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12
2016年6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教学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育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在日常教学的深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越来越常态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越来越凸显其先进性与实效性。“微课”的使用与推进,给我们教学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微课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堂的“翻转”。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前,课上,课后都可以适时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最大化的拓展,提高学习时效性。
传统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有时候老师会给学生设计预习导学案,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简单梳理。不可避免预习过程一定遇到很多不解与困惑。课前预习,用上微课,帮助学生准确快速把握所学知识重点与难点,解答预习中可能遇到困惑,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交流扫清一些障碍。例如,课前预习《圆柱的体积》,学生都知道“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但是如果简单就这样完成预习,那是没有效果的,重要的是要在真正理解这个公式怎么推导出来的,并在脑海里构建公式模型。教师可用微课将圆柱体切开后拼成长方体的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观看,并给出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简单进行梳理。使用微课,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在预习阶段得以初步解决,就能更好的开展课上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对新知有了初步的感知与理解。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组织学一起交流、讨论,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内化新知,发展学生数学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课前预习阶段,借助微课学习,基本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高初步认识,也基本掌握三角形画高的方法。而认识三角形的高,难点就是认识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高。课上可以先让同学自己交流,讨论,之后用微课演示辅助,本课知识的难点就能得到突破,为后面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储备。
课后复习可以是巩固新知,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与提升。学生在复习阶段,必要时可微课回放,再次学习,及时进行认知的完善与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会设计复习微课,利用短短几分钟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重、难点,方便同学课后高效进行复习巩固,并灵活运用。除了梳理归纳知识,微课中还有相关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教学五年级《笔算乘法练习课》,老师课上花了大量时间进行不同题型的练习、纠错与强化。同学们基本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课后老师推送了一个微课,介绍古人笔算的方法—铺地锦(格子乘法),观看微课自主选择学习,孩子觉得很有趣,增长了见识。课后老师留给孩子的拓展题:你能用铺地锦的方法算出467×34的积吗?竟然好多同学都尝试了。看来是微课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热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基于传统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老师用心教学,在家里家长耐心辅导,这样的方法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很多孩子没有主动要求学习的意愿。其实只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是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发挥得很好。微课的出现,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家里自主选择时间观看微课(课前预习),课上借助微课完善认知,解决疑难,内化知识,课后自主利用微课资源巩固提升。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完成,很好的发挥了个人的主体性。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每个学习内容要突破的点,教师往往会提出学习内容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课前的预习,将有助于之后课上的学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虽然观看了微课,还是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些学生还会对一些知识点产生疑问,这时候学生就会寻求课上与课外学习资源帮助解开疑问,有疑问需要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就有了,上课参与问题交流与讨论的热情自然就高了,学习的效果明显又快又好。
微课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时间。微课,它仅仅“围剿”知识的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提供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以及配上老师精炼的讲解,5-10分钟时间进行知识呈现与传授,这样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思维运转跟上学习进度。班级那么多同学,学习能力一定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提前学习,有的学生可能需要二次学习,有的学生还想“飞”得更远,需要提升与拓展。微课可以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自主安排运用微课来满足实现实现自己的需求。学生有更多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提升。微课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资源保证。
无论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我们学生,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当前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极大的发展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