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其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学生想要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思想水平、坚定的政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格,还需要时刻建立独立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模式,可以有效的培养素质型的时代新人。
三全育人从教育方面来讲,其主要的关键点则是教育人才,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聚焦于过程性教学模式,积极集中教学内容与具体要素的整体协调性、教学全面性、内容结构性、课堂过程性、以及教育结果性的相互统一整体,最终以鲜明的时代特点全面提高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整体水平。
三全育人想要有效的体现教学模式下的全面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其发展的中心要基于全面性之上。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视角,其教育人才的课堂主体仅仅包括思政教师自身,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职能部门对于培养人才的实际作用。而大思政模式下,三全育人模式主要体现在培育人才作为教育的主体范围,并且以此作为发展基础,要求高校的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积极处理培育人才的相关意识,坚持中国共产党党委的统一化领导模式,在校园日常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辅导员作为基础,以承担思政教学的教师作为整体课程的主导,并且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配合,以此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教务管理以及教学服务相关的联合体,最终实现教育人才模式由单项模式转化为全面模式。除此之外,培育人才的全面性还应该全面突破日常教育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以及资源限制,积极整合学校内部、外部的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学习作为最终出发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政相关活动[1]。比如:节假日、国家纪念活动等,同时需要以高校毕业作为学生发展的落脚点,将立德树人的相关工作全面贯穿于高校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进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最终不断突破教学育人时间的节点,以此实现教学育人的时间限制,最终积极推进教学育人时间从点状结构,转向为面状结构。并且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全面、多角度的扩大育人工作的物理性空间,积极扩大教育发挥的诸多因素和其协调作用,以此从根本上优化结构内容,推进思政知识教育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教育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的发展环境,积极建立立体化的教育区域,充分发挥其整体性功能。
针对大思政模式下,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需要教师与学校针对教学内容,实现主体相互配合、教学要素相互协调,最终构建成教学模式下,其系统性与协同性相互统一的有机体。其中培育人才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教育体系的子系统。而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则是整个大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强化培育人才主体的相互协调性,并且灌注培育人才过程中连续性,积极突出培育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效果。只有培育人才的主体相互配合,加上学校党委的集中统一化领导,才能实现思政教学的齐抓共管,积极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科学、先进的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结构的顶层设计工作。同时在思政教学时,专、兼职的思政辅导员也应该时刻做好基层思想的政治相关工作,及时掌控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实际教学内容的行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做好本职培育人才的相关工作。而思政相关的行政部门也应该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日常思政教学的工作。而学校和思政的后勤部门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其他职业部门,充分的发挥服务工作和培育人才的实际作用,积极整合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资源,建立上下联动的人才培育系统和体系。
对于职位和岗位来说,社会责任的划分细致程度,直接决定了岗位职位以及责任的专业化水平,而对于教学行业中,也同样需要按照其规律开展职位划分。而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高效的辅导员则需要详细的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管理,岗位和职责定位直接决定了其岗位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问题和不足[2]。
由于我国高效的教育水平与文化普及程度较高,因此高效的整体数量急剧上升,其整体呈现扩张趋势,而辅导员数量随着学生数量的上升而提高,为此许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为辅导员队伍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年轻的辅导员无论在心理活动、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沟通上,皆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但由于高效教育模式属于特殊的教育方式,而学生也属于特殊的社会性群体,在许多方面,仍然处于发展环节,在自身迈向成熟阶段过程中,其自身的政治思想和意识会产生问题与不足,此时需要及时利用外界因素和技术手段进行引导和干预。但是高校内部结构中,相对年轻的辅导员其自身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相对比较薄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难利用自身的处事经验为学生提供建立性和引导性的建立和帮助。
由于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和岗位皆趋于年轻化,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岗位人员流动过快的相关问题,一方面年轻人自身具备一定的工作热情,并且岗位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会追中追求职位的晋升。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许多年轻教师认为其岗位偏向于行政或者内勤趋于,在实际职位规划中,并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职位也难以晋升,因此许多年轻人将此岗位作为自身积累经验、提高管理能力的基础环节,比如:2017 年,我国某高校外聘十名辅导员,但是因日常的工作和政治教育事务较为复杂,岗位晋升困难以及工作量较大等相关问题,在历经一年后,其岗位仅剩3名教师在职。而部分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大思政格局下高校三全育人发展路径,开始实施3+1辅导员培养计划方案,其主要初衷为了向社会输入优秀的政治教育和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实际的操作不当,产生了人员流动过快的不良影响,许多学生为了减小自身在校园的考核压力,或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选择3+1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岗位后期却纷纷选择离开岗位,极大的影响了学校正常运转[3]。
为了有效的推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三全育人路径研究进程,我国各个高校的党委领导,应该坚持在深层学习和理解思政教学新理论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层次,并且以此作为政治思想的基础,全面掌控新时代、新思想的核心精髓,以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政治思想定力。坚持拥护党中央在高校开展的集中化领导模式,加强高校教学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主体以及人员的岗位责任,从根本上提升岗位以及教师的政治站位,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觉抵抗不良思想和意识的影响。除此之外,高校党委组织还应该时刻牢记三全育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初心,克服日常思政教学育人工作的教学弱化、内容虚化和模式边缘化的相关问题,在课程内容中,实现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科研管理资源等政治和党中央的相关育人资源,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优势,整合统筹的推动教学育人的相关工作。
为了有效的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学校应积极提高教师的基础育人工作能力,并且在思政教学时,应该以立德作为核心的教育出发点,并且紧扣教学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依靠思政教学制度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体制,作为基本切入点,以此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4]。除此之外,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育资源的大面积投资是发展的主要渠道,而职位和技能的培养是其职位的有效补充;政治教学岗位的职业认同是重要的精神保障,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待遇是发展的物质基础。
结束语:由此可见,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多年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优秀的教学理念凝结而成的。其教学模式主要以围绕品德作为基础理论,并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工作规律,以此提高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