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策略视角下《对照》中的平等意识

2021-01-28 11:53郭宣辰贺安芳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萨米夏洛蒂乔纳森

郭宣辰 贺安芳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

一、礼貌策略

礼貌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露,也是每个民族素质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内显。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交际者的面子,交际双方往往会在实施威胁面子行为时采取礼貌策略。对礼貌策略(politeness)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Lakoff提出的“礼貌三原则”为起点,礼貌现象逐渐成为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

Geoffrey Leech(1983)基于Grice的合作原则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等基本理论提出“礼貌原则”,视礼貌为交际过程中言者听者间的价值转移,“将研究重心放在一般会话含义层面上的话语礼貌”[1]。相比之下,Brown&Levinson认为“礼貌意义本质上不由语言形式决定,而是语言及副语言形式在具体语境下推导产生的特殊会话含义”(向明友,贾勉,2020:3)[2]。Brown&Levinson“从社交中的面子问题出发,探索人们如何在言语行为中采取礼貌策略解决面子问题”(王虹,2006:129)[3]。他们提出的礼貌策略包括:1)直接性策略。说话人不采取补救措施,直截了当地向听话人表明看法。2)积极礼貌策略。说话人通过迎合听话人心意和取悦听话人的言语,满足听话人的正面面子需求。3)消极礼貌策略。说话人在实施威胁面子行为时,尊重对方的行动自由和不受干扰的自由,以减轻对听话人负面面子的威胁。4)间接礼貌策略。说话人以暗示的手法实施了威胁面子的行为,让听话人去决定如何理解用意。5)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说话人为避免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而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五种礼貌策略的提出使礼貌现象变得清晰有条理,为言语礼貌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

早期以礼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在提及礼貌策略时往往会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进行阐释。随后,以Linda Schueler、何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尝试将礼貌策略运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以戏剧研究领域为例,戏剧语言以交流互动为本质特征,在社会交往中达成交际目的是戏剧人物使用礼貌策略的动力,“礼貌策略对戏剧实践有独特意义,这些策略能通过维护双方面子而形成和谐局面,也可以被用来威胁对方的面子,从而形成冲突局面”(David Birch,1991:61)[4]。将礼貌策略运用于会话分析除了揭示人物性格的塑造外,“能够帮助阐释戏剧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他们在追求各自目的时如何互相操纵利用,以及理解戏剧情节的进展”(Jonathan Culpeper,1998:83)[5]。礼貌策略研究综合考虑了社会交往中的面子问题与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变量,从中探索人们达到交际目的的途径。

二、礼貌策略视角下《对照》中的平等意识例析

自西方文学理论家(Mick Short 1989[6])成功将戏剧文体学从文学文体学中细筛出来后,国内一批学者(杨雪燕,1991[7];俞东明,1996[8])致力于将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指出戏剧作品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及加强表达效果,从而帮助读者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关系角度去合理解释和充分欣赏戏剧作品。《对照》被誉为“第一出美国戏剧”,表现了美国在建立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国家意识冲突,费春放(2010)[9]、郑晓屏(2009)[10]、胡铁生(2011)[11]等学者皆撰文探讨过《对照》中所体现出的平等意识,泰勒借剧中人物的言行“将美国本土价值观提升到与欧洲价值观的同等水平之上”(胡铁生,2011:213)[11]。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理论“作为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最具可操作性的礼貌论”(冉永平,张新红,2007:188)[12],为研究《对照》中的人物话语特征、思想交锋和时代意识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向。

(一)性别平等意识的暗涌

人们之所以会在会话中采取礼貌策略,是因为交际的目的是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然而,有时人们也会反其道而行之,不采取礼貌策略以达到抬高自己、羞辱对方、制造事端等目的。然而,不礼貌行为不会在所有场合都引发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最终结果取决于交际双方社会关系的距离。关系亲密者,其对礼貌程度的要求会相应降低,反之亦然。Brown&Levinson也曾指出,“直言不讳策略与亲密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在亲密关系中,丢失面子的危险减少,导致带侮辱性的语言有时可以用来强调亲密无间”(1987:229)[13]。

利蒂希娅与夏洛蒂是《对照》中两个主要女性角色。两人是密友,具有相似的阶级地位和感情经历,她们皆为贵族小姐,同时被花花公子狄姆皮尔追求。受社交距离和权势关系之利,利蒂希娅在与夏洛蒂交谈时采取直言不讳的话语策略,她的行为凸显二者关系的亲密而非敌意的表示。例如,当夏洛蒂向利蒂希娅诉说她和狄姆皮尔约会发生的小插曲——被其他异性赞美了脚时,她感叹道“我的心在听到这些欣喜若狂的声音时是多么激动”,她认为能凭借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吸引男性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利蒂希娅作为夏洛蒂关系亲密的朋友,在回应时毫不顾忌她的面子,反驳道:“为什么我们要为了取悦谁而穿衣打扮,那些人有资格评判我们着装的价值吗?”但夏洛蒂仍固执己见,她称“我们为了男人而着装、走路、跳舞、交谈,疲惫不堪时仍面带微笑”,认为女性理应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而着装精致、走路优雅、舞姿雅致、交谈有礼。见此,利蒂希娅也放弃劝服她,无奈地说道:“算了,我不想和你争辩。”由此可见,利蒂希娅对于夏洛蒂“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心怀鄙夷,也无法忍受其自比为商品的态度,她通过直言不讳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宣扬内心的性别平等意识。

万花筒般的戏剧舞台是美国建国时期社会的一个缩影。《对照》诞生之际恰逢美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初期,于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中强调的天赋人权思想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资产阶级上层妇女对性别歧视的不满和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尤为显著”(季正矩,方庭奎,1994:44-48)[15]。利蒂希娅在有关“女性着装”的话题上态度强硬,在交谈中直截了当地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她看似出格的言行背后是美利坚人民正在接受一场名为“平等与自由”的思想变革,“美国的建国文献《独立宣言》中体现了基督教所包含的天赋人权观念,平等权和自由权等因素,推动着美国社会不断进步。”(王永鑫,2014:29)[16],上层阶级女性在社交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社会新风的影响,她们试图剔除“女子依附于男子”的旧观点,创设“女为己容、女为己活”的时代新局面。

剧作家泰勒在同一幕的第二场中设置了类似情景,两者形成的对照极具讽刺性。此幕中商人范·罗夫正在开导女儿玛丽娅放弃对精神食粮的汲取转而为物质财富奋斗,即嫁给狄姆皮尔并与其共享家族财富。作为父女,范·罗夫与玛丽娅之间有着无可争议的亲密关系,因此范·罗夫在劝诫玛丽娅时选择忽视她的面子,直截了当地吼道:“阅读这些书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玛丽娅坦言道“百分之一的土地和我爱人之心的终身租约便可以让我满意”,这段发言蕴藏了玛丽娅的性别平等意识,她作为接受过知识熏陶的上层阶级女性,认为女性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她所嫁男人的身价,但范·罗夫固执己见且不留情面地否定了她。由范·罗夫为例,他暗含性别歧视的发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即女性没有必要拥有丰裕充实的精神世界,这种“择优而栖”的陈旧婚恋观是对女性个人价值的全面忽视。

(二)阶级平等意识的崛起

礼貌策略从两个层面上得以体现,一是社交层面,二是人际关系层面。“前者偏重于涉及在公开的社交场合中如何得体有礼地避免伤害他人或者自身的面子,以求规避开不必要的难堪;而后者则侧重于交际双方如何建立和维持一定性质的关系,通常体现于私人场合的言论行为中”(王虹,2006:137)[3]。在第二幕第二场中,乔纳森和杰萨米的对话立于第一个层面上展开,新生美国的众生平等理念与英国等级制度观念的矛盾冲突在这段对话中得以凸显。

乔纳森和杰萨米皆为侍从,在身份地位上并无高低之分,但乔纳森服务于爱国主义者曼利,而杰萨米的主人是沾染上英式陋习的花花公子狄姆皮尔,这一情节设定暗示了二者将会在社交层面上产生冲突。杰萨米自诩受到了英国高雅气氛的熏陶,在与乔纳森相遇时率先出击,对其探究虚实。在对话中杰萨米违反了礼貌原则,他在处理二者矛盾时虽没有强迫乔纳森接受他“将仆人称为‘servant’”的观点,但却频繁采取消极礼貌策略,他假意询问乔纳森是否为曼利擦过鞋,实则在嘲讽乔纳森履行了作为一个仆人的职责却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在意识冲突面前,杰萨米采用意义含糊的句子来表达他对乔纳森将自己称为“waiter”的不以为然,他在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同时,象征性地认可了乔纳森的负面面子需求。“servant”意为“仆人”,其背后象征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而“waiter”则代表平等意义上的“侍者”。在二人的对话中,乔纳森自我论证道,“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子”,“我父亲有一个农场,其程度不亚于上校的农场”。他认为所有美国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即使是农民阶级也是独一无二的,坚持众生平等的观点。与杰萨米固守等级制约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侧面印证了当时美国的时代特征,即大多数农民阶级都秉承着自力更生的传统,以自己的出身为骄傲。对乔纳森而言,即使杰萨米对自己采取消极礼貌策略,他也需要为了维持社交方面的礼貌而试图掩盖二者的唇枪舌剑,戴着高傲面具的杰萨米却忽视了这一基本的社交礼仪。

对于戏剧家而言,礼貌策略是展示戏剧人物之间权势关系的重要戏剧表现手法。对此,杰萨米与狄姆皮尔之间的对话能完美论证。二人深受英式等级规范制度的熏陶,长久维系着一种稳定的权势关系,即主仆关系。在第三幕第一场中,杰萨米进入狄姆皮尔的房间并为他奉上信件,在这一段对话中杰萨米自始至终都采取积极礼貌策略,他称狄姆皮尔为尊敬的先生,在他战战兢兢的回应中“honour”被频繁使用。正如何自然所言,实施积极礼貌策略时,交际者“通过迎合听话人心意和取悦听话人的语言,让他感到自己的行为获得说话人的承认和赞许(1997:105)。[17]”在杰萨米和狄姆皮尔的对话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共性,即杰萨米会采用积极礼貌策略迎合狄姆皮尔,狄姆皮尔对此也习以为常,他的态度与乔纳森形成了鲜明对比。泰勒的这个巧妙设定凸显出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平等意识的新一代美国青年人对曾经的宗主国文化内涵心存鄙夷,由此可见,在《对照》中得到赞美的是新生美国的朴实公正,针砭的是英国的虚伪自私(费春放,2010:5)[9]。

(三)民族平等意识的觉醒

《对照》问世之时恰逢美国独立战争硝烟散尽后不久,在此背景下,作品将新生美国与英国进行对照,探索美利坚民族文化身份。剧中狄姆皮尔和杰萨米作为被英式陋习腐蚀、不愿承认美利坚人身份的代表,与之进行对照的则是以曼利为代表的部分美国人民,他们心系国家,致力于创造美国更美好的未来,试图拆除与英国之间的等级藩篱。《对照》中的一些对话彰显了在美国民族中正崭露头角的平等主义精神,宣扬了与英国戏剧所传达的思想中截然不同的爱国主义精神。接下来笔者将以间接礼貌策略为刃,剖析剧作家渴望呈现的美利坚民族与大不列颠民族处于平等地位的景象。

曼利的首次出场是在第二幕第一场,在这段对话中,他遵循了礼貌策略中的间接礼貌策略,以暗示的手法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将真实情感隐藏于礼貌用语后,在交谈间为恣意妄为、不拘言行的妹妹留有余地。当夏洛蒂坦言无法将身着朴素军服的哥哥介绍给自己交际圈的朋友们时,曼利原本可以借参加谢司起义为由来捍卫军服的重要性,但他却采用暗示的手法,面对妹妹的不屑一顾,并不直接反驳,而是娓娓道来军服的由来,道明其珍贵性,强调其意义,从而得出平凡之物也应得到平等对待的结论。

狄姆皮尔作为留洋归来、鄙弃美利坚人身份的代表,而曼利则作为欣然接受此身份的代表,这两者的冲突结局也呼应了剧作家想呈现给观众“美国是个不再依附母国的独立国家”的创作目的。狄姆皮尔善于借用自己在游学过程中习得的切斯特菲尔德式言论来吸引贵族女子,在此之前他一直采取积极礼貌策略在夏洛蒂和利蒂希娅之间开展虚与委蛇的社交,用贬低未婚妻玛丽娅来抬高利蒂希娅的身价,又在利蒂希娅离开后称夏洛蒂为世上最可爱的天使,但他享齐人之福的愿景未能长久。在第五幕第二场中狄姆皮尔试图强吻夏洛蒂未果,他们爆发的争吵声引入其他人物的登场。范·罗夫的询问给了他诬陷曼利的机会,他采用了间接礼貌策略,借关怀曼利是否是“身体里住进了一个恶魔”来暗示曼利才是抑制不住杀人冲动的人。他将自己的心虚伪装成对他人的担忧,企图消除自己的嫌疑。然而,对真相心知肚明的乔纳森并未如其所愿。他本该尊称狄姆皮尔为先生,但在怒气的驱使下他扭曲了二者的权势关系,以直言不讳取代了过往对其再三斟酌的对话语气。面对曼利和乔纳森的压制,狄姆皮尔仍采取间接礼貌策略以求息事宁人,这不合人设的讨好行径揭示了他正陷于穷途末路的处境,暗示了其正在走向命运的末路,从而表现作者对此类崇洋媚外者的鄙弃。全剧中被狄姆皮尔一直尊崇的切斯特菲尔德是一位英国政治家,他教导自己的儿子要把贵妇人当作跻身上流社会的跳板,作者借狄姆皮尔的人物设定表达了他对英国社会风气的不认可,直指其让一名忠贞淳朴的美国小伙沾染上英式陋习,变得虚伪自私、玩世不恭。狄姆皮尔的形象幻灭呼应了美利坚人民打破对英国的历史滤镜的社会现实,意识到广受推崇的英国文化也存在劣处,而新生美国的建国理念正在逐渐被接纳,由此,在具有平等意识的新一代美国人面前,这两个在综合国力、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具有差异的民族拥有了同等的地位。泰勒借这个结局表现出美国人民不再只附庸、听从于母国,而是有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具备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说话的底气,将文中的平等意识从性别层面、阶级层面升华到了国家意识层面。

三、结语

《对照》是由美国剧作家编排并由专业的美国剧团在美国本土上演的第一部喜剧,其时代背景、人物设定与社交用语皆与当时美国的政治文化环境产生了共鸣。剧作家泰勒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对话中体现出来的意识冲突,进一步刻画了观念相左的人物之间的风起云涌。冲突主要表现以下三组人物中:以利蒂希娅为代表的坚持“女为己容”的上层阶级女性和以范·罗夫为代表的认为女性择优而栖的男性;以乔纳森为代表的追求众生平等的“waiter”和以杰萨米为代表的固守等级制约的“servant”;以曼利为代表的坦然接受民族身份的美国人以及以狄姆皮尔为代表的鄙弃这种身份的美国人。本文基于礼貌策略对《对照》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揭示了建国时期美国社会中众生平等理念与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结合剧作家泰勒的性别、阶层、民族平等话语,进而宣扬新生美国平等公正的民族价值观。

注:Tyler·Royall, The Contrast, 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 2010/2013.AMERICA IN CLASS.(以上译文皆译自此文)

猜你喜欢
萨米夏洛蒂乔纳森
萨米人的大帐篷
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借钱不可尽力
相对等三则
不会说“不”的妈妈
书与人
微电影《传承》剧本
久久地等待
借钱不可尽力
助人别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