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

2021-01-28 22:02彭志强
思想战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方略中国共产党

蒋 红,彭志强

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方略是执政党关于边疆治理的理念、方针、政策、举措等的统称。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理论内涵丰富、极具实践生命力的边疆治理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边疆地区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诉求,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在这一方略的指导下,我国边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基础越筑越牢。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我国边疆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对于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创新,加速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形成的时代背景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7页。“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与世界关系做出的精准定位和精辟论述,为中国稳步推进和平发展、妥善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提供了基本指导、强化了战略定力。作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边疆治理不仅是国内大政,而且深刻地体现和反映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两个大局”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治理问题的现实基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边疆治理方略创新的理论起点。

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1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主线。从时间坐标来看,这条主线包含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步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为标志,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从空间坐标来看,这条主线包含了“两大布局”,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党中央根据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将“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由原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科学回答。“两个大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正是通过三个历史步骤和两个大局而获得精准定位,以推动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

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提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习近平接见二〇一七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9日。深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把握住三个字:一是“变”字,即,力量转移、格局调整、权力重构。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力量转移是指,西方国家在近百年来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主导位置,拥有着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随着一些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甚至在某些领域对西方国家实现了弯道超车,西方国家的主导性地位正在发生分化,世界力量中心开始向非西方国家转移。格局调整是指,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壮大,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正在加速发展和深刻演变,并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推进。权力重构是指,在传统意义上,以西方为主导的权力机构开始分化,世界权力结构正经历着全方位、深层次的调整和改变,大国博弈日趋复杂和激烈。二是“大”字,指世界变化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强调了当今世界之变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百年不遇的。三是“局”字,强调的是世界变化的结果,即,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从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深刻把握这个新格局,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边疆治理已不仅仅是一国之内政,而是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区域性和国际性意义,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显著特征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和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边疆治理历来在国家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是对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念、方针、政策、举措的高度凝练、概括和升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6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边疆地区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依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实施边疆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全面实现边疆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7)《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页。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依然在警醒我们: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把边疆各族儿女紧紧团结起来,那么我国的边疆地区就连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更谈不上稳定与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我国的发展环境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边疆治理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在确保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基础上,稳步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价值导向。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一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边疆发展,心系边疆各族儿女幸福安康,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6页。要求完善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领导制度,始终把各族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边疆治理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边兴边、固边强边,就是要使边疆各族人民既成为边疆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又成为边疆治理成效的重要受益者。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边疆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尺。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保障边疆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边疆各族人民对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的信任与信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9)《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光明日报》2018年3月6日。

(三)坚持依法治边

依法治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实现形式。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10)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页。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持续向纵深推进,法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了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全融入、全覆盖。

依法治边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依法治边,就是要把法治融入边疆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科学立法,设立符合边疆地区实际的法律法规,更加注重提升立法质量,为边疆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强化公正司法,优化司法程序,以司法公正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边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推进严格执法,确保不打“法律白条”,切实运用法治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边疆地区稳定与长治久安。

(四)坚持精准定位和区域发展

精准定位和区域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实践特色。我国疆域辽阔,各边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禀赋、人文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发展程度很不相同,也各有优势和短板,必然产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诉求。因此,在边疆发展问题上搞一刀切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坚持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实施区域发展,才能切实解决好边疆发展问题。

精准定位,就是要立足各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准确规划其战略功能、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实施路径,进而达到精准治理的效果。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的发展寄予殷殷重托,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11)习近平:《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这就是对云南发展的精准定位。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实践,我国已经形成了两大区域战略,即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只有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实施区域发展,才能使边疆地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精准定位基础上,云南持续推动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云岭大地上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强大生命力。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涵盖范围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这个对“四个全面”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标志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征程。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不充分、长期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尤其如此。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由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仍然会在发展中得到坚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着眼于推动边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了边疆发展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衔接,涵盖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五大领域,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实践要求。

(一)经济治理

经济治理是国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机制和行为方式。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体系,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基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中,经济治理处于基础性、关键性的地位。

当前,随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根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但与此同时,边疆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滞后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边疆各族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民生改善还有着更高的期待。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3)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页。

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治理,加快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不断深化边疆地区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边疆地区的生产力。边疆地区的落后,从根本上来讲是经济的落后,正是经济的落后及其所产生的负面而广泛的溢出效应,造成了边疆地区发展的全方位滞后,造成了同样是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却很难赢得发展先机的困局。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边疆地区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通过推动经济治理实现边疆经济大发展,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4)习近平:《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

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治理,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一目标。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15)习近平:《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人民日报》2015年7月19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民生就是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边疆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欠发达,民生事业长期落后于全国水平,弱化了人们干事创业的底气,不利于边疆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加强边疆地区的民生建设,底线思维是要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的托底作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边疆各族人民大胆干事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加强边疆地区的民生建设还要突出高线意识,即,缩小边疆地区的城乡差距、地域差距、不同社会群体差距,建设和谐美丽新边疆。

(二)政治治理

政治治理是一个国家对其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来源及运行方式的基本规定和宏观调控。政治治理集中回答了由谁治理国家、怎样治理国家、国家治理要实现什么目标等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在我国的边疆地区,政治稳定具有压倒一切的地位,由此凸显了政治治理在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中的极端重要性。

“谋求自身发展,是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16)周 平:《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当前,随着世界发展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更为复杂多变,使边疆地区成为了国家间竞争和较量的核心地带,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政治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6页。提升边疆地区政治治理水平,第一要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边疆地区执政的组织基础,发挥党推进边疆地区政治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边疆政治治理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推动者,具有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能够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边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越完善,就越能提高边疆政治治理的成效。当前,边疆地区分散而居的人居环境及生产生活的现实,制约着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组织效能的提升;受限于相对落后的社会及文化发展水平,边疆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加强边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有针对性地逐一破除制约基层组织效能提升的瓶颈,充分发挥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通联系和服务边疆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边疆地区政治治理,要维护好边疆地区政治安全,筑牢国家安全的屏障。我国疆域辽阔、边境线漫长,周边接壤国家较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由此决定了我国边疆地区历来是风险的高发地区。当前,我国边疆不仅面临领土争端、敌对势力渗透等传统政治安全威胁,还要应对网络安全、资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政治安全的挑战。我国的历史发展一再证明: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门户和屏障,边疆地区安全稳固,则国家安全稳固。维护边疆安全,守护国家安全,是边疆政治治理的重要目标,因此,不能把加强边疆政治治理的视野和举措仅仅局限于边疆的地域范围,而是要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战略高度上加以审视和考量,着力化解边疆地区所面临的传统政治安全和非传统政治安全威胁,将境外敌对势力实施意识形态渗透和策动颜色革命的企图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是国家依据文化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权力等进行配置的机制和行为。文化治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正向和积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四个自信奠定更深厚、更扎实的根基。

我国的边疆地区既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又面临着文化发展异质多元的现实处境,加强文化治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边疆地区文化治理,就是要整合边疆地区异质多元的文化,不断增强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力。

推动边疆地区文化治理,要维护好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边疆地区存在着异质多元的文化,也存在着异质多元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仅面临着内生性风险,而且面临着外源性风险,并且后者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更大,这就使得边疆地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尤为艰巨,不仅重点涉及政治领域,而且也重点涉及文化领域。维护边疆地区意识形安全,需要以文化建设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从而有效地整合边疆地区的多元意识形态,以“两个巩固”筑牢边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

推动边疆地区的文化治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从根本上决定着边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边疆地区的文化治理具有深层次的统摄、规约和构建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其实施以《宪法》和法律为保障,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边疆文化治理的全过程,统合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体的力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边疆文化建设发挥全方位的引领作用,从而以边疆各族人民价值观共识的最大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文化根基。

(四)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以建设和谐边疆为目的。

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首要任务是补齐基层治理的短板。《建议》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又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由于边疆地区远离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更成为了边疆人民感受和判断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边疆人民对基层治理水平普遍抱有很高的心理期望值,而与此同时,边疆地区的基层治理能力又因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长期滞后,这就使得边疆地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边疆地区基层治理,就是要通过边疆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2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53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通过对多样化生活需要和利益诉求的有效满足,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夯实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推进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要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建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数字社会应运而生。数字社会又被称为智慧社会,集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购物、线上医疗等为一体,是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融入社会系统的每一条血管和神经末梢的产物。建设数字社会,不仅能够以新业态新模式全面促进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能够为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下处于落后地位的边疆地区创造后发优势,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五)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指国家基于对生态学原理的掌握,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和举措。生态治理的目标是保护、修复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边疆地区普遍面临着如何从生态环境脆弱易损区,转变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生态治理难题。这一难题能否得到破解,既关乎边疆稳定与发展,又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为此,必须大力提升边疆地区的生态治理水平。

推动边疆地区生态治理,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把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边疆地区实现了社会形态发展上的跨越,但落后的生产方式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得以续存,正是这种落后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欠账,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总书记多次指示和要求边疆地区,“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0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化解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此,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举措,实现边疆地区宝贵生态资源的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保护脆弱生态、修复受损生态,使边疆各族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安居乐业、创造美好生活。

推动边疆地区生态治理,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日益彰显。生态安全的动摇和丧失,会使国家面临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有害物种入侵、粮食短缺等问题的威胁,轻则减损国力,重则人亡政息。我国作为边疆地域辽阔、地缘政治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为此,要通过推动边疆地区生态治理,在边疆各族人民心目中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在发展实践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边疆地区的生态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安全长城。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4)《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57页。为了满足边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着力于应对当前边疆治理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和系统性难题,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边疆地区虽然是我国疆域的边缘地带,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就是我国实施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国边疆地区进一步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前沿,实现边疆稳定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8页。“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2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8页。维护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定边疆治理方略的决策出发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贯彻实施,使边疆地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有效防范境外反华势力的攻击和渗透,从而维护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边疆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使人民群众在参与边疆建设、推动边疆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地区整体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一些边疆省区的发展速度甚至领跑全国;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大基建工程的广泛开展,原先偏远落后的边疆地区不仅迅速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还因其特有的沿边优势、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不仅成为了全国经济的新兴增长极,而且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枢纽,在不同程度上赢得了后发优势,使落后赶超先进成为了可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民生建设水平、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等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

(二)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致力于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一是巩固了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就是边疆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边疆发展、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等关键问题,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力求更好地满足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极大地提升了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边疆地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是增强了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例如,2018年我国GDP达到900 309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有18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贵州、西藏和云南,即,有两个边疆省区进入了三甲行列。(27)参见《31省份2018年GDP正式出炉 18省份GDP增速超全国》,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9/03-02/8769194.shtml,2019年3月2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迁徙和人员流动,使边疆地区、边疆与内地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和深入。根据边疆地区的特点,党的社会建设和民生政策更加注重均衡性、普惠性,使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得以享受国家富强的红利,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地区普遍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充分证明了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能力在不断提高。

三是维护了各族人民在边疆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边疆各族人民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边疆治理中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参与边疆治理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尊重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各族人民的首创精神,取得了边疆工作各条战线上的全面胜利。边疆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既是各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对各族人民在边疆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和见证。

(三)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边疆位于大国的边缘地带,由于边际递减效应的作用,边疆治理往往成为大国治理的薄弱环节。也正因为如此,大国治理必然要追求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

“精准定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突出特点,以精准定位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11月,我国21个省区市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西藏、云南、新疆、广西、甘肃等8个边疆省区名列其中。(28)参见《甘肃、广西等21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1-21/9344291.shtml,2020年11月21日。这充分表明:我国边疆地区即将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即将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绝对水平来看,这在边疆漫长的贫穷落后史上创造了“人间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相对水平来看,边疆地区告别绝对贫困,有利于补齐我国在全面现代化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必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一直强调“边”“民”相统一,“富民兴边”的表述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成为了新时代边疆治理方略的重要内涵。我国的边疆地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唯有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安全稳定、实现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29)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页。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既是各民族基于重大利益关切的自觉追求,又离不开国家为实现远大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持优先发展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注重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实现了“扶贫”和“扶智”统一、“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下,进一步巩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与此同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的落地,在内地与边疆之间架设起了全方位的融通渠道,使边疆各族人民在情感上、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与内地人民真正实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了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五)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3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这其中内在地包含着边疆发展的成就,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实施成效的集中体现和肯定。

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为边疆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和动能。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而且正在成为贯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支点,有效激发出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和市场。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更加注重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治等方面的多措并举,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使边疆地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发展蓝图获得了最重要的条件保障。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进一步巩固了边疆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地区政治更加稳定,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以生动体现,通过边疆地区的窗口效应和示范效应,“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正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

五、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定位“新时代”,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页。新时代构成了我们理解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方略的全新历史方位,由此也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要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历史阶段,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顺应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破解边疆地区发展难题,集中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高超执政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边疆各族儿女既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也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掉队,更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掉队。为此,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理论研究和实践举措的持续和深入推进,做好新时代边疆治理这篇大文章。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方略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浅谈二轮复习阶段练习指导方略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