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构建原则与优化路径*

2021-01-28 21:09周宗耀
实事求是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员体系制度

周宗耀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党内政治生态指各类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执政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多次强调要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作出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的重要部署。要更大限度地发挥党内政治生态的积极作用,就要将其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使其在制度框架的构建下形成管党治党的稳定体系,推动党治国理政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实践和制度等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了长期建设,不仅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内涵,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党内政治生态整体效能发挥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任务,开启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体系化进程。2018年6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2]并指出选人用人导向、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是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将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体部分之一。文件还明确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具体内容,包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从行为、纪律、思想、干部队伍和反腐五个方面健全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构成要素。虽然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组成要素难以形成合力,难以统筹推进的问题。从各个构成要素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难看出,各要素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功能重叠,导致在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职责不明等问题,制约了党内政治生态整体效能的发挥。

(二)党员理想信念弱化,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失范

广大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主体,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党员和党组织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难以有效推进。另外,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部分党员在思想上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侵蚀,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极度扭曲,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上的价值失范最终对主体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表现就是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与此同时腐败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不容忽视。新时代腐败问题出现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的新情况。[3]查处贪污腐败形势依旧严峻,形式多变、人数不减等问题严重阻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进程。

(三)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制约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指共产党“在党内倡导的价值体系以及多数党组织和党员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总和”。[4]党内政治文化包括根据党的指导思想和宗旨目标而确定的一系列价值体系,党员在党内政治活动中形成的普遍性的价值导向。当前党内还存在一些侵蚀党组织和党员的不良政治文化以及由此滋生的各种不良风气,严重阻碍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第一,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两面人”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为不尊重中央或上级的决定,不愿意接受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党内“两面人”看似拥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实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信心,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政治信仰溃散。他们言行不一,口头上高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行为上却消极懒政、脱离群众,是严重阻碍党内健康积极政治生态建设的“拦路虎”。“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第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依旧严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表现,是党内长期存在的作风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力度加大,对不良作风的整治卓有成效,但是仍有不少党员干部顶风作案。2020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62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9.77万人,党纪政务处分11.92万人。[5]仅2021年1月,查处问题达9 756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3 895人,党纪政务处分9 860人。[6]可见,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仍然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第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问题突出。只要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仍潜滋暗长,就会有人把权力当私产,大搞选边站队;就会有人破底线、踩红线,严重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四)相关党内法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发挥制度的根本性作用是管党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7]制度建设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实现“制度治党”的重要法宝,在管党治党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定型,党内法规文本建设加速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8]但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大工程,由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动态性,具体内容丰富,实践要求严格,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变化对制度框架进行完善。

二、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党内不良作风问题的关键举措。政治生态建设要依据科学高效的基本原则来推动,要坚持政治先导和顶层规划相融合、系统构建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及正向激励和底线预防相配合的原则。

(一)坚持政治先导和顶层规划相结合

政治先导和顶层规划相结合,就是要将政治标准作为制度建设的首要条件,同时坚持制度的长效稳定性,从党的建设全局出发,高屋建瓴地构建制度体系。

一方面,坚持政治性在体系构建中的先导作用。“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9](P9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使党员更加坚定地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有助于培养党内良好政治风气,有助于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制度体系构建方面,强调政治先导,能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铺垫总基调,因此,要坚持政治性在体系构建中的先导作用,要明确政治底线所在,确保所有党员不断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原则性规定,在制度建设中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落实要求等内容。推进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首先要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根本原则进行框架性搭建,随后在顶层设计下,对具体的规则进行制定,防止制度体系的前后断层和互相矛盾。坚持顶层规划,要确定长期发展路径,确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并且在顶层设计下不断完善具体运作制度,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搭建体系框架。

(二)坚持系统构建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系统构建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就是要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制度建设中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要构建一个系统集成的制度体系,并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集中反应,强化制度体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方面,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坚持系统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就要在党的政治建设大局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构建自上而下的严格层级,共同搭建起稳固的制度框架。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自身构成要素也十分丰富,需要形成互相衔接、运行有序的平行结构体系。坚持系统构建,既要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下进行层级制度构建,又要整体上与党的政治建设中其他部分相协同,系统推进,形成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坚持重点突破、强化问题导向。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就在于对突出问题的解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10]制度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解决党内存在的现实问题,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出具体的制度安排。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特别关注影响党的建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制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制度构建过于空洞、泛化。坚持重点突破,就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确保制度架构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病灶”。

(三)坚持正向激励和底线预防相结合

正向激励和底线预防相结合,就是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励党员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能力,以达到“政治高线”。同时也要对党员干部可能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预判和防范,防止他们突破“政治底线”,将激励和预防两种手段纳入制度建设,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结构更加合理。

一方面,坚持现实关切,强调正向激励。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9 500多万党员的大党,要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充分兼顾所有党员,是体系构建的难点。同时,党员如何提升自身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确保政治达标,也是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质量的困境。因此,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强化正向激励,引导党员追求更高政治标准,通过激励、引导的手段,促使党员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意识,重视预防机制。政治底线是全体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都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11](P98)因此,党员干部需要时刻牢记政治底线,通过加快体系构建,增强制度保障,确保全体党员恪守政治底线,对党员行为规范进行刚性约束。政治底线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绳,底线思维与制度制约相结合,才能保证每位党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10]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组成之一,需要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坚持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保障政治生态的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质量与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密切相关。坚持民主集中制,需要坚持以“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为原则的重大事项决定机制,[12](P23)夯实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制度基础。其次,要严格执行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主干的党内政治生活法规体系。具体而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制度文本,从理论学习、组织工作和权力监督等方面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了详细的规定,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必须以此为依据,全方位落实到位,保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求将纪律建设和思想建设融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体系中,重点在于严明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厚植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纪律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政治纪律建设中的经验、原则淬炼为法规制度,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13]首先要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政治立场坚定是关键,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事业的忠诚上。要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理要求,使党员和党组织有纪可依,让纪律检查机关执纪有据,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纪律宽松软的问题。

(三)厚植党内政治文化

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离不开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根本着力点所在。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组织、党员现状,努力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机统一起来,把培育党内政治文化与提升党员队伍的素质、净化党员队伍思想、整饬党员队伍作风、增强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清风正气,坚决反对腐败蜕变。要旗帜鲜明地与各种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不良风气作斗争,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培育良好政治生态。要将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相结合,共同构成党内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推动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四)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制度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涵养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10]首先,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政治能力评价机制,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担当,科学把握干部队伍的整体政治水平。其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健全干部选任集体讨论决策程序机制,严格遵照研判、动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程序,严防出现不正当手段干涉干部选任的现象。建立干部选任过程主体责任制度,保证党委领导班子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规定办事,不断培养造就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估机制

党内政治生态评估机制是比较客观、直接地展现党内政治生态发展处于何种样态与程度的体制机制,是科学有效认知和把握党内政治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与方法。[14]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否科学,关键看践行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因此要建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评估机制。为了增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科学性、完备性,增强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评估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坚持整体性原则。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体系,其评估体系必然也有一定的结构,各评估指标之间也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评估机制须系统把握协调各部分关系,避免评估指标之间的重叠冲突,确保评估机制的系统全面。其次,坚持导向性原则。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实质上都遵循一定的政治价值导向。对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评估目的是了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向,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进而对症下药,促使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更加完善。最后,坚持动态性原则。党内政治生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党不同时期的重点和党的建设逻辑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评估机制需要坚持动态性原则,着重关注影响和制约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多种动因,建立灵活可变的评估架构及指标,增强评估机制的开放性。

猜你喜欢
党员体系制度
我是党员向我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