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启示*

2021-01-28 21:09时啸鸽
实事求是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文艺马克思主义

时啸鸽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文艺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的一条重要战线,站在百年时间节点上进行回望,文艺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漫长岁月里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独特经验,思考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路径指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独特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军事力量和文化力量是支撑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壮大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文艺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文艺方针与政策,随事而制、因事而化,积极创新不同文艺类型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结构,使文艺工作能够一直为经济和政治服务,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而使文艺工作既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又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这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方面为文艺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本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进步的学习型政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中国化,在实践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浪潮中实现文艺领导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

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虽然“以俄为师”,但没有照搬照抄俄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化管理模式,表现出清醒的文化自省和理论自觉。陈独秀明确指出:“我是中国人,我要研究中国问题。”[1](P546)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进行总结,肯定中国本位文化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本位问题相结合,促使文艺领域形成了两个层面的文化内涵,分别是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在价值层面,“中国化”强调“本土化”或“大众化”,对外来优秀文艺的吸收和运用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必须围绕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根本目标;在技术层面,“中国化”强调在文艺创作时对外来文艺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2]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下产出了许多杰出作品,如孙犁的《荷花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这些作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生活,以劳动人民为对象,贴近百姓的生活,以喜闻乐见的大众方式来表达,充分表现出了文艺要以为人民为宗旨的理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成功抵御了文艺作品“西化”的倾向。

新中国成立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1964年,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中首次提出“洋为中用”的文艺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初期,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朦胧诗派”,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形成了“新诗潮”。以周长江为代表的抽象画家大胆尝试将中西画法相融汇,创造出一种抽象的东方美学,这些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国人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发展中的培根固本问题,多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强调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本位,“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3]努力将“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4]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从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是新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新时代的文艺作品除了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还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适应中国和时代的发展进步。

(二)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由于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大多数为知识分子,因此中共早期领导人皆精通文艺,深知文艺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早期宣传工作都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亲自参与,以确保文艺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如“一大”召开后,陈独秀从广州回到上海,“当时决定宣传工作,仍以《新青年》为公开宣传刊物,由陈自己主持”。[5](P14)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扩大党的文化宣传影响力,在延安出版了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毛泽东强调:“《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6](P22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采取体制化管理模式,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面主管意识形态,对新闻出版、文艺宣传等工作进行管理。

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文艺问题的相关论述,发表了大量文艺理论文章。以瞿秋白为例,他不但直接抓宣传工作,还翻译了恩格斯的《致玛·哈克纳斯》等经典文献,同时还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等文章进行评论,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瞿秋白为鲁迅的杂文创作的长达17 000字的《序言》,也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评价和阐释鲁迅作品的奠基之作。

正是基于对文艺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和了解,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对文艺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理论指导,坚持正确的文艺发展路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时代,而且对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改革开放的40余年,我国文化艺术繁荣兴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艺术创作观念更加开放,题材更加广阔,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呈现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针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重要批示中反复强调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一系列做好文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文化艺术发展指明方向。可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注重集体创作,坚持文艺创新

1934年,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率先展开集体创作,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的措施,这一运动在苏区文艺界取得巨大成功,随即推广到全国,并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掀起了集体创作的热潮。延安文艺界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集体创作方面的优秀作品,如贺敬之、丁毅等编写的歌剧《白毛女》,王大化、李波等合写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等。这些作品的成功为解放区文艺界的集体创作树立了标杆。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集体创作的成果,如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由杜鸣心、吴祖强、戴宏威等五人主创的《娘子军连歌》在全国广为传唱。

集体创作的价值在于它并不否认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每个人的才华都能在集体创作中得到展现,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使马克思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论断在现实中得以印证。集体创作还能够使文艺家在合作过程中增强政治信任,深化阶级情感,培养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增强集体认同感和群体内聚力。集体创作的价值还在于集体创作使普通个体参与到文艺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所秉持的“艺术属于人民”“艺术可以接近人民”的民主思想。另外,集体创作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考虑集体意志,还要关注其他成员的诉求,这样就在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革命信仰之上的平等合作关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艺工作中探索出独特的经验,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文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艺理论必须同人民、同时代、同历史血脉相连。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文艺发展的规律,并推动文艺真正反映时代、民族、国家振兴和奋斗的历程,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艺进步的源泉是社会现实生活,文艺理论进步的源泉本质上也是包括文艺在内的社会现实生活。先进的文艺理论,就存在于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生活中,就存在于中国人民开创历史的伟大进程中。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深刻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发展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真理、掌握真理、实践真理的历史。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在深刻总结百年来党领导文艺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促进文艺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潜能,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坚持“双百”方针,发扬艺术民主

“双百”方针和“艺术民主”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事业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针,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周恩来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发展史的经验时指出:“为了科学和艺术的健全发展,应当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础上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7](P66)为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民主风气,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出现文艺的繁荣局面,使社会主义祖国的文艺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两个基本方针推进文艺事业的建设,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迎来新的发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波澜壮阔。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求文艺工作要与时代同频共振,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握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优秀作品。

要贯彻“双百”方针,践行艺术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促进文艺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在领导方法上要根据文艺发展规律优化管理机制,克服官僚作风,弘扬正气、纠正邪气、改变风气。其次,在领导目标上要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培育良好的创作环境,助力文艺工作者提升创作层次和水平。再次,在领导路径上要积极搭建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特别是要为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生活和走入群众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物质保障。最后,在传播平台上要重视文艺的传播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一套完备的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文艺传播体系,让文艺创作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融入人民群众。

(二)增强导向意识,创作时代精品

导向意识即政治意识,这是文艺发展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的创作风格逐渐从迎合大众审美向追求个性解放和表达内心感受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对政治表现出漠视冷淡甚至是排斥疏离的态度,导致一些文艺创作、学术研究以及文艺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价值中立、淡化政治等倾向。毛泽东认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有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的、文艺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文艺的批评应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此外,从文艺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历史上那些杰出的经典作品基本都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文艺工作者如想创作出深入人心、流传后世的精品佳作,就不可能脱离政治基础,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

文艺属性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领域也前所未有地受到市场的冲击。文艺作品是否应当以市场为导向,这个问题在文艺工作者中引起过激烈争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固守传统、千篇一律的文艺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逐步提高的审美要求,面对文艺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更应该做到:第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沉下心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第二,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传承和创新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兼得的。文艺创作者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增强原创能力,在创作文艺作品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坚持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相统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意味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文艺作品的价值越来越凸显,这就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文艺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讴歌新时代、书写新时代,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即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艺精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标准:第一,把握时代脉搏,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呼唤。要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础上,创作出可以反映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和风采的作品。第二,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工作者要以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念为己任,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传扬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第三,把握世界大势,揭示人类命运,不断走向世界。任何享誉世界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境界上具有大情怀、大担当、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自觉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以关切人类共同命运的博大情怀,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三)坚持民族特色,推动文艺创新

一个民族的文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而拥有自己民族的文艺传统,是判断一个民族文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文艺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坚守本民族的文艺传统,决不能在世界文化潮流中迷失自我,失去发展的根基。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文艺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保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然少不了文艺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文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文艺的创新,没有文艺原创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文艺就永远得不到发展,文艺精品就永远不可能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文艺发展中的创新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文艺工作者只有在创作过程始终保持执着的追求、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才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文艺工作者如果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艺术创新,而是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或以“洋”为新、以“洋”为纲,就不可能创作出引领时代、被人民所拥护的优秀作品,只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在艺术手法、表现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下功夫,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使文艺创作始终跟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发展提升,才能创作出既让人民满意又有艺术高度的伟大作品。只有这样,文艺才不会辜负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伟大使命。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文艺马克思主义
1942,文艺之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艺范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