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看景德镇行帮的形成发展

2021-01-28 07:31
陶瓷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瓷业景德镇

吴 琼

(景德镇市图书馆,景德镇 ,333000)

0 引言

明清以来,景德镇行帮往往交织着地域与行业的双重关系,地域性行帮有徽帮、都帮和杂帮,这三大行帮直接控制着景德镇经济命脉;行业性行帮主要有商帮、手工业主帮和苦力帮。截至1949年,景德镇共有会馆27个。

1 景德镇行帮形成的基础

纵观历史,行帮的形成,莫不以产业或商业发展为基础。因为产业是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制作(提供)的行业,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商业则是各种物质(服务)流通的重要形式,以实现生产(服务)的目的。正是生产、流通、消耗的不断循环,才形成了社会的发展体系。

1.1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

众所周知,景德镇的产业自然是陶瓷。《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①。 清道光《浮梁县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清景德镇人氏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②。从上述文献上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景德镇乐平唐代南窑遗址、景德镇浮梁湘湖唐代兰田窑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印证了文献的记载,上述遗址中揭露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长达78.8米的龙窑遗址,由此可见当时瓷器生产产业的盛况。并且,遗址中发掘出的青釉腰鼓和大碗,是当时西域常用的器物,可见与镇民载瓷入关中的文献记载是吻合的,即这些瓷器通过设在大唐长安西市的贸易流通到西域。

“其货之大者,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自行就荆、湘、吴、越间,为国家利。”宋人汪肩吾《昌江风土记》生动地记载了景德镇瓷业的产业现象。元史记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浮梁磁局设立在景德镇,也无疑对景德镇瓷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景德镇完备的瓷业生产体系记载为:“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正是瓷业生产体系完备,分工合作明确,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格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内出土的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关中王老公祖鼎建贻休堂记》碑文载:“我太祖高皇帝三十五年,改陶厂为御器厂”,明王朝在景德镇建御器厂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官搭民烧、民窑仿制等,对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清代在景德镇继续设立御窑厂,延续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辉煌,成为驰名中外的瓷都。

图1 三窑九会局

图2 湖北会馆

图3 南昌会馆

图4 丰城会馆

所以,景德镇行帮赖以生存的瓷业产业基础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

1.2 景德镇的城市商业

明嘉靖时督运官王世懋,来御厂督运岁解时,形象而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盛况,他在《纪录汇编》圆园远卷中《二酉委谈》里说: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浮梁县志》中记载清代景德镇“商贾电鹜,五方杂处,百货俱陈,熙熙乎称盛观矣”。通常而言,一个地区只要产业兴盛,自然而然的商业就会跟着兴起。清康熙时期法国传教士昂特雷柯莱(汉名:殷弘绪)在写给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的信中对景德镇情况曾描述人口稠密、富人甚多、窑数已达三千座等内容,生动地揭示了景德镇城市的产业和商业发展。城市商业的发展是景德镇行帮形成的重要基础。

2 景德镇行帮种类

景德镇行帮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地域性行帮,是指同一籍贯或同一地域的人员组成的行帮。另一种是行业性行帮,根据不同行业分工而由各自行业内的人员组成。这些行帮组织几乎渗透到了景德镇以瓷业为主的各行各业。

2.1 地域性行帮

2.1.1 都帮

明代,随着行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这给人多地少、水患连年的邻县都昌人提供了许多从业、发迹的途径和机遇。初到景德镇的都昌人,除少数富商外,大多是破产的农民,靠卖苦力为生,或推车,或挑担,或撑船,为景德镇装瓷土、运窑柴,并把精美的瓷器送出鄱阳湖。但是都昌人梦寐以求的还是跻身于瓷业。都昌人在景德镇站稳脚后,为保护同乡人的集体利益,组织金兰社,兴建会馆、书院,制定约章,到后来发展为三窑九会,四窑九会,形成“都帮”,实行对景德镇整个烧窑业和圆器业的空前的大垄断。

2.1.2 徽帮

据1938年《江西统计日报》载,景德镇当时1221家店铺七成为徽州人所开。清末民初以来,旧徽州一府六县徽商在景德镇经营模式主要有坐贾、行商和牙行。徽商利用乡党力量和宗法势力,已垄断了景德镇商业和金融业。景德镇是徽州人入江西,往湖广的主要通道,徽商以景德镇为跳板,进一步开发我国大西南。

为了团结同乡、联络同行、防止异乡与他行人的欺凌,徽州各县均以县为单位成立同乡会,并利用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徽帮”,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在商业繁华的前街(今中山路第一小学)建成徽州会馆(即新安书院)。

2.1.3 杂帮

清前半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到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带动了城市百业兴旺。各地旅景同乡会纷纷先后建立,各大行业实行了空前的垄断,如都昌人的“都帮”垄断了圆器业和烧窑业,徽州人的“徽帮”垄断了主要商业和金融业,而城市中其它行业(有瓷有商),则由都帮和徽帮以外的各籍人所包揽。当时,浮梁县保甲局(原为支应局)为了便于按三大块征税,便把都、徽两帮以外的工商业者统编为“杂帮”。

据旧商会档案资料统计,景德镇大小行业有100多个。其中,由杂帮垄断的近80个,有厂店、行商、牙行、劳务等,几乎涉及瓷器生产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1 景德镇三大行帮经营范围表

2.2 行业性行帮

2.2.1 手工业主行帮

景德镇瓷业分工专精,大分类有白土业、匣钵业、成型业、烧窑业、彩瓷业(旧称“红店”)、选瓷业(旧称“看色”)、包装业(旧称“茭草行”)以及为瓷业服务的其它主要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各种帮会派别林立,许多行业往往被某一地区或某一宗族的行帮所垄断,在长期的瓷业生产中,行帮间为了自身的利益,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协作,并互相依存,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大繁荣。而这种“大繁荣”局面是与各行业的业主分不开的。

2.2.1.1 八业三十六行

这是对过去景德镇制瓷行业的传统分类法。其大致分法为:一、烧窑业:共分窑厂、满窑和砌窑(含挛窑和补窑)三行。二、做坯业。三、彩瓷业。四、匣钵业。五、包装、搬运业。六、下脚修补业。七、瓷业工具业。八、辅助业。在这36行中,最有势力的是窑厂、满窑、挛窑、四大器、砖山、大器匣、小器匣、茭草、搬运、洲店和轿行等11行。 这11行人数甚多,或有专门技术,或卖苦力,“强蛮三分理”。

2.2.1.2 三窑九会

这是过去景德镇瓷业生产中各行业业主的同业组织。清末,经营相同陶瓷品种的大小业主为了维护其本行利益,成立了“三窑九会”。它们是:陶成窑——烧槎柴窑行业、允成窑——造古器行业、裕成窑——造灰可器行业,即所谓的“三窑”。而同庆社——四大器、集庆社——冬小器、义庆社——四小器、合庆社——饭闭、福庆社——脱胎器、永庆社——七五寸、玉庆社——脱胎器、永庆社——二白釉、喻庆社——古器这九个行业,称为“九会”。合称为“三窑九会”。它包括了全市烧窑和成型的所有大小业主。

2.2.2 工人行帮

工人行帮,又称“苦力帮”。它大体上按照“八业三十六行”中的工种来区分。各行陶工为了争取自身的福利,以致不被手工业主及其他人的欺凌,自发地组织各种帮会,如“五府十八帮”、“草鞋帮”等。

2.2.2.1 五府十八帮

这是指景德镇瓷业中装小器生产的工人行帮组织。装小器行业收徒做工,只能接收南昌、南康、饶州、抚州和九江这五府地区的人。在装小器的行业中分别组成了18个组,也叫做“帮”。每个帮都有“做头的”管理帮内事务。

2.2.2.2 草鞋帮

这是琢器行业中的工人行帮。过去,景德镇琢器行业的工人几乎全年(包括冬天)都穿着坯户老板发放的草鞋劳动。同时,琢器行业是以“草鞋”的双数为单位配备劳动和制定月产量,即规定一双草鞋的工人数量是多少,月产量又是多少,因此称为“草鞋帮”。

2.3 商人行帮

商人行帮,简称“商帮”,主要由瓷行和瓷商组成。这二者关系密切,同在一个行帮之中,属于地域性的“杂帮”。

瓷行,是为外地商人代买、落仓、包装和托运瓷器的商行。瓷行内只有老板、管事、学徒和炊事数人。老板主营行内全盘业务,接待外地瓷商,处理经济往来。一般来说,瓷行老板均为外籍瓷商出身。他们熟悉景德镇行情与本籍销瓷情况,加上语言及生活习惯相同,因而外来瓷商都愿意落在本籍人开的瓷行中,并在生意上与他形成了世袭的宾主制。

3 景德镇行帮的消亡

新中国建立前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解放生产力,1948年2月20,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关于取缔封建会门的指示》、1949年1月4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解散所有会门道门封建迷信组织》、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等,同年,政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这些政策的先后出台,促使景德镇各类行帮组织纷纷自行解散、走向消亡,其部分有利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职能被吸收到人民政府的相关组织中。

4 结语

景德镇行帮是在景德镇瓷业产业及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它们的成立,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二是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城市社会的发展;三是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行业间的利益关系和保护了部分弱势群体的核心诉求。但是,行帮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一定程度上把控了行业的规则和社会经济命脉,并且在从业人员的管理上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故而,景德镇行帮随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而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注释

①新平为浮梁旧称.

②昌南镇为景德镇旧称.

猜你喜欢
瓷业景德镇
景德镇陶溪川酒店凯悦臻选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基于制度和社会价值的视角分析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