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

2021-01-28 13:42刘纪兴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统一中华民族

刘纪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价值观源泉,也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5000 多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与恢弘气度,不断吸收和消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有益营养,形成了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朝气蓬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不仅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壮大开辟了精神家园、丰富了精神追求、滋养着力量源泉,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而贯穿其中的核心要素,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维护国家统一、弘扬核心价值和坚持仁和共生理念之中。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爱国主义的动力源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集体称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灵魂就是国家统一观念。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从神农炎帝、轩辕黄帝到夏商周三代,再到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直至近现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基本含义就是天下国家人民统一于君王。纵观中国历史可以看到,无论一个时期内国家如何分裂、各民族间如何对立,最终的结局仍是在民族融合中产生出新的更大范围统一的中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文化的统一氛围中。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实际上“合”的时期远远大于“分”的时期,“分”是暂时的,是新的整合的缓冲准备,而“合”则是长期的,是国家民族统一融合的必然走向。从世界范围看,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包容性强,可以吸收兼容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宗教,从未发生过以消灭异教徒为目的的宗教战争和种族清洗,这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区别。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基因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忧民、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家国情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民族精神。

历史上,中华民族先贤留下了无数壮怀激烈、感人至深的爱国事迹和壮丽诗篇。从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忧民,张骞、苏武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到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以及近现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成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激励后人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种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压迫的坚强斗志和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进取意识,不仅在和平发展时期能够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创造美好生活,更能够在民族危难和亡国灭种的生死考验之际,激励人民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发出时代最强音。正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真是震撼人心,令人热血沸腾,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能够在紧要关头唤起和鼓舞全体中华儿女,能够极大地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必胜信念,万众一心为祖国而战。因此,以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为标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必然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之源,是我们享受中华文化精神滋养的重要资源宝库。虽然,近现代以来中国不乏卖国求荣、卖身投靠的汉奸走狗,包括现在“台独”“港独”等甚嚣尘上的分裂势力,都不过是一小撮民族败类,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成员相比,与14 亿中国人民的集体力量相比,他们不过是一滩污泥浊水,必将在时代洪流中被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实现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浪潮荡涤干净。

二、弘扬核心价值是爱国主义的鲜明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内涵可以用“忠、孝”二字来概括。有学者指出:“‘忠’的观念和‘孝’的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意识最基本的内容。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之车数千年来能够从容稳重地运行而未曾倾覆,正是因为存在‘忠’与‘孝’这样的漫长而并行不移的道德文化的双轨。”①古代历史上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法家倡导的“法、术、势”,墨家强调的“兼爱、非攻”,道家主张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兵家设想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理念,其出发点都是围绕忠君爱国、巩固江山社稷,治理天下万民,而落脚于“为国尽忠”“为家尽孝”上。努力做好忠臣孝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人生目标。在封建社会的“家国一体”宗法制度条件下,“忠”“孝”也是一体的,可以“移孝作忠”“以孝治天下”,统一于国家治理的社会实践中。当然,这种“忠”和“孝”并不是不讲原则的“愚忠”“愚孝”,而是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公正无私和责任担当,是对家乡父老亲朋故友的爱护保卫和无尽情怀,集中体现在对国家的忠诚报效和对家庭的孝道守护上。那些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不忠不孝的叛贼逆子,总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后人唾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忠”“孝”观念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不会因古代社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永存,只要国家还存在、家庭还存在,“忠”“孝”观念就将永远存在并发挥作用。例如,每一个入党的新党员都要宣读入党誓词,强调对党忠诚、服从党章、永不叛党;每一个履职的国家公职人员都要面对国家宪法宣誓,保证自己效忠国家、忠于职守、当好人民公仆。因此,我们应当端正对“忠”“孝”观念本原含义的理解,正确认识其蕴含丰厚的爱国主义内容,理直气壮地大力宣讲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和孝顺父母亲人的忠孝道德观念,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将其作为封建专制的毒素来批判。今天,我们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最本质的内涵也是爱国主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②他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 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③在当今时代,爱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重要标志,就是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统一。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家庭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真实、具体可行的,才能够在实践中建功立业,真正做到古人所点赞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奋斗目标。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鲜明的体现。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比较多地占领了中国的教育阵地,一些影视剧、广告宣传甚至儿童动画片几乎都在潜移默化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可以说,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婴幼儿教育领域的影响十分微弱,对加强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不利,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醒。

三、坚持仁和共生是爱国主义的至高境界

中华文化始终推崇“以和为贵”的“仁和共生”理念,主张“贵和尚中”“和而不同”“天下一家”,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至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和”的观念,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夫妻和美”等等。有学者依据考古发掘资料研究证明,中国古代“和文化”的原初意识大约在两万多年前至公元前3500年前之间逐步形成,其中的审美意识萌发于新旧石器时代之际。从“和”的字源来看,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音乐之和、饮食之和、礼乐之和,逐步延伸为以后的“居中至和”“天人相协”“阴阳中和”等基本观念。④可以说,“仁和共生”的理念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古至今都一以贯之,始终向往世界和平、和睦、和谐、合作,提倡“扶弱济困”“患难相恤”“守望相助”。与中国的文化精神相对立,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实力”与“利益”,不管是“硬实力”“软实力”,还是所谓的“巧实力”,本质上都是只尊重强者,不怜惜弱者,信奉“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以服从“实力”和占有“利益”为依归。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掠夺,到今天的强权政治、双重标准、单边主义、贸易霸凌、军事打击等等,依然是他们动辄挥舞的大棒。攻打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叙利亚等不顺从的弱国小国,制造西亚、北非难民危机,使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最好的铁证。他们表面上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幌子,实际上干尽了武力征服、奴役弱小、滥杀无辜的罪恶勾当。只有当碰到战胜不了的强大对手,才被迫愿意坐下来谈判。由此可见,面对西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坚持“仁和共生”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精神实力等全方位硬软实力为后盾,才能粉碎一切敌人的险恶图谋。2020 农历庚子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虽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世界灾难,但也让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他们先是幸灾乐祸、造谣污蔑,继而嫁祸于人、甩锅索赔,大有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瓜分中国之势。这说明,虽然100 多年过去了,但西方列强觊觎中国资源抢掠中国人民财富的狼子野心丝毫没有消退,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依然面临着强敌环伺的险恶环境,来自于东西南北的战略威胁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敢于亮剑坚决反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断绝西方列强打压欺负中国的念头,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融汇贯通,大家平等相待、互相取长补短、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天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爱国主义的至高境界。

注释:

①王子今: 《“忠”观念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7页。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5日。

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

④郑涵:《中国的和文化意识》,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6页。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统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统一数量再比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