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化应用
——以服装造型课程为例

2021-01-28 08:07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体化纹样服装设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纹样逐渐成为时下设计师们炙手可热的设计元素之一。现代设计师们将其再设计,使其具有活泼、时尚的特点,更注重服装的外形特点,减少了对于纹样本身美好寓意。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就忍冬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化应用尚属空白。文章分别从忍冬纹的简介、传统忍冬纹造型分析、忍冬纹的创新设计出发,为忍冬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1 忍冬纹的简介

“忍冬”即“金银花”,为一种蔓生植物,因其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忍冬纹”最早起源于印度,属于古代吉祥纹样,被比作人的灵魂轮回永生,人们广泛应用于金银器、陶器、墓葬、绘画等的装饰上。后于印度佛教中生根发芽,成为佛教中常用纹样。忍冬纹,是随着佛教和佛教艺术一起传入我国的装饰花纹题材。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忍冬纹还不曾被广泛应用;而到魏晋南北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后,却成为流行很广的装饰纹样,及至隋唐时期,发展演变成极为流行的卷草纹。[1]

忍冬纹,这一外来纹样,在中国古代匠师手中并未奉行“拿来主义”,而是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和气派,使其变化多样、更有中国韵味。忍冬纹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中国古代传统纹样的发展创造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2 传统忍冬纹造型分析

忍冬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统纹样的艺术魅力逐渐被世人所忽视。服装设计师们在追求吸人眼球的设计元素的同时,也可以回归到以中国传统纹样为载体中,去寻找灵感。

2.1 忍冬纹样的造型变迁与分析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单叶式和多叶式的忍冬纹 据文献记载,忍冬纹出现于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是丝绸之路上外来植物纹样的本土化演变,通常表现为单叶适合式纹样、单叶波状连续纹样或多叶回旋连缀纹样。[2]单叶适合式纹样具有较为严谨的特点,其对于纹样的造型有一定的限制,也以物体自然卷曲形态为主要刻画形式。而同为单叶的波状连续纹样,顾名思义即:在同一单位范围内,该纹样呈有规律、连续性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也以我们通常使用的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为主。区别与单叶纹样,多叶纹样也在当时极为流行。配以回旋连缀形式,整体纹样更显节奏均匀、整体感强烈。该时期的忍冬纹在造型上已经有了基本的定型,但构图形式上呈多样化。

2.2 隋唐时期卷草纹式的忍冬纹 隋唐时期,由于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呈现极具上升的趋势。此时的忍冬纹在造型上与云气纹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卷草纹”。于初唐时期,忍冬纹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卷草纹的基本样式,叶片内旋,排列依旧较有规律;盛唐时期,卷草纹更多与花纹结合,构图形式上只保留了传统忍冬纹的波状连续式,而整体形态上也因当时社会的繁荣程度,呈现饱满、丰厚的造型特点;中唐时期,卷草纹与果实相配。较之前卷草纹相比,此时的卷草纹摆脱了一脉相传的写实茎叶,取而代之的则是祥云描边。整体造型上错落有致;晚唐时期,卷草纹在原有样式的基础上,又与龙凤样式组合,此时的造型已经趋于固定。从隋唐卷草纹的变化可以看出,纹样的改变更多会受到社会整体风貌的影响,其所承载的除了装饰意义外,更多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与憧憬。

2.3 宋元时期缠枝纹式的忍冬纹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外交也日益频繁。此时期伊斯兰教经丝绸之路传入后,日益发展,伊斯兰文化中装饰纹样紧密繁复的花卉连缀形式对缠枝纹的构成形式产生影响,缠枝纹结构与造型特征逐渐趋于程式化。[2]根据南宋墓出土的植物纹样可见,缠枝纹相较于隋唐的卷草纹更加写实、生动,且已完全没有了传统忍冬纹的身影。

2.4 明清时期缠枝纹式的忍冬纹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即使期间实行过海禁政策,但依旧抵挡不住中外文化的交流。法国在此时期兴盛的洛可可风格对乾隆时期的植物装饰纹样影响至深,清代后期的装饰纹样由传统的质朴造型,发展出西洋化的表现风格,深受宫廷装饰中奢华、繁复的堆饰手法影响。[2]此时的缠枝纹在整体造型上更加突出花卉部分,而削减了茎叶的描绘。整体样式上给人更加饱满且清晰的视觉感受。

3 传统忍冬纹的创新设计

对于现代女装设计,设计师将传统纹样生搬硬套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当代人对于现代服装审美要求的。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师们需要抓住其本身的“形”、“意”、“神”,并结合现代服装的时尚元素改编纹样。

3.1 忍冬纹在服装设计中二维结构的创新方法 对于服装设计中的“二维”创新,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表达呈现:(1)传统忍冬纹样与面料结合。传统忍冬纹样在历史的变迁中,便已经有了卷草纹、缠枝纹的演变形式。结合忍冬纹本身及其演变的纹样进行创新设计,以或织或绣、数码印花的方式与面料结合,且遵守形式美法则,无疑是发扬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2)传统忍冬纹与平面裁剪结合。平面裁剪法在服装形式的组成和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平面裁剪的衣服看起来简单,优雅,坚固,舒适,轻松,可以适应各种穿着的人。[3]而在结构上将传统忍冬纹的简易图案融入到平面裁剪的结构中。使得传统纹样能与平面裁剪在二维形式上能有巧妙的融合。

3.2 忍冬纹在服装设计中三维结构的创新方法 三维造型结构的完成最终依赖于对于人体结构与服装造型理解的加深与工艺技术手段的精准把握。[4]

将传统忍冬纹与立体裁剪结合,一方面立体裁剪是一种三维表现形式,可以直观感受到将纹样立体化后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立体裁剪达到平面裁剪难以到达、富有创意的效果。在服装设计时,可以以螺旋的形态展示立体化的忍冬纹,或用穿插、立体打褶的手法制作立体的形态。

3.3 忍冬纹在服装设计中四维结构的创新方法 服装有流动的建筑之称,阐明了运动性是服装视觉的重要特征,服装的移位或参与者的视点和角度的连续变换,赋予服装三维空间结构新的度量方式,即第四维—时间。[5]基于四维空间下的传统忍冬纹与服装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图形、面料改造两个方面来应用。(1)图形:视错图形,例如:弗雷泽图形、水波纹等,利用几何图形干扰人在客观情况下的视觉判断。借此,可以将传统忍冬纹以繁化简为图形,进而产生实物与自身视觉不同的效果。(2)面料改造:褶皱的应用可以与面料改造结合。褶皱在面料上形成的肌理感,在光影下会形成起伏、凹凸的肌理感。通过人体的运动,服装会随之飘动,所呈现出的起伏感和明暗效果,在节奏上也会有独特的韵律表现。将褶皱应用于局部,形成忍冬纹,加上疏密结合,让人在视觉上也会感到立体化的强弱变化。

4 结语

传统纹样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中的一大“瑰宝”。其吸收了古今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而把传统忍冬纹立体化是在充分发挥服装于装饰和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把课程中立体化造型知识应用且结合传统纹样,将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时尚化的今天,能把民族的文化应用于更加现代化的创作中,打造的更是中国潜在的软实力。中国传统纹样源于生活,更该用于生活,形成一种现代独有且流行的传承方式。

猜你喜欢
立体化纹样服装设计
宿迁市打造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广州: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食品检测监管体系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