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视域下,文化养老内涵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28 11:53刘宴玲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刘宴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00)

“文化养老”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发展的新的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与老年文化教育有效结合,实现了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目前公众对“文化养老”依旧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在其实践认识中忽视了模式的复杂性与社会宏观环境的现实性[1]。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文化养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文化养老的内涵及如何建设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文化养老综合服务体系,以满足老人的养老和教育需求,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一、文化养老内涵界定及供给实践

(一)文化养老的内涵界定

“文化养老”是指老年人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通过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技能,从而陶冶个人情操,充实精神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实现高质量养老的健康养老方式[2]。文化养老的服务对象为全体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文化娱乐、养生保健、心理慰藉等课程。

(二)“文化养老”中教育供给实践分析

实现“文化养老”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一个必要途径和重要方法,而扩大老年教育是“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体现,发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是文化养老在制度层面上的提高[3]。

老年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缓解老年人口压力,主动养老、文化养老的必要措施,也是与国际接轨所作的必要准备。当前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的老年教育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以老年人权利保障为核心,强调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学校老年教育模式,再到满足老年人居家学习需求、充满人性化的远程老年教育模式,这都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养老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1.学校老年教育模式

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最初体现在老年大学上,在远程老年教育发展之前,教育途径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即授课模式,主要是老年大学和各个老年学校等。自从1982年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制度开始实施后,退休后的老干部们赋闲在家,不能适应退休后无趣的生活,开始要求继续学习,于1983年创办了“山东红十字会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5年,我国已有6000多所老年大学等老年学校和机构。此阶段老年学校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定,并且教学活动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对象覆盖面太窄,不能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随着老年人学习需求和学习层次的不断增大和加深。老年学校会进行不断改进,不断拓展规模,提升层次。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和推动,老年教育组织也逐渐发展,但由于我国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受经济及老年人学习需求及资源的限制,未能服务于所有老年人等。

2.远程老年教育模式

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催生着数字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老年教育的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模式开始在国家的呼吁号召下不断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巧妙地将时代科技与老年教育相融合,让老年人时刻能感知外界变化,及时获得相关讯息。同时远程教育无须到校上课,使老年人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校老年教育固定地点的弊端。

二、当前文化养老面临的挑战

(一)多头管理,主管部门职责界定模糊

从各地具体实践看,业务主管部门职责界定不明晰是当前文化养老实践的大问题[4]。当前养老方面的主管部门主要是民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而教育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教育部和各级教育厅局。从管理机构看,各类型养老机构多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地方单位的教育归属于教育和民政部门管理。当前部门工作存在交叉重叠管理不利于“文化养老”的健康发展。

(二)各主体对文化养老实践的参与主动性低

文化养老的发展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各相关主体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参与主动性较低。但就目前而言,仍存在宣传不到位、扶持不到位的状况,社会公众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不高。传统观念认为,老人退休就该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无须再进行老年教育,因此导致学习意识淡薄,不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同时实际发展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参与主动性低。

(三)政府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当前文化养老存在活动平台匮乏、资金筹集困难等各种问题[5]。政府得对当前文化养老无法做出完整的统一规划,使文化养老难以形成规模。另外文化养老需要老年教育的支持。老年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非专业人士往往因为缺乏耐心,使得工作岗位具有保有量低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方面有待提升。

(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文化养老在很大方面主要通过老年大学等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再教育。但当前我国老年大学中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退休人员,且一般通过兼职方式,不具备稳定性、连续性和持续性,教师数量很少,也不像正常高校教师一样具有稳定收入,不具有较高的职业吸引力。

此外,当前在文化养老的发展方面,国家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养老人士的培养计划,没有设立相关的培训组织,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设置。同时缺乏优秀师资力量使得教育方法不够精准,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调查无法深入了解老年人内心的需求也使得老年教育内容不够专业,提不起老年学生兴趣。很多时候都是照读书本,照本宣科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互动过程缺乏趣味性,教师专业年龄相仿,教授知识实际应用价值比较低,无法真正让老年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从而不能很好地发展文化养老。

三、推进文化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和推动文化养老科学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就是要以教育文化为支撑,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理顺教育和养老的管理机制

要厘清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尽快在更高层面统筹协调养教关系,为文化养老的发展提供行政和资金力量支持。在资金筹措方面,将老年教育支出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形成多主体筹措和分担经费的机制。为养老服务和老年教育的结合搭建了稳固的桥梁。同时各部门要将“文化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加以研究和推广,建立全国性的老年养老及文化协会,作为非政府性社会团体,发挥其建立职业准入标准,规范指导文化养老行业发展。

(二)打通教育文化资源支撑养老的途径,调动各主体积极性

文化养老,需要开展多个领域的资源整合,协调地方养老机构和教育机构的服务资源,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建立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不仅要明确低龄和高龄老人的养老和教育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还要注重挖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教育平台的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把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服务等养老活动和老年教育等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线上远程教学与线下实地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提供重要支撑,比如,社区和养老机构可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展愉悦身心、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促进文化养老的发展。

(三)完善文化养老体系建设,增加人才储备

社会相关政策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养老的发展水平。因此,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专项文件和指导政策,明确文化养老发展方向,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保障老年人的文化权益,为文化养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依据,引进市场机制,促进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向文化养老领域加速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采取工资补贴等方法,确保教师能够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方向,稳定文化养老师资人才队伍。

(四)加大社区宣传力度,增加主体文化资源

我国老年人生活环境多为社区,因此提升社区老年文化服务对于提高当前我国文化养老的普及性具有极强针对性。社区可以通过在老年活动中心等活动中心通过开办学习班、文化茶座等活动,对文化养老的相关政策知识及当前发展状况进行集中宣传和普及。社区通过开发主体文化资源,即社区老年人口。让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变成贴近文化养老模式的贴近基层的新服务[6]。

当前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举行阅览报刊,歌曲曲艺比赛,开设老年学习班,做好引导老年人组建绘画、书法等学习兴趣小组等等,增强老年人活动的文化因素,重新引导他们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和社交圈子,可以通过建立低龄老年人志愿者团队等方式,重构社区退休老年人的人际网络,缓解老年人晚年退休的赋闲在家的孤单寂寞,同时社区要努力帮助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低龄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具有丰富的从而调整好心态,重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心理平衡,让退休后的老年人重新找回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