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前言:我国电气系统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耗能比例大的问题。因此,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要想对电气设备的运转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能源节约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就具体探讨了DCS电气恒温自动控制在设计方面的实现以及其对于电气系统整体的优化,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在对制冷机组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在恒温自动控制系统中,尤其需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制冷系统,尤其是在电器恒温自动控制机组运转的过程中,制冷系统的运转情况将会对全局的节能性和稳定性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现实中要注意监控其运转情况,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电器恒温自动控制机组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冷水机组的常规工作不会发生故障。而实际在对制冷机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监测出口位置的压力以及温度,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出口两端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来实现的[1]。而实际监控电子膨胀阀的情况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针对其温度以及压力进行监控,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需要在电子膨胀阀的出口以及进口位置进行温度以及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进而使监控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其次在实际监测冷却水循环系统工作情况的过程中,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冷量传递到制冷剂内部,进而达到对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目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冷却水泵能够安全运转,冷却风扇能够正常工作,使制冷剂所能够释放的冷量保证充足,避免冷却水的温度过高,将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却水的回水管道内部以及供水管道内部,进而有效监控冷却水回水的温度以及供水的温度。通过将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主管道的内部,以此来达到检测冷却水流量的目标。
最后在实际监测冷冻水循环系统工作情况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房间内部的温度,需要通过冷冻水来为房间降温,这也是冷冻水循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将冷冻水传入到蒸发器内部,制冷剂负责吸收蒸发器内部传出的热量,进而达到使房间温度控制在合格标准的目的。在对这部分设备进行监控的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冷冻水的数量足够,确保蒸发器的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稳定,避免蒸发器发生损坏。要将大量的冷冻水提供给用户,使用户的制冷需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满足,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注意在回水主管道以及冷冻水工管道中合适位置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确保能够实时对回水温度以及供水温度进行有效监测[2]。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主管道内部,进而达到监控冷冻水流量的目的。
(一)借助DCS实现控制。DCS传感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其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依靠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积分调节模块,第二个模块是微分调节模块,第三个模块是比例调节模块,这种控制策略自身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其不仅具有可靠度高的优势,同时也具有鲁棒性强以及算法复杂度低的优势。根据调节对象各方面特点所存在的差异,可以组合应用三种不同的调节方式,在实际进行DCS控制的过程中,对象不仅可以是流量以及温度,同时也可以是压力及液位。
在用公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对DCS电器恒温控制器的输入值进行计算,可以求出DCS电气恒温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实际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和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中电器输出值之间的差。
(二)DCS电气恒温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电气恒温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设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来进行计算,能够明确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以及偏差的大小。DCS控制器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则会以之前所计算出的偏差值为依据对变频压缩机的工作进行合理调节,达到对其排气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尤其是针对房间内部冷量需求量的变化,能够实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变化。与此同时,电气恒温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控制冷冻水流量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好下限值的设定,当电气恒温控制系统内部的冷冻水流量没有超过下限值的时候,系统则需要自动报警[3]。确保DCS恒温控制机组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水流量能够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即在下限值之上。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当恒温控制机组中的水流量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系统中的水流量进行控制也是对设备进行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结语:综上所述,DCS电气恒温在实际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电气恒温设备来说,不仅具有节能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人工监测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问题。通过进行控制任务的设定,达到对风扇进行控制、制冷回路进行控制以及冷水回路进行控制的目的,提升系统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的秩序性,尤其是在对PID参数进行实际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使DCS电气恒温自动控制系统在在运转中更契合实际需要,特别是针对室内温度变化而进行温度调节的时侯,能够真正自动控制制冷量,进而达到恒温自动调节的目的,实现整体系统的高质量以及稳定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