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霞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种类繁复的优秀工艺美术品,在历朝历代里备受瞩目,却有一种独特的青白之美,在艺术之林大放异彩,因其无可比拟的视觉震撼让各位达官显贵甚至朝廷都趋之若鹜,这便是青花。青花属釉下彩,是以彩料在器物上描绘花纹,进而烧制而成瓷器。历朝历代的青花料也各有特点。明代青花以永乐,宣德时期尤为瞩目,永乐青花的釉料富有发散性,因其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钴元素,烧成后胎面釉色蓝中闪黑,深入胎质肌底,生动形象,不露笔痕,犹如浓墨泼洒于胚体,颇有画意;而相较而言,宣德青花却尤为不同,其选料精巧,在当时,青料选择的是从南洋进口的“苏勃泥青”,匠人们在吸收前朝绘画智慧的同时,不断改进,对青料的料性和绘画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花纹与地色方面,宣德青花便更为成熟,所描绘的青花层次分明,耐看且精雕细琢,如《青花折枝带盖梅瓶》。成化至正德年间,画师们开始使用国产的青花料“平等青”,此料发色淡雅柔和,配上淡雅小巧的造型,简洁明快的图案,乃是青花中的佳品。嘉庆至万历年间,改用“回青”料,该料发色艳丽,烧制后鲜翠欲滴,用以繁复的花纹堆砌,作品富有沉静娟秀之美,代表作品如《成化麒麟盘》。转眼便来到了最为耀眼的康熙青花。康熙青花使用的釉料乃是国产的“浙料”,其发色鲜艳,层次分明,配以多变的绘画装饰风格,素有“独步本朝”之称。“浙料”纯蓝,其发色的独特性是当时制瓷工艺高水平的体现。从康熙青花的整体性来看,这种纯蓝发色的青花不仅可以控制浓淡,其用料深浅多变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瓷画意境,为康熙青花多饰多样,丰富多变的题材内容的表现,装饰风格的绘画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艺术,较康熙时期更为淡雅,其发色匀润,富有诗情画意之美,装饰图案除传统图案外,还有对生活的场景的描绘和花鸟蔬果居多。至明清民窑青花,在原有官窑的基础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明清民窑时期,青花瓷已趋于日用瓷范畴,已然成为各阶层普遍适用的日用器具,以日常中的盘,瓶,碗,罐,碟居多,色彩朴素沉着,发色沉静,描绘图案多以人物,山水,花鸟或建筑图案,也受到当代诗词,戏剧等影响,便常常出现此类画面在日用瓷中。青花出现于唐代缺盛行于明清,是集观赏与日用价值于一体的主流瓷器品种。
图1 青花斗彩《飘香》余晓霞
图2 青花斗彩《含蕾》余晓霞
在宋代的景德镇官窑中,有一种名为熏炉的器物受到达官显贵的广泛关注。熏炉通体镂空,但在烧制的过程中,因窑炉内温度和釉料的不稳定性,其流动性往往不受控制,从而在烧制过程中,釉料流动而融于熏炉的镂空之处将其填平,因出窑后镂空处被釉料覆盖犹如蝉翼一般,面对光照后通体透明,这种独特偶然的现象给予匠人们极大地思考与启发,在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透明釉料覆盖下的玲珑瓷。到明中期成化年间,景德镇已经可以批量生产玲珑瓷,并将青花与玲珑瓷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透明青翠的画面,所以青花玲珑是关于胎体与釉料相结合的一次极大的创新。由于青花玲珑包含了青花图案和镂空近乎于镂空透明的胎体,使得胎体透明透光,釉上有图案衬托,结合紧密,展示了古代高超的制瓷技术工艺和极大的艺术成就。青花玲珑在现代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无论是在观赏瓷还是日用瓷上,都有青花玲珑的一席之地,其独有的玲珑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花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彩瓷工艺,始见于宣德年间。青花斗彩成熟于明成化时期。因明成化斗彩器皿胎质柔和细腻,釉质温和,带有和谐雅致之感,并因烧制难度过大,仅仅只有少数被当时的宫廷收藏,因此在明后期已经相当名贵。青花斗彩的用色一般有三四种,多则五六种,用色之丰富使得画面更加饱满多姿,又因色彩多样,更能适应多种主题图案的绘制。成化斗彩形制多为小型器皿,如小型酒杯,高脚杯,鸡缸杯和葡萄杯为主,大件器皿较少。代表作品有明成化鸡缸杯。一般的青花斗彩小型器皿都以山水花鸟主题为主,配以青花画的牡丹,湖石等小景,描画精致,色彩简明。斗彩发展到乾隆,雍正时期,进入了一个黄金的时代,从胚体所装饰的纹饰,画面布局再到颜色之间的相呼应,以及填彩时的工整度,都有着大幅的提高。因青花斗彩用料考究,步骤繁琐,雍正斗彩大都以官窑为主,器皿既有仿明成化斗彩的痕迹,如一些小型的器具,但更多的是符合雍正时期当代审美的日用器皿,已然成为宫廷中的主流样式。相较于明成化,雍正斗彩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传统青花斗彩制作,还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得图案更加灵活多变,艳丽清逸。
粉彩是康熙年间受到珐琅彩的影响,从而创造出的一种釉上彩的工艺。粉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创作技法的原因在于,粉彩是用含有铅粉的“玻璃白”调制而成的乳白色液体,加之呈色金属作画于胚体表面,而后入窑烧制而成。相较于青花,粉彩的色泽艳丽,用色大胆丰富,又因为玻璃白的加入,填色部分变厚,使得触摸着色部分时有凸起,画面多了一份立体感,色彩明快,清新淡雅。而青花粉彩则是将青花与粉彩在画面上相结合,突出青花秀丽和粉彩的用色,这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交织,从粉彩里更能体现青花的美,而在青花里又能彰显出粉彩颜色的娇艳与丰富。图案装饰上主要侧重于重色浓郁,突出粉彩之美,有渐趋繁缛的走势。
釉里红则是釉下彩,将颜色施于素胚表面,装饰以线描为主,多有缠枝纹,花鸟纹等受人们喜爱的吉祥纹样。再加以透明釉进行烧制。釉里红颜料内含有大量的铜元素,因此经过高温烧制之后,釉里红颜色泛红,红中透着紫,有的呈粉紫色。釉里红的烧制十分考究,宣德年间的釉里红着色最好。在中国传统认知中,人民喜爱红色,常常将红色代表着吉祥,富贵等美好的事物,釉里红烧制后的红色沉稳,壮丽朴实,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明代朱元璋对红色的独特喜爱,更带动了釉里红在社会的地位,一直到现如今,釉里红依旧是收藏家争相收藏把玩的工艺品。烧制时,其窑炉温度影响着釉里红的发色情况,因为釉里红颜料里的铜元素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或高或低都难以呈现完美的颜色,炉温偏高颜色发黑,铜元素挥发,从釉料里析出。在古代,控温技术是难以掌握的,大多为官窑烧制,因而烧造出传世的釉里红作品实属不易。唐代长沙窑已经有釉下彩瓷器,一直到元代,才有真正意义上成功的釉里红器皿,明洪武年间釉里红十分流行。青花与釉里红同为釉下彩,因此在绘制胚体图案时,可以做到同在素胚作画再进行施釉,只需通过一次窑炉烧制便能得到器皿。
从历史的角度看青花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青花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素色的胚体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繁复的纹样设计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不由得佩服匠人们的巧夺天工。青花之所以能和玲珑,粉彩,釉里红等颜色相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克服了不同工艺之间的磨合度,另一方面也因为青花的淡雅色调,与其他种类多变的颜色都能很好地结合,突出其他颜色的同时也不会将自身掩埋,无论是单出现在装饰图案中还是搭配其他颜色,都是十分适宜的。那么,结合我国的艺术发展史,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关于传承下来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历史性与当代设计审美结合的重要性。历史不能抛弃,同时也要结合当代审美,形成具有当代特征的艺术设计。
无论是缠枝纹,花鸟纹或者团纹等,青花纹样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现代青花装饰纹样因结合时代,把时代元素同青花纹样相结合。现代的陶瓷应用在各个方面,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那么现代青花纹样必然要根据不同器型,不同场景的陶瓷器具做出相应的调整,寻求青花纹样与设计对象间的平衡,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做到相辅相成,使得青花纹样能更好的表现艺术性和历史性。一方面,现代青花纹样设计必须符合设计需求,设计的受众,但任何艺术形式的装饰必须是以青花自身作为一个出发点,不能脱离青花本身而进行空想设计。因此,从青花纹样的构成,我们不难看出现代青花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同时,还要保留青花独特的艺术语言。因此,在进行现代青花纹样装饰创新的同时,必须保留青花基本内涵。
从大环境来看,青花的历史丰富,所蕴含的背景和含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因为对现代青花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了解青花历史的基础之上,青花历史博大精深,青花不仅仅是一种颜料,一种装饰图案,更与中国古典文化,古代政治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之间都有着深刻的交融。只有认识青花,了解青花,才能使传统青花纹样在适合当代设计的背景下,熠熠生辉,大放异彩,才能绽放出专属于青花的独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