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彤,王学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沈阳 110001)
附睾高分化间皮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多合并鞘膜积液。附睾高分化间皮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为其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需要与许多其他附睾疾病相鉴别。本文报道了1 例附睾高分化间皮瘤,并总结了该病例的超声表现及特征。
患者为男性,53岁,主诉“阴囊肿胀1个月,加重伴疼痛1周”。常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左侧阴囊表面红肿,局部皮温增高,无皮肤破溃,可触及8 cm×5 cm大小的肿物,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左侧睾丸未触及,透光试验阴性。对侧睾丸大小质地正常。双侧附睾及输精管未触及明显异常。
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双侧睾丸、右附睾形态正常,轮廓规则整齐,内部回声细小均匀,双侧睾丸内可见彩色血流。左侧睾丸上方阴囊壁可见与附睾头相连的菜花样凸起 (图1),大小约1.3 cm×1.6 cm,形态欠规则,基底部较宽,宽度约0.73 cm,其内血流较丰富 (图2)。左侧阴囊内可见无回声区,深度约3.26 cm。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左阴囊壁与附睾头相连菜花样凸起,占位性病变可能大,附睾来源不除外,左睾丸鞘膜积液。
图1 左阴囊壁与附睾头相连的菜花样凸起
图2 肿物内血流较丰富
患者于我院行左附睾肿物切除术及左睾丸鞘膜切除术。选择左侧无血管区纵行切开阴囊皮肤、肉膜及各层筋膜组织,直达鞘膜壁层,切开鞘膜囊,囊液呈血性,其内可见少许小血块,可见附睾头肿物,大小约1 cm×1 cm,无明显包膜,略不规则,以细蒂与附睾头相连。于细蒂根部切断,切除肿物,根部与附睾相连处扩大切除,切除距附睾边缘0.3~0.5 cm处多余鞘膜。病理诊断 (附睾肿物) 符合高分化间皮瘤,肿物侵及睾丸鞘膜,间皮瘤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结果 (图3):CD34 (血管+),SLL4 (-),CD31 (-),CK (+),CK5/6 (-),CR (局灶+),D2-40 (+),Ki-67 (局部5%~10%+),Vimentin (+),WT1 (-)。
图3 肿物免疫组化结果 ×100
临床上,间皮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胸膜及腹膜。HAMMAR[1]报道胸膜间皮瘤发生率约为90%~95%,腹膜间皮瘤发生率约为5%~10%,而发生于附睾的间皮瘤十分罕见。
附睾病变多为附睾炎及附睾结核,肿瘤性病变比较少见,70%以上为良性,多为腺瘤样瘤。附睾高分化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与附睾头相连的乳头样或菜花样凸起,伴较丰富血流,多合并鞘膜积液。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术后病理。穿刺活检可能有助于诊断,但是准确性较差[2]。高频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方便、无创、分辨率高等特点,已成为附睾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附睾高分化间皮瘤主要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恶性间皮瘤,肿物较大,形态不规则,生长较迅速,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生长,可反复发生鞘膜积液,并可在腹股沟区触及异常肿大淋巴结;(2) 间皮增生,局部鞘膜小结节样或乳头样增厚,体积较小,血流不丰富,较少见鞘膜积液;(3) 腺瘤样瘤,好发于中青年,多发生在附睾尾,呈实性结节,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多<2.0 cm,CDFI血流不丰富[3]。虽然超声检查对附睾高分化间皮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困难,但其超声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相关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附睾高分化间皮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有恶变的可能,应尽早手术切除,并配合密切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