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2021-01-27 03:07:46陈克文曾琦
智慧健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症候萎缩性西药

陈克文,曾琦

(东莞市虎门中医院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15100)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反酸、消瘦、贫血等症状[1]。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影响消化道功能,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发展为胃癌、胃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以使用弱酸、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增加黏膜营养等综合治疗为主,可达到保护胃黏膜,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但常规西药虽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却无法抑制疾病进一步进展,且长期用药后,药物毒副作用较为明显,预后不良[2]。临床研究发现,将中医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9例。西药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25~66岁,平均(35.84±3.74)岁。病程1~8年,平均(3.29±1.12)年。中药组男18例,女21例,年 龄28~69岁,平 均(37.43±3.55)岁。病 程1~10年,平均(3.98±1.75)年。两组患者自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③患者意识清楚,认知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药物过敏者;③合并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多潘立酮片(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84577;规格:10mg×30片),10mg/次,3~4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厂家: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103071;规格:100mg),3粒/d,4次/d,分别于三餐前1小时及临睡时服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厂家: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123239;规格:20mg×28片),20mg/次,1~2次/d,晨起吞服或早晚各服一次。连续用药4~8周。

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治疗。药物配方:党参、莪术、山楂、黄芪各20g,白芍、山药、白术各15g,陈皮、柴胡、当归、桂枝各10g,炙甘草8g。以水煎服至400mL后,早晚各服1次。1剂/d,3剂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8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胃部胀满、胃痛、大便稀溏、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纳差7个主要症状,每个症状0~3分,分值范围0~21分,分数越高,症状表现越明显。

(2)治疗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临床疗效。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分数>90%,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显著进步: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分数75%~89%,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进步: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分数50%~75%,日常生活轻微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分数<5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暂时考虑是环境与宿主因素长期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于年龄呈密切相关性[3]。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有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消胆胺、活血素、尿素囊、五肽胃泌素等,可调节胃内酸碱度,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抑制胆汁反流,改善胃动力,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运动,调节和恢复胃肠功能,增强胃黏膜对胃酸的抵抗力,疗效较佳。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周期长,上述药物长期使用易引起头晕、口干、皮疹等不良反应,且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消化功能作用不明显,也无法抑制致病菌生长及繁殖,用药后疾病易反复发作,疗效欠佳。

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胃脘痛”“嘈杂”范畴,认为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致脾胃受损。脾胃虚弱型为其主要病型。临床治疗应以益胃健脾、理气养胃为主[4]。益胃健脾汤由党参、莪术、山楂、黄芪、白芍、山药、白术、陈皮、柴胡、当归、桂枝等药物组成。其中,党参、莪术、黄芪共为君药,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芍、山药、白术、陈皮、柴胡、山楂、当归、桂枝等共为臣药,白芍、山药、白术可益气健脾、理气和中;柴胡、桂枝可疏肝和胃,敛阴和阳;山楂可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当归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炙甘草可使药上行,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起到升清降浊、益气养胃、活血健脾等功效。现代药理试验亦证实,益胃健脾汤中含有的党参、当归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白芍可抑制Hp活力,桂枝、陈皮、山楂等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加速胃黏膜内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再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5-6]。

时蒙[7]等在研究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中发现,给予益胃健脾汤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同时,给予益胃健脾汤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4%,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85%。结果显示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本文研究显示,中药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且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可显著改善患者在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萎缩性西药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戏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58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