嵌入服务过程中,保证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Y组织到一个地方就很快与地方融为一体。一是地方有需求,需要我们;二是我们专业,能精准地回应需求,大小项目和活动都紧密结合服务对象需求;三是树立了一家亲的理念,我们提出“视他乡为家乡,视群众为亲人”的理念,我们到哪个地方就会跟那个地方的人打成一片。(Y组织党建办主任20180802)

此外,党建引领也要求把党建工作理念融入社会组织管理中,把党建工作方法融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和服务中。用党建思维管理社会组织,即上文所说的党组织的建立与覆盖。党总支要全面参与Y组织的重大事项决策研究,建立起党总支组织策划、党支部组织实施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治理体系。在制度设计、工作流程、项目管理、服务开展等方面持续坚持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项目和活动中去,在现有的管理架构里,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评,确保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耦合并进。由此,“党建”作为治理手段开始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

综上,党建与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的亲和为二者耦合提供了逻辑前提,而对于具有党性修养的社工队伍的打造则进一步为两者的耦合提供了载体基础,也正是在这支“党建社工”队伍的信仰坚守与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党建引领开始全方位植入Y组织的管理、服务与文化建设中,实现了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互融互渗,由此党建社会工作的模式被建构出来。从实践效度看,该模式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盘活了政府资源,实现了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构以及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是一种较为恰切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模式。由此,以“党建”为切口,党建与社会工作的耦合式发展或许可以成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可行路径。

六、作为未竟议题的社会组织党建

本文以社会组织党建“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为核心,通过对Y组织与党建的耦合式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党建对社会组织成长具有有效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推动作用。为执政党“为何要”以及“如何能”融入社会组织发展历程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社会组织从宏观战略和中观治理角度将党建作为“核心构成”而非“剩余范畴”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建议,其中也涉及了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能路径和空间。

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而言,基层党组织的嵌入确实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应该结合专业开展党建工作。从Y组织的实践来看,社会组织的党建创新成为政府工作亮点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社会组织甚至影响与改变了政府的部分行为,在政社关系上建构和达成一种和谐双赢的互动。社会组织既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对专业性的追求,政府也乐见其成、积极配合。社会组织要接受和适应这种改变并在适应中不断学习,寻求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路径。但是随着政府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组织创新服务的边际效应递减,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及其背后政社关系的演化以及社会组织如何进一步推进党建社会工作的发展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这预示着我们对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需要置于宏观的政社关系中进行,特别是当这一关系处于阶段性动态变化中时。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社会组织的实际和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将党的政治合法性转换为绩效上的生产力,并实现二者的协同与耦合。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党建涉入程度过高时,社会组织的专业性空间可能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能否造成负面效应取决于社会组织的“实践智慧”,即社会组织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党建与专业的分工合作,如何在充分尊重二者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服务整合”和“策略调整”。

此外,党建在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不同阶段与党以及党建的关系都存在阶段性的殊异。其中的关键是党如何在“引领”和“服务”之间保持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在党的宗旨的指引之下,保障社会组织的成长和组织化的功能,使社会组织具有较为充分的、独立的发展空间。Y组织的党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种阶段性的耦合尝试,党建作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可能路径,尚需要在探索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建构。

猜你喜欢
社工党组织社区
青春社工
清华党组织公开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