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诠释:生成理路、精髓要义与弘扬路径*

2021-01-28 21:09黎明辉
实事求是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黎明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首次完整表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禀赋和内生特质。在“七一”讲话前,学界对于“建党精神”的讨论尚未凝聚成共识。大部分学者直接把“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等同,称之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之源”。[2]一些学者则认为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有根本区别,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包含“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3]“七一”讲话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精辟概括,从此为学界研究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明晰了区别、拨开了迷雾。在“七一”讲话后,学界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特质及弘扬路径作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宏观历史视角来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和价值定位,以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叩问初心使命,汲取历史智慧和前进动力,对涵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所裨益。

一、追根溯源: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理路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们立足于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在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和革命奋斗中选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凝练升华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民族危亡、国将不国的深渊。不屈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先后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尝试了改良主义、工团互助主义、自由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潮,但都未能帮助中国人民止住民族危亡颓势,实现人民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仅击碎了资本主义独霸天下的黄粱美梦,还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4](P660)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而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

马克思主义让陷于苦难彷徨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聚集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旗帜下。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这些先进分子们在斗争中看到了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潜力,彻底激发了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强烈愿望。大批青年学生、革命斗士及工农群众积极影响和动员更多仁人志士加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队伍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干部人才准备。在这场“主义的抉择”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天时”“地利”“人和”皆已齐备,他们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建党原则,创立了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萌生。

(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政党的“精气神”。五千年绵延不绝、经久不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共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最佳“助产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道”和“得道”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以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追求具有价值趋同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推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精神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意识,这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可贵品格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孕育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以及“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的忠诚文化,提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公无私精神,为共产党人培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境界精神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刻、更丰富的时代表达。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与革故鼎新的基础上,铸就了伟大的政党之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文化底蕴,保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与自信心,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继承与弘扬光大。

(三)肇始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

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养,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客观产生并总结提炼出的文化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袖开始意识到和平的方式难以挽救腐朽落后的中国,因而他们坚定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还要用它来改造中国。他们积极在全国各地创建马克思主义宣传小组,创办了《每周评论》《共产党》《工人月刊》《湘江评论》等200多种红色刊物,启发了大量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5](P274)依据和践行党的“一大”和“二大”的斗争纲领,以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以及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他们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党团建设,毫不畏惧地集中力量发动工农运动,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党的“两份”纲领作为当时在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面前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斗争性和人民性的基调,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最佳注解。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为了救国救民不畏险阻、披肝沥胆、上下求索、探寻真理、追逐理想。他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介绍、宣传与追求,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建党学说的学习和实践,以及以工人运动为主要形式领导革命斗争等许多史实,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目标使命、风骨特质、高尚情操、工作作风、高洁品格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初始呈现。

二、机理研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源”与“本”,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伟大求真精神、伟大实践精神、伟大无畏精神以及伟大奉献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责任担当、勇敢无畏和忠诚奉献的宝贵精神特质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什么建党、凭借什么立党、倚赖什么兴党、仰仗什么强党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依靠什么建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求真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求真精神,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什么建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与追求和对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守与践行中逐步创建并成长起来的。

坚持真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建党之始,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唯物史观还是多元论历史观”“问题与主义”“阶级斗争还是超阶级国家”“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等议题,对丁文江、胡适、张东逊、黄凌霜等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凝聚起取“真经”的价值共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将马列主义著作中的个别词句、论断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具体结论看成“绝对真理”,而是以马列主义作为指针实事求是地医治中国革命、建设方面的“疑难杂症”,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树起了理论创新的丰碑。

坚守理想就是要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然而难在坚守,贵在坚守。在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有人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直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个群体是中国工人阶级真正的先锋战士,代表了百年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但有的成为了党的叛徒、人民的敌人,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最终“遗臭万年”。这表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否则就会走错路。现如今,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从中国梦的“当代理想”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再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一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科学理想体系。实践充分证明,实现最终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6](PP142~143)

(二)凭借什么立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实践精神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精神,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凭借什么立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恒久动力,也是我们党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关键所在。忘记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颜色、改变性质,就会失去命脉、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内在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必然要践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初心,担当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使命。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实质,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生动写照和集中表达。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百年党史是一部用党的初心使命映照和激励全体共产党员砥砺奋进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间接受了初心考验和使命磨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揭示了我们党发展“由小到大”的制胜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7](P498)唯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三)倚赖什么兴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无畏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无畏精神,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倚赖什么兴党的问题。“党员必须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义务的明确规定。[8](P274)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刚毅作风和伟岸人格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党的基本准则。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开展斗争就会有牺牲。中国共产党“受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一经诞生就被铭刻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烙印。“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9]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据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10](P16)其中中共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42人牺牲,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5人牺牲。[11](P159)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夏明翰、陈延年、方志敏、邓恩铭等党的英雄儿女面对敌对势力和反革命淫威敢于斗争、面无惧色,凭借着“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勇于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死而后已,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西方帝国主义的扩张打压等一次次考验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才能充当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逐步从弱小到勃兴,掀开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宏篇章,造就不可战胜的神话。

(四)仰仗什么强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奉献精神,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仰仗什么强党的问题。“立志为党分忧、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国共产党人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深厚情怀。

“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既是每一位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和无悔誓言,也是他们首要的政治品格、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无条件的,体现在对党的理论、信仰、核心、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的忠诚上,表现为在主体认知上的自为自觉,在动机上的纯粹纯洁,在过程中的始终如一,在方法论上坚持知行合一。

坚持人民至上,以“无我”状态不负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党的宗旨意识的集中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不负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落实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以夯实。

党性与人民性相互统一、水乳交融,因而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弱变强,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腥风血雨中绝处逢生,在涉险滩、啃硬骨头中实现攻坚克难,靠的是千万党员的忠诚与党不负人民、人民拥护党的血肉相连和鱼水之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12]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便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凡是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以及把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的妄想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三、实践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要求。[1]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需要实现“知、情、意、行”层面的同频共振,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我们党树立起“领航定向”的精神坐标。

(一)以伟大求真精神为立足点,在认知层面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饱经百年风霜而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从认知层面实现“理论清醒”,做到信仰坚定、政治自信。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打牢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基本功。要学深悟透守好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立场和阶级立场,持续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发展观、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意识形态观、国家观、民主观、自由观、生态观等基本理论精髓的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和入心入脑学,把突出联系、着眼发展、强调统一、承认矛盾、重视历史、坚守底线等方法论精华学好用活,助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充分理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进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

其次,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3](P588)因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发扬求真精神,要把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使命,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作出原创性的中国贡献。

(二)以伟大奉献精神为引擎点,在情感层面滋养党性修养,夯实为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基因、立场、传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从情感层面涵养对党忠诚的内在修为,培育不负人民的情怀。

首先,要坚定对党的政治忠诚,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规范、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与一切破坏和污蔑党的行为作斗争,做到“两个维护”;又要在大是大非和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战略定力,立政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不断淬炼“金刚不坏之身”,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还要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模式中,涵养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培养“照镜子,正衣冠”的品质,营造良好的自我纠错氛围,构建健全的政治体制机制,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地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的坚强领导核心。

其次,要引导全党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以心系群众、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不断夯实不负人民的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切实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共产党员最根本的职责,树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利益忠诚”,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人民之乐为乐、以人民之忧为忧,维护好共产党人与人民的血肉之连和鱼水之情。

(三)以伟大无畏精神为发力点,在思维层面讲求斗争艺术,锤炼钢铁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操守、气节、胆魄。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推动共产党人在思维层面讲求斗争艺术,锤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牺牲小我、舍生取义的钢铁意志。

首先,要保持敢于斗争的政治胆识,自觉投身到各种斗争考验中去,练就善于斗争的政治本领。百年未有之变局催生了更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意志坚定、咬紧牙关,时刻拥有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思维自觉。须选对斗争方式、把好斗争火候,主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大胆与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艰难险阻斗争,要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勇敢说“不”,还要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真刀真枪干”,誓做勇于斗争、寸步不让的“战士”。

其次,要时刻保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意志和高尚品格。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一“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14](P7)内在地决定了共产党人的个人幸福的实现必然建立在实现整体幸福的基础上。推动党继续走向胜利,依然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秉承“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勇于牺牲精神以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意志。这种牺牲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关键时刻自觉发扬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高尚共产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以伟大实践精神为落脚点,在行动层面勇于担当作为,肩负历史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价值观、政治观、权力观、人生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须臾不忘共产党员勇担当、善作为的立身之本,从行动上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狠抓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发扬伟大实践精神,要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卫生、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文体娱乐、高品质生活等多元需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其次,要克服畏难情绪,持续不懈、奋发有为地实现目标、完成使命。新的长征路上,注定会有新的“雪山”和“草地”需要跨越,会遇到“黑天鹅”和“灰犀牛”等各种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认识到实现伟大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是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发扬实践精神,不仅要在强化使命担当的实践中克服畏难情绪,落实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的各项重点项目、任务和目标,更要有随时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斗争准备,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拘泥于成规定律,勇于创新和突破,科学研判各种社会风险,在各种重大考验面前做到从容不畏,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建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