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武
乐一斋
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既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特色,保持其写实性、动态性,又充分吸收西方先进的绘画方法,中西技法相结合,丰富了工笔青花走兽画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形式,使画作更加活灵活现,更具独特魅力。
工笔青花走兽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于一体,极尽描摹之能事,再现大千世界的奇珍异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无论是骏马、猛虎还是猿猴,画家不仅表现它们的形与神,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寄托一种对于忠诚、勇猛、机敏的赞美与向往。
工笔青花走兽画起源于元代,元代的青花中描绘着大量的走兽,如马、虎等,元代青花走兽画的技艺精进,线条明确有力,栩栩如生,将马、虎等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极为生动形象,艺术水平极高。但在明代之后,工笔青花走兽画走了下坡路,工艺水平逐渐下降,社会地位也随之下降,工笔手法显现出粗糙的特点,艺术水平的降低使得工笔青花走兽画的表现形式逐渐过渡到以写意为主,失去了原有的形象特征。至明代末年,工笔青花走兽画的技艺大大下降,带有明显的杂乱、草率的特点,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直至清代,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工艺手法有所好转,其精细化、灵活性特征逐渐体现出来,大致回归到原有的绘画水平,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在结构把握上仍有所欠缺,生动性不如从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发展状况平缓,直至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创作者进行工艺调整,赋予新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也日益增多,风格趋于多元化,作品质量也大大提高,受到社会的喜爱。同时,创作者充分吸收西方的油画的绘画特点,将其与工笔青花走兽画相结合,使得作品的真实性得到提高,动物描绘更加真实、生动,得到了社会中许多民众的喜爱。近年来,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创作者将传统的绘画技艺与现代先进的绘画技巧相结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于当今社会,与时俱进,为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巨大贡献。
工笔青花走兽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艺术技巧不断得到更新,在此过程中体现了其不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工笔青花走兽画自元代以来,写实性均是其主要特点,在对动物的描绘中,线条勾勒精细,色彩搭配合理,将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工艺技术一方面体现在其线条与色彩的布局上,其合理布局与搭配提高了描绘的真实性,将马、虎、狼等描绘得栩栩如生;另一方面体现在其结构上,工笔青花走兽画引用了西方油画的透视关系,强调动物的形体结构,中西结合,更加体现了其写实性特点。
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将动物赋予人的特点,将其情绪化,通过眼神、动作等细节描绘,使动物的情感更加丰富。创作者在写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画中的动物与个人情感联系到一起,对逼真的动物形象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将人的情感态度、思想精神画在其中,从而体现了工笔青花走兽画的象征性,通过作品表达了情感。
工笔青花走兽画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表现出的意境。创作者通过对线条的勾勒、颜色的搭配,如同将走兽放置在真实的自然环境当中,突出其动态感。创作者通过工笔青花走兽画将动物定格在一瞬间,让人们感受到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灵活的表现力,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勾着赏画者的心魂,触动人心。
工笔青花走兽画随着多年的发展,其作画技法上也独具特色,为工笔青花走兽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笔青花走兽画的线条技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骨法用笔上,骨法用笔是作画的常用方法之一。线条勾勒是画作描绘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线条勾勒应注重力度,下笔挺劲,描绘出动物丰富的骨骼线条,进而补充其身体外观。骨法用笔可以充实动物的整体结构,体现出刚硬的线条,从而丰富动物外观,进而传达出创作者的精神气节。
丝毛技法是工笔青花走兽画的传统技法,影响着画作的整体效果,原始的丝毛技法是将皮毛覆盖在画作之上,而随着技艺发展,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不单单是简单的皮毛覆盖,而是根据画作的特点,有重点性地进行点缀,重点部分着重丝毛绘制,其他部分可以简略制作。丝毛技艺从整体上与线路相结合,使画作更加活灵活现。
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的色调处理主要体现在分水与皴擦相结合方面,在传统的色调处理上,以分水为主,多种颜色综合运用,体现画作的质感,使其结构更加得当,活灵活现。而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又添加了皴擦的技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丰富了画作的色调变化,使得画作肌理更加清晰,体现出独特的线条美。
综上所述,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在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艺术与技法有许多突出特点,在艺术方面具有写实性、象征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得画作更加活灵活现,赋予画中动物人的情感,使画作动态化;技巧方面表现在骨法用笔的线条技法、丝毛技艺以及分水与皴擦相结合的色调处理技法上,整体上体现了画作的色调美,使画作更具特色和吸引力,更加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