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非美术生源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2021-01-28 11:53闫思妤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源室内设计美术

闫思妤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1400)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非美术生源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目前较为热门,招生门槛低,一些院校不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做具体要求。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招生对象为非美术类生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继续沿用传统艺术类本科院校的模式,没有一定的针对性,长期实践教学以来,发现存在很多弊端。

1.美术基础类课程追求技能速成,审美教育相对薄弱

室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有很大区别,高职院校更佳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虽然成了教学重点,但追求技能高效的同时很多时候忽略了所学专业相应的隐性能力培养。相对美术类生源,普通的高考生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较为薄弱,以至于室内设计专业开展的美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绘画基础起步。众所周知,良好的造型能力不是速成的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去综合提高学生的形象塑造能力和形象创作能力。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美术基础课程课时有限,教师一味追求短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忽略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绘画能力短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审美能力也没有得到突破。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时间有限,加上非美术生源没有美术基础,他们的学习时间更为紧迫,如何让这一类生源在短时间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成为难题。

2.人才培养方案中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非美术生源的学生由于在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受到一定传统课程教学思维的禁锢,追求问题的唯一答案,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为薄弱。而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延续传统的课程进行教学,有常规的职业基础课、职业必修课、职业拓展课等,新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也以新的软件技术为主,这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有一定的保证,但是在室内设计相关企业调研中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反馈同样的问题,高职类院校学生执行力较强,但是不善于举一反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谓好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光是体现在简单的软件应用上,即使是在职场的初级阶段都不能仅仅定位在简单的作图员的身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灵魂的画图机器”,初级阶段作为好的设计师助理应当对于设计师提出的设计要求有思考、有创造性的高质量完成。“举一反三”这种能力这不仅适用于职场初级阶段的设计助理身份,今后在职场进阶阶段更是需要依靠“举一反三”这种能力追求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3.课程之间没有交叉,知识难以整合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知识涵盖面较广的学科,需要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目前一些高职类院校在设计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施工类课程,但是大部分的课程设置还是沿用传统的平行授课模式,一个学期开设大概7门课程,这里包括设计类课程和施工类课程,但是每门课程都较为独立,学生很难自己将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接收到的信息较为零散,知识不具有连续性和灵活性。[2]另外,非美术生源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前期方案设计不擅长,但是对于软件的应用和施工类的课程较为感兴趣,由此看来,教学中存在缺少以生源特点为根据的教学设计,应结合不同学生的优势和兴趣点进行整合。

4.教学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差异

室内设计相关企业从高职院校选拔、录用人才更看重学生的实践性,毕业后任职的初级岗位一般是设计师助理,主要工作任务一般包括简单的设计工作、建模、施工图绘制等。非美术生源中一部分学生会以建模和施工图绘制为侧重,但是,目前经过调研得到企业的反馈是学生软件熟练,存在实际方案上手较慢,对于施工工艺了解不够等问题。这都是由于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场地有限、校方考虑到安全隐患缺少校外实践、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在校实训课程只注重各作图软件的作图技巧,忽略了方案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思路,通常老师讲解完软件基本命令后布置任务进行练习,学生学习只局限在简单的虚拟任务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真实的项目作为依托,导致学生就业后知道软件怎么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将设计师的想法更充分的表达转换为可视化形象。除此之外,实际项目中出现的施工细节问题和解决方法没有在学校的虚拟项目中出现过,导致工作中无法及时应对。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非美术生源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1.美术基础课程将室内设计专业手绘与美育共同融入课堂

摈弃传统的单一授课形式,把美术基础课中的《素描》《色彩》《速写》的传统分科授课形式转换为涵盖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和授课对象针对性的大课程。如:室内设计手绘是室内设计行业的必备专业技能,它相对于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课程学习更具有技巧性,了解基本的作图理论后早期可运用尺规或概括性的线条作图,色彩部分常用的是马克笔上色,相比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方式更容易上手。可以提取出《素描》《色彩》《速写》这三门课程的重点知识理论,如透视关系、光影关系、色彩关系后通过室内设计手绘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去提高手绘技巧,而不是一味地用铅笔和水分去刻画一个逼真的苹果。美术课程不光要解决造型能力的问题,对于学生美感的培养和引导更为重要,在室内设计相关企业调研中,大部分企业认为实习生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如方案文本的制作,内容方面可以保证,但是从美感的角度来说还有待提高。美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在课堂中通过老师传授就能简单获取的能力,所以美育这部分的培养重在引导,除基本审美理论和大师作品赏析外,可以定期将课堂移至教室以外的场景中,如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美术馆、优秀的建筑中等,引导和调动学生动用自身的感官和直觉去感知美。

2.增加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目前,高职类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没有一门课程是专门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对前端科技的了解。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设置相应课程,如《设计思维》《创意木作》《VR可视化》《智能家居》等创新课程,也可将这些创新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如:1.可将《设计思维》中的“共情”“定义”“设想”“原型”“实验”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在空间设计类的课程中,同时将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的内容融合在团队任务中。2.可将《创意木作》的实践性内容以及材料创意的内容与《家具设计》课程进行融合,让学生参与到家具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3.将《VR可视化》和《智能家居》课程的创新实践部分与《居住空间设计》等设计类课程进行结合,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3.设计类课程和施工类课程相辅相成

针对各门课程较为独立,课程之间缺少交叉和连续性的问题,可以将设计类课程与施工类课程进行结合,传统的教学都是一位老师教一门课程,可以试着让多位老师共同承担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如《居住空间设计》课,每学期每组完成一套设计方案,方案可分为方案前期策划、方案设计、方案深化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师授课,方案前期策划安排设计专业的教师,方案设计阶段可以让软件类教师与设计类教师同时授课、方案深化阶段可以让施工课程的老师参与进来。这样同一门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所学的知识都是在解决同一套方案不同阶段的问题。考虑到非美术生源的特点,在实践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前期方案设计部分不是特别擅长而对施工部分尤为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反之,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学习和制作,在整体工作流程和各部分工作内容都了解的前提下,学生在任务中各显身手,可以有所侧重,这也模拟了当今分工细化的工作模式。

4.提高校企合作程度,共建实训课程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要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程度,首先,根据非美术生源不同的擅长领域,可分方向在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将企业有经验的设计师引入工作室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将大师主持的真实项目融合在教学中,校内专业老师与企业设计师合作教学,共同研发课程。其次,增加校内实训场地,如:材料展示馆、VR可视化教室等,同时联系校外实训和参观场地,如:量房实践场地、软装陈设摆场实操场地、家具工厂、样板房等,让学生可以沉浸式的体验实际操作和深入了解工艺流程等。再次,应当加强以赛促学,创造更多与外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最后,要加强校内教师的企业实践和相关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多联系实际,让教学不只局限在书本之中。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非美术生源与传统设计类院校的美术类生源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成为如今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重点。以上所总结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非美术生源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探索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需要靠后期的实践教学以及企业调研去弥补和完善,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应重点关注生源的特点及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人才和企业搭建更坚实的桥梁。

猜你喜欢
生源室内设计美术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美术篇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跨省生源调控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