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珂媛,奉丹,郑燕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二病区,广东 广州 51024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严重,老年人髋部骨折率逐年升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生活状态改变,卧床期间影响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患者肠胃蠕动缓慢以及活动减少等可造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态,患者组织修复愈合的能力低下,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1]。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营养支持是指通过一系列优化、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处理措施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2]。本研究中旨在探讨基于FTS的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效果,结果如下。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80例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61-78岁,平均(71.59±3.21)岁,疾病类型:髋关节炎23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5例。研究组40例中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2-79岁,平均(72.14±3.21)岁,疾病类型:髋关节炎22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6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研究组予以基于FTS的营养支持。①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患者饮食喜好、营养状况以及进食情况,经营养科医师会诊后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病情情况、营养需求、老年人身心特点、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计算患者每日应摄取的营养,结合饮食喜好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②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围手术期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营养特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术后饮食营养的认知,从而提高其配合性。③根据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营养需求不同制定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等个性化的营养食谱方案。并根据患者饮食量、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整,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④护理人员每日评估患者进食种类、进食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要调查其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营养师。营养师综合评估患者状态后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营养状态等及时调整确保患者能够进食符合要求的食物种类和食物量。
比较两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下床行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下床行走及住院时间(±s,d)
表1 比较下床行走及住院时间(±s,d)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s,g/L)
表2 比较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s,g/L)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表示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表示P<0.05。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而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恢复,因此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营养问题。有研究表明,给予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临床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加快术后康复[3-5]。
基于FTS的营养支持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来促进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加速患者恢复。
本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加以基于FTS的营养支持,结果研究组下床行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基于FTS的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分析原因是在患者入院时给予患者综合营养评估,从而根据患者营养需求转化为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结合患者饮食喜好给予针对性的营养食谱[6-8],令患者可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类等,不仅保证了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还可为机体提供因损伤而流失的蛋白质等[9-10],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利于术后肌肉组织修复,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基于FTS的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