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北票市委党校
引言:辽宁省北票市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样本市,从中随机选择了9个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每个村随机选择20户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主要对各个行政村的情况、发展状况、治理以及农户家庭情况、生活情况、收支等展开了调查,并对所采集得到了数据进行了一一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比对,得出了辽宁省北票市农村微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当中所具有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一)农民收入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村家庭收入不断提升。在农村家庭的收入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多样化发展,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再是种地,而工资收入、生产收入等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调查行政村总人口当中,处于16~40岁年龄段的总人数为4472人,占比为50.7%;劳动力人口为5737名,而常在外务工的农村人口(半年以上)1352名,占比为23.6%。全市农村人口总人数为17.5万人,目前所含有的总农村劳动力人口为11.2万名,在第二、第三产业中从事工作的总人数为6.7万人左右,在这些产业中就业总人数占到了农村总劳动力的50%以上。在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中,占农村总收入的46.3%,工资收入占比为37.9%,同时也成为农民的另一个收入来源。
(二)土地表现出了规模化发展,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在所调查的所有行政村中,其总土地面积为15922亩,流转土地面积为1986亩,所占比例大约为总面积的12.5%。辽宁省北票市是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建设的主要城市之一,全市共有46万亩耕地,早有13万亩土地完成了流转程序,占承包总土地的28%左右,并且培养了487个具有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在这当中有115个经营主体其规模达到了100亩以上,而有17个经营主体土地规模超过了1000亩。随着农产业规模化面积的不断扩增,农业机械购置惠农方针的有效落实,从而促进了农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在调查过程中使用机械进行耕种及播种的面积就超过了98%。
(三)稳固的三大产业,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辽宁省北票市的农村地区,小麦、玉米、棉花是其主要的产业,从调查的行政村中小麦总面积为1002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2.9%;玉米面积为1000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2.8%;棉花为545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4.2%。在辽宁省北票市每年都进行棉花种植的土地共计25万亩,棉花产业则是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随着特色性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单一,风险抵抗力差。农业的种植作物主要是棉花、小麦等一般作物,其种植占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而其养殖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主要以家庭养殖为,其标准化及产业化程度非常低。
(二)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充足,收到过农业基本教育的人数不到一千人,仅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3.2%。农业技术水平低、信息不顺畅,造成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非常大的推广难度,从而导致产业升级具有较高的难度,进而变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
(三)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在外务工,仅有少数剩余劳动力,并且这些人的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农民工进城工作的不断增多,大多数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都走向了城市,所进行调查的行政村其总劳动力人口为5747人,在这当中常年(半年以上)在外务工总人数为1353人,占总人数的23.4%,从而导致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很难得到推广,新成果很难得到有效的转化,农业发展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
(一)延伸产业链,实行现代化农村发展。深入延伸农业的发展产业链,而将休闲农村旅游也、农村电商等新产业作为引领,积极发展本市内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让特色农副产品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新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加速农村多项产业的共同发展,保证农民的增收,实现现代化的农村发展。鼓励辽宁省北票市乡村地区,构建现代化休闲农业旅游、田园发展的“田园”模式。
(二)发展绿色农业,加速农业发展。推行高效高产、成本节约、环境稳定的农业技术产业,对农业的主要功能及格局进行转变。推行并使用农艺及工程节水技术,合理减量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实现农药化学的零使用,对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应用,对各种农业废弃物等实行回收处理,使用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营造优美的田园发展体。
(三)适度实现规模化种植,融入品牌化农业发展。利用流转的土地化发展模式,从而实施规模化经营活动,通过入股、订单等发展模式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将现代化农业发展区、引入龙头企业及规模化的发展主体作为核心,积极发展农民社会服务组织等新农业运营主体,建设综合性农村田园发展主体,不断提高辽宁省北票市农村产业化的知名度,建立自主化发展品牌。
结语:国内的农村微观经济发展,主要是改变公社化发展模式、重新转变农村微观经济的基础。而怎样才能将这个伟大的实践上升到相应的理论,并进行相应的科学回答从而使其更具重要价值。要想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传统农村微观经济模式中所具有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