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从2011年,江苏省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注册入学招生模式,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从纯粹的高中生源向高中生源转变为普通高中、中职、职高生等多样化的生源。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励建立 “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了能够贯彻《方案》的要求,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培养高质量的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号召,自2019年开始试行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在这一趋势下,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更加复杂,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实践教学的组织等都带了新的挑战,也成为了民办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我校是江苏省内第一批建立的民办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这一重大考验。
(1)普通高考生。2011年以来,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下降,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考录取中的最后一道门,留下来的生源越来越少。比如,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在2017年共招生1567人,其中高考生源人数是357人,2018年共招生1829人,其中高考生源人数是525人,2019年以来,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开始在省外招生,高考生源人数有所回升,达到703人。
(2)三校生。2011年,江苏省实施注册入学制度,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和技校的学生通过入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2016年、2017年、2018年中职生比例依次是。
(3)社招生。2019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试行向社会人员招生制度,很多社会中的有志通过考试进入全日制高职院校学习的人员参加“职教考试”,进入高职院校。2020年,我校也开始招收社会人员,第一批招收了32人,而且只集中于一些工科类的专业。
(1)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的表现上也不同。高中来源的学生,虽然经历了高考中的挫折,但是,由于他们经过了三年高中的系统的学习,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系统化的知识的基础。而对于中职生来讲,他们经过了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技校的学习,接受了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在高职阶段其他的基础科目,比如英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却是明显吃力。而社会招生人员,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甚至是多年从事某一职业,使他们具备这一职业的某一方面的技能,而在基础理论、其他文化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其他技能相对薄弱。
(2)学习能力的差异大。不同生源的学生在高职阶段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千差万别。高中来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而中职来源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了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也能表现出比较好的专业意识,对于一些技能类的内容接受更快,而且也更容易获得学习上的成功。社招人员由于一段时间没有接触文化课、理论课的学习,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动手实践能力更强,对于一些没有特殊要求(如艺术技能之外)的专业技能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3)学习动机的千差万别。在学习动机方面,不同的学生表现更是千差万别。首先,普通高中来源的学生,一些因为高考的失利,不得不选择了高职院校,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喜欢高职院校,更渴望通过专接本、专升本等方式,继续深造;有一部分同学,进入高职以后,学习动机强烈,出于学好一门专业的目的,刻苦学习、训练;一部分同学,自己学习动机不强,完全是被家长的意愿绑架而来,这部分同学学习起来完全没有自主意识,学习愿望几乎为零。其次,中职来源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有深入学习下去的愿望,希望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因此,往往学习认真;也有一部分同学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了进入高职学习,这部分同学往往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喜欢的、擅长的科目比较有兴趣,而一些理论类的或者不擅长的科目,明显缺乏学习的动机,在进入高职阶段后,也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摇摆不定。社会招考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明确,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和系统的学习,掌握一门专业,并且通过学历的提升,改善就业的环境,也能提高自己的薪资待遇,有更加广阔的就业环境和空间。
1.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及时转变。招生制度的改革,弥补了高考生源下降,为民办高职院校所带来的生源不足的问题,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送来了春风。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处于招生绳索中的最末端,生源规模直接关系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关注民办高职招生的数量,而忽略了招收生源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在省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他们大多数都能为社会人员考试的生源,安排了专门的计划,而对于中职来源的学生和高中生源的学生执行着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区分。
2.管理制度的落后。笔者所在的民办高职院校地处长三角地区,是本省首批建立的民办高职院校,建校后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是,随着多样生源的入校,在管理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问题,再来研究解决。在教学管理方面,比如,由于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分批次报到,晚报道学生的开设课程与课程的学时不能与先报道的其他学生一致,导致大量学生积欠学分。由于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校没有完全实施学分制管理,导致部分学生到毕业时,仍然有课程没有修习。在学生管理方面,不同来源的学生被分在相同的班级里,不同职高、中职来的学生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中,这就给开展分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一些专业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中,遇到了选课系统的限制、教室资源限制等各种瓶颈。
3.教师因材施教的意识与能力不足。首先,一些学生中职已经学过的课程再来学习,明显缺少兴趣,而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如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中,由于没有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明显学习吃力。一部分高中生源的同学,由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职业技能的课程的学习中也遇到困难,这些都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一部分学习自律性差、坚持性不足的学生,出现自暴自弃、随遇而安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开展分层教学,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内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现实中,一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多元化生源的认识不强,他们看到了生源多样化的带来的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学不会的问题,由于受到教师评价机制的限制,教师改革的意愿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在知识的流动和传播中,只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革,无意于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教学。另外,民办高职的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对于学生评价与分析能力不够,导致因材施教开展困难,不利于学生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4.课程体系整齐划一,区别度不大。在教学实施中,不同的学校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笔者所在的学院,2011年后,就开始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半工半读,完成在校的学习。近几年,一些专业也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虽然教学模式不同,但是在课程设置和培养规格上,相差不大。目前,除了社会人员的来源的学生有着单独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日历外,大多数学校中还是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体系,一些学校也在鼓励各个专业探索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但是,最后由于投入不够,各中职校、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也有差异,导致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最终流于形式。
1.研究学生,转变教学与管理观念。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应该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处理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系问题,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的标尺,时刻把学生的发展摆在首位。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引导教师和管理者充分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能力、情感与道德方面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基础,完善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不同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潜力,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
2.完善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体制机制。结合不同学生的生源特点,民办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针对多元化学生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教学管理制度中,积极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管理中的难题,加强管理问题的预见性,明确管理的职责和管理流程。针对不同类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将中职院校、行业、企业、校董事会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委员会中,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不同类别的培养方案。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开展分层次教学。生源的多元化需要获得学习机会和个人发展的公平,为了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并有效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规模,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对于生源数量相差较大的专业,可以构建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来源的学生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分类编班、按类教学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类别开展教学。对于数量差异较小的专业,可以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在不同的课程中,采用课内分层次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教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主导者,他们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是保证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展分类、分层的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这一改革与实践主体的参与,因此,生源多元化背景下,要求必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为开展不同来源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使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分析学生、设计教学、选择内容、开展课程评价的能力。其次,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将依靠工作量评价和科研评价的体制,转变为教学能力评价、教学改革与建设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上来,推动教师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分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资源。新时期的学生,他们在信息技术发达,各类快餐文化交织的社会中成长起来,更易于接受新颖、多样的互联网文化,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除了书本外,更多的来源于互联网络。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满足多元化的生源对教学资源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建设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立体的、多层次资源的建设,也是教师开展分类、分层教学的需要,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