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松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为了讲授而讲授,并不明白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长期影响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思维能力减弱,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只是加强记忆。案例教学法是和以往的灌输性教学方式所对应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获得了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也能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反思和提升[1]。
(二)学生有强烈的课堂参与感。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案例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为学生阐释枯燥的法律条例,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对教师的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掌握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掌握实践的技能。
(三)师生平等,共同交流成长。在案例分析中,每个学生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相应的看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吸取学生的相关看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一些相关的看法。对于师生来讲,都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课前进行恰当的导入,创设情境。在对一个新式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开始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在案例教学法模式的开始就打好基础,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对于教师在课上的讲授一定的是非常有益的。在《侵权责任法》教学中,对于承担侵权责任的标准就是学生心中的难点。那么,基于这种理论,教师可以在课前用相关的案例进行引入,从而导出与该法律条文的实例和该标准成立的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这种先讲该条文的相关案例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新鲜感[2]。例如:大街劫取财物。
案例:秦某在大街上抢劫王某价值数万的货物,并将王某打伤。秦某归案后,被法院判以10年有期徒刑。王某受伤住院后共花费3万医疗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秦某被判以10年有期徒刑,接受刑事处罚后,是否还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在对于该案例的分析中,学生对于当时的情景一定是缺乏了解的,因为此时的学生刚刚接触相关法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讲解一下当时的背景或状况,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当时的状况。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进行演示。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侵权责任法律的了解,方便学生对法律条文的记忆。
(二)课上进行相关视频的放映。仅仅是在课前的导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课上同样需要教师进行不一样的讲授,播放相关的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结合,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医疗损伤责任法》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让学生首先放松心情,才能够在课堂上有宽松活跃的氛围。在课上时,教师可以找一段相关案例的视频。这时使学生产生了不一样的上课体验,也就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三)课下合理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尽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但是必要的作业还是要有的。在课上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毕竟还是有限的,一些其他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状况去拓展,教师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学生上课所掌握的内容。对于法律条文的背诵就是学生在课下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能够自己独立的完成条文的背诵,教师的强制性作业就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切实的掌握条文内容,这样,才能够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互动中,缺乏对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单位之后,由于实践能力的缺乏,对学生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毕竟,理论和实践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3]。
(二)促进我国法律行业的水平的提高。在校期间的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进入到法律行业就职,那么,在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之后,在进入到社会中之后就会得心应手,避免了很多基础知识的失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掌握案例的实况,了解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解决侵权责任,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总的来说,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行。在《侵权责任法》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国家层面也要加强对于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多方共同努力,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